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余 戈
我军换装07式军服后,赢得了社会公众几乎众口一词的好评,大家都说这套军服很“漂亮”。事实上,军服作为一种极具功能性的特殊职业服装,在军人看来就是其军事职业的“工作服”。但是,一种美感冲动仍荡漾在军人心中。
军人的“工作”环境,可分为平时与战时(训练场可称为“准战时”环境),07式礼服、常服和迷彩作训服的区分,让军人在两个疆场均显威武帅气。如今老兵们回想起85式之前,穿一套军服应付办公室和训练场的情景,肯定有不堪回首之感。
据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专家介绍:07式列装后,英军第104后勤保障旅旅长戴维斯准将来访。问:你们全军官兵对新军装反映如何?我们说反映好。戴维斯准将竖起大拇指说:“OK!我们也是这个看法!”
另据《参考消息》援引的一则外电评论,说07式是“全球最性感的军服”。
用“性感”二字评价军服,大概现在我们也不会闻之瞠目了,老外对于某件具有难以言说之魅力的事物,往往会归结到这两个他们偏爱的字眼上面来。
事实上,这种难以言说的魅力,还是能从微观角度予以解析。
被服装具研究室主任赖军,是1986年自天津服装学院毕业后,被军需装备研究所引进的首批大学生干部。有关新军服色彩、款式、服饰搭配等与“美学”相关事务,均由他这个室的专家们承担。
赖军坦言:“我们的职责就是要让全军官兵穿得漂亮。”
首先要解决的是色彩问题,这是07式军服研发过程中的第一个“难点”。
二战以后,大多数国家的军队均对军服做了战时与平时的区分,在设计军服颜色时仅仅从“隐蔽色”出发的思路已经过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军陆军军服色彩一直在草绿/棕绿之间微调着,而实际上我军的作战环境并不局限于丛林地带。与画家们的色彩感觉不同,军服专家们将我们过去军服的绿色界定为“偏亮”的“暖色调”,这样的军服色显得不够沉稳,过于“艳乍”。
而且,过去军服的服饰基本上是红色点缀物,红领章、红五星、红帽墙。过多的“红配绿”,即便在老百姓的衣着讲究中,也是一个传统的禁忌,人们认为那样很“怯”、很“土”。赖军则提示记者注意军服色与人体肤色的搭配,即那种“红配绿”与我们的黄皮肤之间是否相配、是否和谐的问题。
经过数十种色彩的反复比较与测试,最终07式陆军军服采用了目前松枝绿的方案,专家们称之为“冷调”复合色。它的特点是庄重、沉稳,体现了军服应有的威仪,与我们的黄皮肤色调之间不再形成互相干扰的“混沌感”。即,“穿着07式后,衬托得我们的肤色更白皙,人显得更精神。”
但是,人们的审美定势却是一时难以改变的。在征求意见的论证阶段,不少人对于这个新色彩还是颇有抵触,说什么的都有,比较典型的就是说它跟邮递员的制服比较“靠色”。实际上,如果真把它们拿在一起比较,那是完全不同的。那么,人们这种微妙的审美误读中有什么可以解析之处呢?那就是,人们对于军服赋予了一种独特的内涵定位,希望它卓尔不群、与众不同,似乎大自然中的任何色彩都难以描摹出那种梦幻色彩;而设计师们则必须将公众“抽象”的审美期待,落实到现实。
“穿惯了旧军装可能不觉得——当我们换装07式后,再看看衣柜中还没有处理掉的87式,肯定觉得很难再上身了。”赖军认为,人们的穿衣“理念”也有个与新服装相适应的过程。
在海军夏季军种色设计方面,从世界各国海军服装的色彩来看,全白色军服已是国际海军夏季着装惯例。而我军87式海军服装受前苏联海军影响以及国内环境条件的制约,一直以白色上衣搭配藏青色裤子为传统习惯。07海军夏常服采取了全白色设计理念,但受传统习惯的影响,考虑官兵穿着打理方便,为海军配发了全白色和上白下深藏青两种色彩搭配的夏常服。列装后,海军各部队对全白色夏常服的认识逐步提高,穿着习惯有所改变,海军部队穿着全白色夏常服的时间已经超过上白下深藏青夏常服,海军白色夏裤供应标准也将提高,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部队官兵对军服色彩认知习惯逐步向设计理念接近的趋势。
