乌 拉
分文不出,单凭着闪转腾挪和运筹帷幄的工夫无中生有地迅速积聚巨额财富。我们通常称这样的行为“空手套白狼”,简称为“空手套”。这种无本万利的买卖自然是只能是人人羡慕的传奇,正如一位商界老前辈所言:“人人都想空手套,结果是人人都被套。”
事情难为,所以一旦做成即是经典,要是能如曼联老板格雷泽尔一般空手套出十几亿美元,距离“商界之神”的称号其实也不远了。这个极擅长借鸡生蛋招数的美国家族通过自己在金融界的深厚积累,居然主要以贷款收购了足球俱乐部中最富有的曼联,而贷款的抵押品只不过是曼联俱乐部的固定资产和未来的收入。换句话说,他没有拿出一分现金,就用不属于自己的曼联,换来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曼联。此等“空手套”功夫,可谓炉火纯青。
有得必有失。平白得了价值十几亿美元的财富,格雷泽尔就很难在曼联球迷和媒体面前讨好。每逢财务报告发表之日,就是诸方对此口诛笔伐之时,尤其是当人们对比同城死敌曼城的老板自掏腰包填上了3亿美元巨债、格雷泽尔反而让曾经富甲天下的曼联背上了7亿债务的迥异行为之后,这种反感情绪就愈加强烈。这种情绪从球迷的角度来看很容易理解,但从商业的角度来说,却不得不称赞一句:美国人确实把现行规则玩得烂熟,不服不行。
商场上讲究的是“双赢”、“互惠”,收购曼联这笔买卖更是多方满意。“空手套”们自然不用说,贷款方得到了利率最高可超过15%、有巨额资产和现金抵押的优质贷款,卖家也在15年内获得了超过20倍的投资回报(1991年上市作价4700万英镑,2005年格雷泽尔收购75%的股份出价近8亿)。甚至连算不上商人的资深教练弗格森,对此也颇为高兴:以往曼联是受到证券法规严格监管的上市公司,老爵爷要是在球员买卖上做了笔亏本生意还得拼命解释;现在既然退市,只要老板认可,那些繁文缛节自然用不着。因此,别看弗格森这几年囊中羞涩,可他对美国人的看法,远比媒体们要宽容和乐观得多。
即使抛开这些不说,“空手套”们给曼联俱乐部本身也带来了相当好处,只不过不那么显眼而已。源自美国的格雷泽尔家族早就在美国职业联赛中练熟了商务开发和品牌经营的基本功,在曼联这个全球性的平台上更要大干一番。他们计划抛弃足坛常用的单一赞助商的模式,改用国际足联、奥委会等国际性大机构采用的复合式赞助模式,在全球、洲际、国内等不同地域级别建立多层次的赞助关系。
如果成功,这将是世界足坛一次历史性的商业革命;即使不成,美国人也已经将曼联的赞助收入增加了将近一倍,主赞助合同即将从AIG时代的5650万英镑升级为Aon的8000万。即使是最为人所诟病的转会市场,曼联在格雷泽尔时代也并非人们想象中那么抠门。维迪奇、埃弗拉、哈格里夫斯、卡里克、安德森、库兹扎克、纳尼、贝尔巴托夫、瓦伦西亚……都是美国人入主以后的收购,总投入虽然不如曼城和切尔西那般挥金如土,好歹也算得上英超大户,弗格森正是靠着这批人完成了国内和欧洲两个赛场的巨大成功。
事实上,如果不是出售C罗,不是有过于疯狂的曼城做对比,格雷泽尔时代甚至可以算得上是曼联历史上的又一个尖峰时刻。
和习惯了热血投入的欧洲足坛不同,精明的美国人只是在做生意。在他们眼中,只有能够自己造血实现盈利,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体育产业,单纯依靠一两个救世主的投入,只不过是在侮辱“职业”这个字眼而已。有英国人称他们在吸血,我倒以为,美国人在教英国足球自己造血。
若不是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压缩了格雷泽尔家族的资金链,整个足坛有资格批评曼联的人,一个巴掌就能数过来。(摘自2010年1月28日“21世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