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东,平 海(广东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320)
当今的市场竞争模式已经逐渐演化为不同供应链条之间进行的竞争,如何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是当前研究探讨的热点和重点,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纷纷展开了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Anderson(1996)曾预言“新一代的供应链战略就是协同供应链”,如何有效地促进供应链系统内部协同运作,以便形成一条流畅有序、柔性运转的供应链是当前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自组织理论作为协同学的核心内容,从20世纪60年代诞生以来,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较为系统完善的理论,而且一直都是较多地运用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虽然自组织理论在社会科学中的研究运用也有不少成就,但一直没有被充分重视,自组织理论在管理学科中的应用更是凤毛麟角,其与管理学科相结合所能发挥出来的潜力还远远没有被挖掘出来。因此,在当前的供应链竞争时代,运用自组织理论的原理来探究供应链协同管理是颇有紧迫现实意义的。
协同学的创立者哈肯提到“协同学正在迅速发展并将显现出令人惊喜的巨大成果”(H.Haken,1996),事实证明正是如此。20世纪90年代,国外已有不少学者开始探索供应链的协同性研究,并提出了“供应链协同”(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SCC)这个全新的概念,认为供应链协同就是“供应链节点企业为了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而进行的彼此协调和相互努力”(Donald,2000)。近年来,学者们对供应链协同的研究重点集中到了供应链系统内部各节点企业之间的有效协作和集成方面,比如马士华(2001)认为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智能集成协同管理”模式,代表了未来管理发展的趋势。之后,又有学者对供应链系统内部的电子协同进行了研究,“支持操作性活动的供应链电子协同工具比支持战略性活动的供应链电子协同工具效率更高,这种协同工具应该被同时上下游双向地应用于供应链系统来创造出更大的效率”(Elisabeth Lefebvre,2003),这是供应链协同研究的一个新的探索。
近年来,国内学者也纷纷展开了对供应链系统自组织的研究。杨南川和陈宏(2005)根据自组织原理提出了供应链系统状态分析,分析了供应链的自组织性和控制协调机制,揭示了供应链如何实现自身系统的演化过程,吴应良(2006)基于自组织理论,深入分析了供应链知识管理系统的自组织特性,从开放性、非线性、远离平衡和涨落的角度,提出了促进供应链知识管理系统向前演化的建设思想,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卢松泉和陈荣秋(2007)则从核心企业供应链的角度探讨了其自组织的变迁演化过程。之后,范小军(2008)又探讨了分形供应链的自组织性及其对可重构性的影响,并根据分形供应链的特点建立了自组织演化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可依据分形供应链系统模型的序参量对分形供应链自组织演进方向及形式进行预测。最近,余黎峰和雷星晖(2009)对供应链系统的自组织属性进行了耦合分析,提出供应链系统应确立引导控制、充分授权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指出提升各节点企业自组织能力是供应链关系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同时阐明供应链关系管理的要点在于提升各分形企业的核心能力,进一步深化了对供应链自组织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供应链自组织原理、模型和演化机制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众所周知,由于各种现实条件的制约,目前我国供应链协同管理还处于一个正在发展但尚不成熟的阶段,尤其是尝试运用自组织理论来对供应链系统进行协同管理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其中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尚未被发掘,这也正是本文所要努力去探索的问题。