款式是第二个重要问题。
与87式相比,07式军服增加了礼服这一新品种;冬常服由中山装立式关领改为西式小开领,解放了束缚已久的脖子;春秋常服采用了猎装款式,后身加横带和开衩;夏常服束腰式长短袖上衣,解决了87式夹克式夏装容易“前露肚,后露腰”的问题,增加了夏季礼仪色彩,让以往的季节过渡式军服,被凸现出“正式”军服的色彩。而与军官冬常服配穿的呢绒军大衣(配围巾),则一改过去冬季着装的臃肿形象,也让人们改变了长期以来形成的“保暖就是给外套里面加衣服”的观念。
上述式样的改变,还是容易被人们看到的。而07式军服号型的细化,使得新军服穿着更为合身,则是更为细腻的人本关怀。
在换装07式之前,全军军官和文职干部都有幸体验到了“量体裁衣”的过程,军需部门采集的体型数据之丰富,令大家倍感新鲜。在过去的几十年,我军的军服供应基本上以单一的身高指标来发军装,至于一个人的肩宽、胸腰围、上下身比例之类,统统按“均码”处理——除非是模特身材的俊男美女,才能把老军装穿出美好感觉来。那时,是人来适应军装,而不是军装适应人。这一次,有了根本改变。
据赖军主任介绍,07式礼、常服男装取“T”造型,女装取“X”造型,意在凸现相应的人体之美,按老百姓的说法就是 “有腰身”。这是大造型的考虑。而进一步考虑到“小造型”,还按人的体型依人体胸腰围落差区分为A、B、C体,这是服装分体的国标。87式以前的军服,基本上按中等体型来生产、供应,07式的军标则采用了国标,A、B、C体对应肥、中、瘦,总有一款适应您。可以简单打个比方:就像在品牌服装店购买西服那样选择合身的军装。不仅如此,这一次连制式皮鞋也分了肥、瘦两型,在漂亮之外考虑到了舒适性,“鞋子是否舒服?当然只有脚知道。”
按如此方案设计、供应,男、女装分别增加到了65、58个号型,军需部门的工作量自然成倍增加了。但是,“为了全军官兵穿着漂亮、舒适,值得!”
被服装具研究室“全家福”
工作中的军服专家们
当然,军装是否漂亮,色彩、款式问题还只能说是奠定了一个基础,军装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服饰。即便是07式军服,如果不佩戴服饰“裸穿”,也不好看。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去掉服饰的各式旧军装,似乎一直成了转业退伍军人的标志性着装,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中,当离休干部“石光荣”摘掉红五星和红领章后,几乎一夜就白了头,白发映衬着的绿军装,几乎成了伤感、失意、落寞的意象。
“对于军装来说,服饰发挥着画龙点睛之效。”而承担07式服饰研制责任的,是被服装具研究室副主任徐新和。徐副主任是1979年底参军的老兵,入伍就在军需装备研究所当战士,靠着勤奋自学成为服饰专家,曾在原中央工艺美院深造。
据徐副主任介绍,07式军服金属服饰的主色调,是在对银白、金黄两种方案比较之后确定了后者。除了考虑其色调与服装色彩的搭配协调,也考虑到了金黄色在中国人文化心理中的感觉,“金黄色代表着尊贵。”实际上,现行警察制服采用的银白色金属服饰,在其深蓝的服装底色上,也搭配出了不错的视觉效果。而金黄色与深棕绿相映衬,除了色彩更显和谐,也在国内现行制服系列中突出了军服无与伦比的特殊地位。
“现在穿制服的行业很多,必须让哪怕不太熟悉的人,一眼就能认出我们穿的是军服。”事实上,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军服总是享有着这样的特殊地位;如果在哪个国家,民众将警察、海关、税务人员误认作军人,那一定是出了什么问题。
除了“醒目”这一基本考量因素,军服服饰最重要的功能是满足“识别”的需要,应将各种服饰纳入一个系统来通盘设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军军服服饰的最大问题是过于单调。“三点红”搭配绿军装固然做到了醒目,但是远看谁能分得清来人穿的是两个兜还是四个兜?而这种“分不清”,对于武装集团来说是非常有害的。以军服服饰区分军人层级,意在加强等级与秩序感,这不仅事关军人应有的礼仪与荣誉感,更是部队指挥管理的需要。在我军战史上,曾经发生过多个建制部队在战场上遭遇,却因无法从军服上确认谁是最高指挥官而造成行动混乱的情形。
