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华
(牡丹区中心医院,山东 菏泽 274000)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王晓华
(牡丹区中心医院,山东 菏泽 274000)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对于4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制定康复护理计划,早期康复护理。将入院时肌力与出院前时比较,了解肢体功能康复程度。结果偏瘫患者肢体肌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入院时与出院时肌力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脑卒中;肢体功能;康复护理
2007年8 月~2008年 12月,我们对4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脑卒中偏瘫患者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32~74岁,平均52.1岁。其中脑出血7例,脑梗死35例。经颅脑CT或MRI检查,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1]。
2.1 康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因发病突然无心理准备、病后生活不能自理,对预后、经济等问题的担扰,患者易产生心理障碍、出现焦虑、恐惧、抑郁、悲难、自卑的情绪。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并进行全面评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鼓励患者面对现实,消除不良情绪,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认识坚持康复训练的重要性,积极进行康复锻炼。
2.1.2 急性期康复护理 患者入院后肢体即摆放于良肢位,每2 h翻身叩背1次,以防压疮和肺部感染。如偏瘫肢体肌力>Ⅱ级,指导患者自主翻身。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 h后,即行床上被动和主动训练。被动训练:患者仰卧位,护士站于患侧,进行从上肢、肩、肘、腕至指关节的屈曲、内收、外展运动,屈曲踝关节,活动趾关节,每个部位做10次,2~3次/d。主动训练:教会患者使用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举至头顶,使肩关节充分前伸,而后将双上肢放于腹部,如此反复进行,下肢健足插入患足下向健侧移动,每个动作做10~20次,2~5次/d[2]。
2.1.3 恢复期护理 若病情平稳,可尽早进行坐位训练,从坐位开始,再从仰卧到床边坐位,最后坐到椅子或轮椅上,并达到三级平稳;进而在护士或家属监护下进行站立训练或步行训练。待行走平稳后,可双手推轮椅或持拐杖独自练习步行。训练过程中,防止患者脚步外翻抢步步态,2~3次/d,时间视患者耐受情况而定,避免过度疲劳。
2.1.4 日常生活技能护理 训练患者手取放物品,如取放汤匙、笔纸等,以训练其伸展,抓持功能;让患者进行患手玩小球、拉弹簧、握矿泉水瓶等阻力练习,以训练患手控制能力及增强患肢肢力;练习使用汤匙、拿筷子、梳头等精细动作[3],使其恢复生活的信心。
2.1.5 后遗症护理 有一部分患者会留下痉挛、肌力减退、挛缩畸形甚至软瘫等后遗症,应继续训练,利用残存功能,防止功能退化和肌肉萎缩,并尽可能改变环境以适应残疾[4]。
2.2 评价标准 患者在入院时与出院时采用brunnstrom分级进行运动功能评定。
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软件SPSS 10.0进行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
表1 患者入出院时患侧肌力比较(例)
脑卒中引起的偏瘫属脑性偏瘫,运动功能障碍本质上属于运动或神经元受损,使运动失去神经中枢的控制,从而使原始的、被抑制的、皮层以下的、中枢的运动反射释放,致运动模式异常[5]。偏瘫康复的机制除取决于脑组织和血管病变的恢复过程,还依赖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功能训练可使感受器接受的传入神经冲动促进大脑功能的可塑性发展,使丧失的功能重新恢复。因此,功能训练是中枢神经功能重组的重要条件。偏瘫功能训练原则是抑制异常的原始的反射活动,改善运动模式,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加强肌力训练。康复工作是一项持久,需要相当耐心的工作,护士应有高度的责任心,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计划,并尽早实施康复训练,争取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同时,还要争取家庭和社会对患者身心的支持,增强患者对康复的信心,使其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1] 叶任高.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98-799.
[2] 罗少红.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观察及护理[J].现代护理,2006,3(12):113-114.
[3] 黄容萍.健康教育在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J].湖南中医导报,2004-10(11):50-51.
[4] 王耀群.实用专科护理[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4:5.
[5] 何国平.俞坚.实用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32-936.
R493;R473.3
A
1008-4118(2010)01-0069-03
10.3969/j.issn.1008-4118.2010.01.48
2009-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