自组织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普利高津(I.Prigogjine)提出的耗散理论和哈肯(H.Haken)创立的协同学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理论,目的在于研究复杂自组织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机制问题,即在一定条件下,系统是如何自动地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它是以耗散结构论、协同学为主干,以突变论、超循环论、分形学等为发展内容的系列学科的总称。哈肯(1988)对自组织下的定义是“如果一个体系在获得空间、时间的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没有外界的特定干涉,我们便说该体系是自组织的”。
普利高津在1967年提出了著名的耗散理论,认为自组织是系统呈现出的一种稳定有序结构,而这种结构是系统在不断地耗散外界供应的物质、能量、信息的条件下才得以维持,因而是一种非平衡有序结构;同时,这种结构的型式不受系统之外的因素规定,而是由系统内部要素自发形成,是系统自身的一个能量建设过程,包括三个步骤:
(1)获取自由能。所谓自由能是指存在于系统内部,但又不属于系统组织的那部分能量,包括外部环境强加入系统的自由能和系统主动需求获取的自由能。自由能的获得是系统远离平衡态的前提条件。
(2)对自由能进行加工、转换和升华。系统在获取自由能之后,就要对这些原始、简单的能量进行加工和转换,使其成为系统自身的能量,以满足系统自组织的需要。
(3)自组织的实现过程。自由能经过上一阶段的加工和转换而成为系统自身的能量之后,根据系统自身的机制而被安排到相应的位置成为系统组织结构中的一部分,同时增加了系统的功能,便完成了一次自组织功能。
哈肯在与普利高津在同时代的研究中提出了协同论,虽然他们各自从不同的领域、角度出发进行研究,但两人最终得出的结论却不谋而合,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自组织理论具有普遍适用性。
协同学把系统的有序或高级有序的方式称为“自组织”,过程称为“相变”,状态称为“涨落”。把影响系统有序的关键因素称为序参量,非关键因素为控制参量。序参量支配着各子系统的行为,又为子系统所支持,它们之间的协同竞争通过各子系统的相干作用表现出来,从而影响和决定系统自组织的程度和方向,进而决定系统的有序程度。系统的自组织过程及相关因素之间的关联特点如图1所示:
协同学认为,在开放系统内的各个子系统,当它们处于一定的条件下时,就会通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协同作用的相干效应,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涨落”而达到一定的临界点,就可以通过自组织而使系统产生新的有序,旧的结构发展成为在时间、空间、性质、功能等诸方面都发生根本变化的新结构系统,新有序产生的关键在于大量子系统的非线性相互作用,而序参量则对系统自组织的发展方向起着主导作用。协同学从根本上揭示了一般系统实现自组织有序过程的基本原理,具有比较明显的普遍代表性,这为其它具体特殊系统的自组织演化过程研究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根据。
图1 系统的有序过程及关联性
耗散理论和协同学都对系统是如何进行自组织的过程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二者的研究角度虽各有不同,但对于自组织的基本演化进程这一根本思想却是一致的。在一般情况下,自组织作为一个动态的从无序到有序演化过程,从一种过程演化的抽象角度来看,它包含了以下三类过程(如图2)。
图2 自组织的演化过程
(1)第一过程:随着自由能从外界的进入,系统开始呈现出由非组织到组织的演化起点,即从混乱的无序状态到有序状态的变化,这标志着自组织过程的开始,这一过程要重点关注组织起源和临界状态。
(2)第二过程:系统在水平性相同程度上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演化,标志着组织结构与功能在相同组织层次上从简单到复杂的水平性增长,可以形容为自组织量变积累的阶段,为系统以后的层级性跃升积累能量。
