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博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杭州310027)
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
阮博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杭州310027)
当代我国大学生的道德观主要呈现出社会性与个体性并存,个体性突出;传统性与现代性联姻,现代性鲜明;理想性与功利性交织,功利性显著;积极性与冷漠性共生,冷漠性严重;稳定性与易变性同在,易变性居首等特点。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将出现自主化、多元化、理性化、现代化和世俗化的发展趋势。这些既凸显了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紧迫性,又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大学生;道德观;特点;趋势
道德观,是指人们通过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表现出来的,关于道德准则、道德信念、道德选择、道德评价等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如果一个人没有正确的道德观,就无法找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舞台;如果一个社会离开了积极向上的道德观,也会一片混乱、停滞不前。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受市场经济、信息网络和西方价值观念等的影响,当代我国大学生的道德观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科学研究和深刻把握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的基本特点和发展的大致趋势,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1]81特定的社会环境决定了大学生特定的道德观,当代大学生道德观上所呈现的基本特点是与当前特殊的社会环境相一致、相符合、相契合的。具体而言,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社会性与个体性并存,个体性突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具有明显的社会取向,他们大都比较重视和肯定“公德”的价值,强调“大我”的重要性。他们对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基本上持肯定、认同和接受态度的。他们对于遵守社会秩序、爱护公共财物、维护国家利益、关注生态环境等方面,也普遍认为是现代社会中每个个体都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同时,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所带来的个体意识的觉醒、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渗透所带来的个人主义的膨胀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个体被“消解”、“弱化”所带来的对集体主义的逆反,使得当代我国大学生的“自我”观念得到不断强化,导致他们愈加重视“私德”和“小我”——关注自身发展和自我奋斗,强调人应该首先对自己和家庭负责,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丰富、优越和美好的生活。他们一般首肯个人利益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响亮地喊出“只要不危害社会,不侵犯他人利益,个人的利益不可侵犯,个人的私事不容干涉”的口号。
2.传统性与现代性联姻,现代性鲜明。“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想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1]585传统是过去的构成要素,同时又是现在的现实土壤和未来的影响因子。毫无疑问,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深刻地受到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影响和制约。像与人为善、礼让三分、待人和气、“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勤俭持家、修己立身等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代大学生从心灵深处来说还是非常认可、提倡和推崇的。同时,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更具有现代特色,他们更倾向于用现代社会的道德标准去衡量和评价当今的社会现象。例如,他们对“婚前性行为”大多持理解或不反对的态度,认为这“比较正常”;他们对“一夜情”、“一日性”、“同性恋”等现象也基本上比较宽容,认为这“可以理解”,而并不是一味地强烈指责和严厉批评。
3.理想性与功利性交织,功利性显著。当代大学生大多具有崇高的道德理想和坚定的道德信念,他们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比较信任的,对社会实现道德上的有序化和良性化也是有信心的,他们大都愿意让社会基本道德规范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他们从内心深处来说也是非常乐意做一名光荣的“道德卫士”的。同时,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又非常注重实效,功利性特征比较显著。他们特别重视个人利益尤其是个人物质利益的获得,强调“道德投入”与“道德产出”要成正比。“我很乐意做好事,但我也很在乎别人说谢谢”是他们的基本信条和对他们道德观的最完美诠释,他们不能接受自己的道德行为得不到应有的积极评价,不能认可自己的“道德付出”得不到应有的“道德回报”。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道德观上的功利性特征非常显著。
4.积极性与冷漠性共生,冷漠性严重。从整体上、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还是以积极的态度对待道德的,他们对于社会上的各种道德的现象是肯定、欣赏和赞扬的,对于各种不道德现象是否定、鄙视和批判的。当需要他们帮助他人的时候,当代大学生一般也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大方地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人渡过难关。这较好地表现了年轻学子应有的道德素质和道德风貌,同时,也使得他们自己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了心灵的愉悦和境界的提升。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不少大学生严重地存在着道德冷漠问题。这些大学生对于社会上发生的各种违法犯罪事件、不道德现象,或感到有趣,或习以为常,或反应冷淡。许多时候,当需要他们付出高尚的道德行动的时候,他们往往冷漠待之、退而避之。例如,许多大学生在公交车上全无谦谦君子风度;有的大学生面对违法犯罪现象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家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原则。
5.稳定性与易变性同在,易变性居首。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大学生的道德价值判断和道德行为选择。同时,由于我国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24岁,他们的生理、心理正处于发育和成熟的关键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处在形成和定型的多变期,这就使得他们道德观的易变性也非常明显,导致他们对道德的认知、理解和看法经常变动。再加上当前的社会环境极富易变性和不确定性,使得他们的道德观念、道德标准和道德评价经常变动,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例如,同一个大学生对同一问题的道德判断,也许会因为听了一场报告、看了一场电影或遇到一件特殊的社会事件而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的变化发展从根本上讲是当前社会的特殊环境影响的结果,正所谓“世界在变,人们的思想不能不变”。[2]具体而言,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的变化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