然而,由服饰种类所确定的识别信息数量,也并非越多越好,否则军服的前胸和衣袖上不够挂的。与目前一些西方军队军服服饰过于繁琐的情况相比,07式军服服饰做到了 “不多不少,刚刚好”。如姓名、军种、大单位、军衔、级别、专业性质等主要识别信息,都在军服上有所反映。
在07式军服研制后期,赖军主任他们负责的军服色彩、款式等大致确定后,徐新和副主任负责的服饰方案还没有成型,非常着急。这固然是因为服饰的品种数量太多了,每一个都需要单独设计,也是因为服饰专家们太认真。在预研阶段,徐新和先后找到工艺美院、服装学院、纺织企业等多个部门的专家,委托他们参与设计。但最终地方专家们拿出的设计稿,几乎全在论证过程中被淘汰,主要原因是无法在作品中体现服饰应承载的军事文化内涵,因袭外军或者凭空臆想的色彩太重。由此可见,小小的服饰设计完全是站在我军军事文化背景之上的大创作,而不是一个纯粹美工的活计。
“最后,还是我们自己拿出了最终方案。”但是,那些被废弃的几十种稿样,至少帮助徐新和与他的同事们廓清了前行的方向。
在医学领域的专业分划中,一个心血管外科就管一个脏器,而口腔科却至少要管几十颗牙齿,因为一颗牙是一颗牙的事。要是把徐新和他们设计的每一种服饰拿出来细说一番,有意思的故事真不少。
比如,07式帽徽由圆形改成了桃子形,这是基于大檐帽帽瓦增高、偏尖而做出的相应调整。作为军服最重要的服饰,帽徽上承载着我军军徽,且这一次仅在军帽这个“制高点”上反映,避免了多处重复使用造成的紊乱、不突出之感。为了将这个“唯一”打造到极致,帽徽采用了镂空处理,做得非常立体,极力让军徽“拔”出来,强调出了八一、五星的主体性。
“人体功效”是专家们在07式军服设计中常常提到的概念,它的基本含义是让所设计的物件自然地顺应人身体的感觉和功能。比如,肩章与臂章的表面都做成细微的弧形,以便与我们身体的弧面相熨帖,不让它们“支棱”着。
美术大师韩美林鉴赏礼服绶带样品
让徐新和最为满意的,是军种胸标及级别资历章的设计。军种标志,过去仅有陆海空三军的区分,且分别呈现于帽徽和领花,这仍然有多重表现而不清晰突出的问题。07式军种胸标,为军委办事机构、第二炮兵部队设计了独立标志,且仅在右胸前和臂章呈现军种信息,简洁而清晰。
这一次,在军种胸标和臂章上,还以交叉的指挥刀和步枪图案,区分出指挥机构和直属部队的岗位信息。对此,有些人认为这两种符号太古老,太落后,似乎应以更“现代化”的物件来体现。然而,这却是图案设计中的一个误区,因为,“越是古老的具象,才更具稳定性,更有象征色彩——比如我们党旗上永远不变的镰刀和铁锤,换成拖拉机和机床是不可想象的。”
军官和文职干部级别资历章,是07式军服服饰中的一大亮点,那些五彩缤纷的彩条,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世界军事》杂志曾经发表文章,探讨过07式级别资历章与我军现行军功奖励制度接轨的问题。由于我军现行军功奖励制度也需要一个改进完善的过程,因此目前级别资历章仅反映了军人的级别和军龄信息。徐新和说,“但是,我们已经搭起了一个很好的框架和平台,以后可以逐步细化和补充。随着奖励制度的深化改革,最终可以实现完全接轨。”到那时候,我军军官、文职干部胸前的“略表”上,同样可以呈现立功受奖、参加重大作战和军事行动等更为丰富的“资历”信息,真正实现与国际接轨。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赖军、徐新和两位室主任均为文职干部。07式军服的文职干部服饰,醒目而别致,曾受到全军文职干部的广泛好评。尤其是文职干部肩章上的六瓣“宝橡花”图案及装饰飘带,给人印象极为强烈。据专家介绍,宝橡花是自然界并不存在的花朵造型,源自一种寓意吉祥的传统纹饰,其六个花瓣被赋予了文职干部队伍中文、教、科、卫、体、技等6个专业的象征意义。很多经历过87式换装的老兵都记得,刚刚恢复87式军衔服装时,首批改为文职的干部一度失去了军服,那一刻,令多少当事者黯然神伤。在记者所在的原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举行的告别军服仪式上,即将脱下军装的老兵们在军歌声中潸然泪下,此情此景后来被老社长、军旅作家程步涛写进了其军旅散文名篇《九月授衣》之中,读来令人荡气回肠。07式的文职服饰,仿佛为并不遥远的那历史的一幕做了一个崭新的补偿式注解,得到慰藉的是军中十数万专业技术干部的军旅深情和职业自豪感。
