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贡市结核病防治所,四川 自贡 643010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结核病的预防十分重要。药物预防的目的[1],主要是对那些已经感染结核菌并有较高发病可能的人进行预防性服药以减少结核病的发生。因为健康人受到结核菌感染后不一定发病,是否发病主要受到两种因素的影响:即感染结核菌毒力的大小和身体抵抗力的强弱。结核菌毒力强而抵抗力低则容易发生结核病,反之则暂时不发病,而在身体抵抗力明显下降时才可能发病,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一生中发生结核病的概率大约10%左右。而人体是否受结核菌感染主要应用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进行皮肤试验,依据皮肤反应结果来判断。另一重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知道,这在结核病的预防方面也非常重要。结核病健康促进工作,是通过进行积极宣传、教育不同人群,提高结核病有关知识水平,改变不正确的认识和行为,提高肺结核患者发现水平、规则治疗率和治愈率,减少传染和发病,最终达到控制结核病的目的[2],它是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解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结核病控制工作的作用,我们对我市某社区进行了结核病健康促进干预研究。现汇报如下:
1.1 调查对象 我市某社区的居民经过分层多级抽样方法确定样本数为1500人。男738人,女762人,年龄在13-68岁之间。
1.2 调查方法 使用专业的结核病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婚烟、文化程度等;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了解程度,患病时就医情况。统一培训调查人员,对交谈内容要严格保密,熟悉结核病的相关知识,掌握咨询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强调尊重和不评判被调查者的原则;采用调查员现场一对一问卷的调查方式。
1.3 方法[3]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在我市某社区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具体干预方法:编写有关结核病知识宣传稿,印制成宣传小页,发放给社区的群众。结合广播电台、社区广播站等方式宣传结核病的相关知识;在社区各级医疗机构设置结核病知识宣传栏,且每月更新1-2次;颁发有关结核病控制政策的政府布告并张贴在各级医疗机构和公共场所的专用宣传栏里。
1.4 研究内容 结核病的患病情况;结核病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核病患者的就医方式;结核病相关信息的来源方式。
1.5 伦理学问题[4]调查过程由于涉及敏感问题,调查过程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5.1 尊重原则:尊重每一位被调查者,建立充分的信赖关系,以使基线调查及随后的预防、干预、关怀救助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1.5.2 知情同意原则:调查前向调查对象讲明调查目的、意义、方法与内容、好处与风险等。在取得调查对象的同意后才能进行调查。
1.5.3 自愿原则:调查对象可在任何时候拒绝参加和退出调查,不强迫和诱导对方参与调查计划。
1.5.4 保密原则:保护调查对象的隐私。调查人员在任何时候均不得泄露调查对象的资料;调查环境保密安全,无无关人员在场,保护被调查者隐私。
1.6 统计分析 数据录入和分析采用SPSS13.0进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可疑肺结核症状者就诊及肺结核患者发现情况。详见表2.1
表2.1 实施干预前后可疑肺结核症状者就诊及肺结核患者发现比较
2.2 结核病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详见表2.2。
表2.2 干预前后非常驻人口建筑工人有关结核病知识知晓情况
2.3 结核病相关歧视情况。详见表2.3。
表2.3 结核病相关歧视情况
本研究显示,干预前后可疑患者就诊率、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发现率均较干预前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群众的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结核病的歧视率较干预前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医方式也有了变化,选择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的人数多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的干预措施也很好的被社区居民所接受。
在健康宣传中首先要普及结核病知识,向群众介绍结核病的传播途径、传染方式、症状、治疗和预后[5]。使人了解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了解肺结核的主要临床症状,如午后低热、盗汗、咳嗽、咳痰、胸痛和咯血。教育群众如发现这些症状要及时查痰找结核菌和进行胸部X线检查。教导病人坚持早期、联合、规则、适量、全程治疗原则。在治疗时选两种以上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效果较单药为佳,其交叉杀灭细菌的作用大大减少了耐药菌的出现概率。
研究显示,农村女性文化程度普遍低于男性,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也有低于男性的趋势,所以在进行结核病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时还应注意宣传对象的性别,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采取适当的、有效的宣传形式,将文化程度低的农民,特别是女性,作为重点人群[6]。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离不开各种媒介的支持,在健康宣教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人们常用的信息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手机等进行宣传,努力提高人们的防痨意识,消除社会上存在的对结核病及病人的歧视现象,提高结核病的发现率和治愈率[7]。
[1]王剑,孔繁增.从社会医学角度看我国结核病的防治[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9,(03).
[2]黎明强,伍传仁.结核病防治研究新进展[J].职业与健康,2009,(03).
[3]周晓丹.强化健康教育与提高结核病防治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35).
[4]韩素,周轶伦,夏征兵.结核病人的健康教育及效果评价[J].临床肺科杂志,2008,(04).
[5]李昕洁.结核病健康教育实施的意义与措施[J].中国健康教育,2008,(06).
[6]郭丽红,郭笑丽,黄明燕.结核病健康教育调查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6,(24).
[7]周晓丹.强化健康教育与提高结核病防治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