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好利 西安同济医院 (西安 710061)
2006年 6月至 2009年 10月,笔者利用导痰祛瘀汤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60例,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 60例均为本院内科住院病例,其中男 28例,女 32例;年龄最大 72岁,最小 28岁;糖尿病病程最长者,18年,最短者 1月;冠心病病程最长者 12年,最短者 1周。糖尿病和冠心病的诊断均符合W HO制定的诊断标准,合并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者不在研究范围内,合并高血压 13例,高血脂 28例,脑梗塞 6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医辨证分型中的痰浊瘀阻型(身困乏力、腰酸腿软、普食或食欲减少、面色微黄、形体偏胖、便溏、舌淡苔白腻胖大或边有齿痕、舌下紫暗、脉滑 )。
治疗方法 针对糖尿病首先进行严格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体育锻炼。并给予导痰祛瘀汤治疗,其主要组成为:陈皮、地龙、郁金、红花各 12g,半夏、茯苓、猪苓、栝楼、丹参、葛根、山楂各 15g,黄芪 30g,当归、厚朴各 10g,水蛭 5g;上药水煎,1d1剂,早晚分服。
疗效标准 显效:空腹血糖(BG)<6.11mmol/L,餐后 2h血糖(PBG)<7.22mmol/L,胸闷、气短等症状明显减轻,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空腹血糖 <7.22mmol/L,餐后 2h血糖 <10.0mmol/L,胸闷、气短减轻,心电图 ST段上升 0.1mv,T波平坦变为直立,T波倒置变浅>50%;无效: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未达以上标准,心电图较治疗前 ST段下降 0.05mv,T波倒置加深>50%或 T波由直立变为倒置。
治疗结果 60例中显效 25例,有效 27例,无效 8例,总有效率 86.7%。
从表看出:治疗后空腹血糖和血流变指证明显下降,经 t检验,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5),说明该药具有降低血糖改善血循环的作用,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附表 治疗前后空腹血糖(±s mmol/L)及血流变指标(Mpa.s ±s)
附表 治疗前后空腹血糖(±s mmol/L)及血流变指标(Mpa.s ±s)
时间 空腹血糖 低切粘度 高切粘度 血浆粘度治疗前 8.96± 0.3 12.90± 2.30 6.48± 2.5 1.70± 0.22治疗后 6.21± 0.4 9.10± 2.2 4.50± 2.24 1.35± 0.18
讨 论 祖国医学认为,糖尿病(即消渴病)的主要原因是“此肥美之发也。”此病多见于肥胖之人,胖人多痰,痰浊内阻,则瘀血生成。故《血证论》云:“瘀血在里则口渴,所以然者血与气本不离,内有瘀血故气不得通。不能使水津上升,是以为渴,名曰血渴。瘀去则不渴矣。”这说明痰浊内阻是消渴病的致病原因之一。我们知道,消渴病的主要病机是气阴两虚,气虚无以推动血液运行,则瘀血形成;阴虚则热,热耗津液,津亏则血瘀,故瘀血不但是消渴病的致病因素,也是消渴病的病理变化结果。同时瘀血痹阻于心脉,则见胸痹心痛,胸闷、心慌。故消渴症合并胸痹证在临床上非常多见。本组病例大多为 40岁以上的患者,且 90%为肥胖型患者。故临床多以多食、乏力、胸痛、心慌为主诉就诊。均为痰浊内生、瘀血阻络之实证。故治宜涤痰祛瘀,活血通脉,方中茯苓、半夏、瓜蒌化无形之痰;地龙、水蛭、丹参化瘀通脉;黄芪、厚朴益气行气行血。诸药合用共奏益气行血,化痰祛瘀,活血通脉之功效。本方紧抓病机,从痰、瘀入手,标本兼治,有的放矢,疗效显著。现代医学认为,黄芪有降低血糖、血液黏稠度即改变循环等作用;丹参、红花有降血脂和抑制血小板聚积等作用[1],葛根有降糖降酯作用,并有明显的改善冠状动脉血循环的作用[2],地龙、水蛭有溶解纤维蛋白和抑制纤维蛋白酶源活性的作用[3]。所以本方药能够降低血糖,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循环及血流变指征,从而达到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作用。
[1] 张惠芬.实用糖尿病学 [M].第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66.
[2] 蔡永敏,任玉让,王 黎,等.最新中医药理与临床应用 [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9:322-499.
[3] 崔 健,李淑华.地龙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学报,1996,12(3):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