记者问两位专家:“把文职干部服饰设计得如此漂亮,有没有一点你们身为文职干部的‘本位’考虑呢?”他们解释说,当时徐新和设计了宝橡花后,感到缺少陪衬显得肩章很空,与军官甚至士官肩章比较都不协调,于是增加了外侧的飘带。但这样一来,远观效果就与少将肩章有些“靠色”,有些领导心里有些嘀咕,设计人员觉得能否通过首长的听证会心里也没有底。但当美术大师韩美林看到这个设计方案后,给予了充分肯定。韩大师在听证会上发言:“缺了这个金属飘带,文职服饰在整个07式方案中都显得不和谐!”领导们欣然接受。于是,宝橡花加飘带终于落户文职干部肩头。
在07式文职干部肩章中,没有区分文职级别信息,仅专业技术三级以上干部加缀将军的松枝图案。文职干部不能称之为“文职军官”,“文职将军”之说更属妄谈,那么落在文职干部肩头的这个小小的金属飘带,若能给广大文职干部增添几分荣誉感,冲淡一点点“官本位”色彩,岂不是调动全军专业人才队伍积极性的有利举措吗?记者相信,徐新和和他的战友们会为自己的这一杰作而欣慰。
07式军服穿着的效果,从我军高级将领出访外军的视频和照片中,可以得到最充分的反映。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因为军服胸前空荡荡的,使得我军高级将领在与外军将领的合影时,对比反差强烈;即便是一些小国军队的将领,因了军服上琳琅满目的服饰,似乎都比我军首长显得更引人注目。现在,穿着色彩沉稳、裁剪合体的07式军服,佩挂美观而醒目服饰的我军高级将领,在国际军事交流的舞台上,成为我军威武、文明之师最耀眼的“形象大使”。
定稿后的0 7式军服服饰
相比礼服和常服,记者更为关注的是07式迷彩作训服。作训服令人联想到疆场,联想到军营的“动感地带”,它应该是全军官兵最经常穿着的军服。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旅美归来所写的札记中,记述自己在美国几乎随处可见身着迷彩作训服、行色匆匆的美国军人,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热爱迷彩作训服,其实蕴含着一种价值取向。”专家告诉记者,07式迷彩作训服的丛林、荒漠两种款式,色彩方案的依据是我国主要地域的季节变化和相应的植被色系,小方块碎花图案采用了国际先进的数码迷彩设计、印刷技术,使作训服在穿着环境中达到了最大限度的隐蔽效果。此外,对空降兵、海军陆战队等担负特殊作战任务的部队,还设计了更具环境适应性的特色迷彩。
作训服设计中的考量因素非常细致,既从作战训练要求出发,又极尽人性化。如,07式迷彩改变了87式迷彩的束腰夹克式,这是基于专家们在部队调研后的发现。过去人们想当然地认为束腰式夹克很精神,便于摸爬滚打,然而当专家们看到战士们“爬战术”之后衣服下摆上蹿到腹部露出肚皮,而扎上腰带后上身宛如一个“亚腰葫芦”,均深感既不利行动又欠美观,于是采用了撒开衣服下摆的新方案。丛林迷彩作训服由拉链改为纽扣,是基于战场救护时脱衣之便;荒漠迷彩作训服前襟可遮掩拉链不宜受损,又增加铜按扣,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寒季挡风保暖之效。改军衔肩章为军衔领章,则是为了解放肩部,以便肩枪、背背包……这些以往常做局部处理的细节,被纳入单兵系统进行整体解决。这一次,坚固而舒适的半高靿陆战靴配发到全军每个官兵,更是让不少机关干部也强烈地体验到了久违了的野战作风。
在采访中,记者曾向专家请教07式迷彩作训帽前端的那个小小的斜面处理,它似乎无关功能性而纯为美观考虑,其奥妙何在呢?