1.自主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的主体性得到大大激发,主体意识不断觉醒,主体精神不断高扬。当代大学生也在公平竞争、自主平等、追求效率的市场中充分展现着自己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自主能力不断提升。同时,随着90年代以来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工具和途径。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交互性和虚拟性等特征大大开阔了大学生们的眼界,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也充分激发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自主性,使得他们的主体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强化。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的日益觉醒和增强反映在道德观上就是自主化的趋势日益强烈。大学生道德观的形成和发展将渐渐摆脱对老师、家长和书本的过分依赖,外部对大学生道德观确立过程中的任何“包办”和“硬灌”将不太现实,大学生将越来越按照自己的道德理解、人生经验和社会阅历来建构自己的道德观。
2.多元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新旧体制转换所带来的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生产方式的多元性以及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的多样化,社会上充斥和交织着纷繁复杂、多元杂糅的道德观念。既有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如忠君爱国、孝悌贞洁、明礼诚信、厚德载物、尊师重教等;又有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八荣八耻”等;还有西方社会的道德观念,如“自由、平等、博爱”、人本主义、人权主义、后现代主义、普世道德等;还有在新时期涌现出来的一些新的道德观念,如“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少论国家主义,多想自己前途”等。这些道德观念不断向大学生逼近,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观。大学生们在这些多元的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将很难以一个尺度、一种模式来衡量一件事、一个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以及一种社会道德现象了,他们的道德观将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
3.理性化。由于我国改革复杂性、广泛性、深刻性和开放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以及市场经济的竞争性、自发性、盲目性,使得当代大学生普遍感到不确定性和危机感。他们面对这些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将不如过去那样充分自信,也不会像以往那样一味的感情用事、不计后果,而是更多地转向冷静观察和理性思考。当他们遇到一些尖锐的、敏感的伦理道德问题时,将不会盲目冲动、一味偏执和过分情绪化,也不会随意盲从和任意附和他人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而是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沉稳、冷静和独立思考的特征,他们的道德观将逐渐地向着理性化的方向发展。
4.现代化。当前我国正在加紧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所进行的现代化既包括生产力、物质方面的现代化,又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关系方面的现代化,还包括人的思想领域和精神世界的现代化。随着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广泛开展和大力推进,必然会带来人们道德观念的现代化。当代大学生道德观也将日趋现代化,他们将不断形成与现代化要求合拍的或被现代化所催生的新的道德观念,他们也将按照现代社会的道德标准进行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大学生道德观的现代化趋向突出地表现为许多传统道德观念对大学生的影响将不断削弱。例如,现代社会中的“女体盛”、人体彩绘、裸泳等,从中国传统道德观的角度来看是伤风败俗、有辱风化的,而许多当代大学生则认为这是一种“美”,并不认为其中包含着不道德的因素。
5.世俗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人的道德观更趋于务实和实际,他们越来越注重对个人利益和物质利益的追求,而集体利益和精神利益则被不断淡化。受其影响,当代大学生也越来越少地谈论“共产主义”的崇高道德理想,而是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发展和个人前途、事业以及未来的幸福生活。这些反映在大学生的道德观上,就是他们道德观上理想和崇高的成分逐渐减少,而务实和世俗的因素逐渐增多。他们的道德思考、道德评价以及道德行为与个人的物质利益走得越来越近,道德选择的功利化倾向越来越强。例如,在选择职业时,他们“到中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人中,纯粹为了支援国家建设、服务中西部的人越来越少,而越来越多的人则是以此为跳板和平台,从而使己今后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呈现的这些特点和趋势,对于当前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其一,凸显了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紧迫性。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大学生的道德观状况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和谐发展和成长成才,又深远地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社会风气和社会风貌。当代大学生道德观中冷漠性、功利性等特点的存在,表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如果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很容易使大学生出现各种道德问题。大学生各种道德问题的出现和凸显,既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又会给社会的和谐安定带来严重的危害。另一方面,大学生道德观中社会性、理想性、积极性、易变性等特点的存在,又说明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的可塑性很强。因此,当前要大力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以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引领大学生,使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
其二,表明了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艰巨性。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的自主化、多元化、理性化、现代化和世俗化趋势的不断出现和逐步加强,又给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困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必须要不断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理念要更新,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要更加注重教育的人性化;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目标要精心设计、分层按阶、循序渐进,坚持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相统一;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内容要合理组织、适当安排,以契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要;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法要灵活多样、生动活泼,既达到教育和引导的目的,又让大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自觉渗透到网络等现代新媒体、新工具中去,综合运用各种新载体,努力提高思想道德教育手段的科技含量和现代化程度,以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者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准确把握大学生道德观的新特点、新趋势,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予以引导。
总之,只有不断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才能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83.
G641
A
1002-7408(2010)04-0067-03
阮博(1988-),男,安徽无为人,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道德哲学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
[责任编辑:孙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