专家解释说,过去直筒状的帽形对人头型要求严格,还必须戴得很周正,这样一个尺码的帽子往往只能适合一个人戴。而这次帽前的小斜面处理,使得帽子稍大稍小、稍高稍低都可以戴得好看,且给人造成一种视觉上的“前冲感”,对于习惯了在训练场上撒欢儿的战士们来说,即便帽子戴得随便一些,都会显得活泼潇洒、非常精神。
需要改进之处也不是没有。比如国际通行的野战服装,基于战场隐蔽需要,臂章不宜使用鲜亮的色彩,一般在原图案基础上做减色“版画式”处理,成为作训服专用臂章;臂章佩戴也改为更牢固的大块“魔术贴”粘贴,以防止在摸爬滚打中轻易脱落;胸前也应有军人姓名及专业技能受训情况等信息,以便在战场上能够识别并因人而异地派遣任务,等等。专家们说,这些细部问题会在今后不断改进和完善。
在采访中记者深深地感受到,军服研制绝非是一个简单的服装专业命题,在一定意义上,它是在设计着我们国家和军队的政治形象和人文形象。曾几何时,在世界政治、军事舞台上出现过彼此对立、相互冷战的两大阵营,那时节,就连彼此的军服也鲜明地呈现出迥然不同的美学风格。在摆脱了前苏联影响之后的我军,于1965年终止军衔制,以“三点红”加绿军装的朴素形象,极具原创色彩地置身局外,仿佛是我国开始探索独立自主发展之路的一个宣言。至今,就连赖军、徐新和这些新时代的军服设计师,仍对军旅生涯穿过的第一套军装——古老的65式怀有特殊的感情。
谈及07式军服的研发过程,赖军最大的感慨是,他和他的同事们完全可以放手去干,“领导们充分尊重科研人员的劳动,充分尊重各方专家的意见。”据介绍,除了在预研阶段广泛征求社会专家意见,邀请专家参与设计草图外,在后期方案修订期间,研究室聘请著名美术家韩美林等帮助修改设计图,参与研究所组织的方案听证会。在此期间,从总后首长、军需油料部及研究所领导,均未以长官意志给研究人员预设“想定”和方案;有一次因设计草图不慎流传到网上引起一些议论,领导们及时打消科研人员顾虑,鼓励大家继续按方案推进。经过千百次的设计和修订,最后确定了07式军服方案并制作出样品。在此后的审定过程中,这套服装从总部、军委直到送进中南海,各级首长“一路都是一个声音,都是好评”。
“这一切,从大环境来说,源自时代的馈赠。”随着国家、军队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徐新和至今还记得,当年在研发为恢复军衔制而过渡的85式军服时,基于不愿意因袭国外经验而欲强化“中国元素”的考虑,当时的设计师甚至为要不要遵从领导旨意给大檐帽的红帽墙上添上两条龙而发愁。如今这听起来已有几分荒诞,然而我们正是从此走过。“借鉴需要自信,创新需要勇气。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了好时代!”
这,也是全军数百万换装07式军服的官兵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