(3)第三过程:系统通过序参量借助役使原理实现由组织程度低到组织程度高的过程演化,是组织有序层次跃升到更高一级的组织程度的过程,组织有序程度通过跃升而得到提升,系统完成了一次自组织过程。
耗散理论和协同学为我们揭示了一般系统自组织演化的三个基本过程,这是具有普遍研究意义的,为我们进行特殊系统的自组织研究奠定了理论研究基础和框架。也正是以此为前提,可以通过研究供应链系统的自组织演化过程来达到实现供应链协同的目标,也为进一步构建供应链协同模型提供了研究基础。
供应链系统具备了实现自组织过程的理论可能性,这是由于供应链系统首先是一个开放的非平衡态的系统,不断地与系统外部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转换,不断有自由能进入系统;其次,供应链系统内的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最后,供应链系统在远离平衡态的时候会有涨落的触发。供应链系统满足了自组织过程的三大要素,供应链协同过程实际上就是供应链的自组织过程,因此,我们就可以借助自组织理论来揭示供应链协同演化进程。
耗散理论和协同学从一般系统的角度向我们解释了什么是“自组织”,以及揭示了一个普遍系统的是如何进行自组织演化的。任何系统要实现其自组织过程都必须依赖序参量在系统涨落的时期发挥特殊作用,通过役使原理促进系统自组织过程的完成,这个演化必然要经历由量变到质变上升的三个过程。供应链系统作为一个现实的社会系统,也具有实现自组织的条件,分析供应链如何通过自组织演化过程来实现供应链协同是供应链管理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我们可以根据前文介绍的耗散理论和协同学对于系统自组织实现形式和演化过程,吸取自组织演化过程的根本原理和步骤,再以哈肯教授(1995)提出的复杂系统行为的一般协同方法模型为基础,结合一般供应链系统的运营特征来构建一个供应链协同的自组织演化模型(见图3)。
图3 供应链协同演化模型
第一过程:这是供应链自组织的开始阶段,当供应链系统获得自由能之后,系统就开始离开平衡态,此时的系统开始呈现出混乱无序的状态,系统内部则形成了自组织的动力。自由能和系统内部能量不断的进行磨擦调整,在这个过程中系统产生相应能量规模的、不同能量层次的振动,即发生了系统初级的“涨落”。当系统内各层级、各种不同类型的小“涨落”汇聚的时候,自然会发生系统大的“涨落”,从而放大形成系统所共有的振幅,最终会促发供应链系统的集体涨落。
供应链是个开放系统,无时不刻的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能量交流,原材料、能源、人力和资金等资源从供应链的各环节进入到系统内部,这些资源经过系统加工转换产生价值增值,各节点企业为了争取自身的利益必然出现相互冲突的现象。系统外部环境不断施加进来的竞争压力使得供应链子系统(节点企业)逐渐意识到合作协同才能实现“双赢”,这就产生了供应链协同管理真正的源动力,供应链协作意识在此时开始形成,供应链协同的愿望空前高涨,从而造成了供应链系统的集体涨落,为供应链协同提供了跃升的跳板。
第二过程:供应链系统在水平复杂性程度的增长过程。系统在不稳定的时间规模层次边沿的状态是动荡的,任何微小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系统产生巨大的振荡,出现功能倍增的效果,这个阶段也是最容易发生巨大“涨落”,此时如何通过役使原理来对系统发展的序参量进行控制,这对系统进行自组织活动的方向产生关键的决定作用。
随着供应链系统协同愿望的不断高涨,供应链子系统之间开始相互寻求合作,这些合作体现在各个方面,由最初的简单的合作形式逐步演化为全方面、多方位的合作形式。供应链系统的协同模式也进一步地变得更加复杂,导致了供应链系统结构也由简单走向复杂,此时,对供应链协同进行管理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在供应链协同管理过程中,对影响供应链协同化自组织过程的序参量进行有效地控制十分关键,比如:伙伴忠诚度、流畅的信息沟通、公平的绩效考核以及整体物流水平等这些都是比较关键的序参量,控制了这样序参量就基本控制了供应链自组织的方向。
第三过程:供应链系统组织层次跃升过程,也是供应链自组织实现的过程。供应链系统通过涨落对系统内的自由能进行加工、升华,加上序参量对系统发展的主导作用,使系统达到了一种新的“均衡”,上升到更高等级的有序,完成了系统的一次自组织过程。
这个过程是供应链通过协同管理,自组织得以完成而实现供应链系统整体协同的质变上升过程。影响供应链协同自组织方向的序参量此时的作用得到放大,借助役使原理起了主导自组织方向的作用,供应链系统在这个过程中上升到了一个新层级的协同,也就实现了一次自组织过程。但这不是供应链自组织的最终结果,而又是新一轮自组织过程的开始,这样不断的循环往复,推动着供应链系统不断向前发展,从而达到更高程度的协同。供应链系统只有不断地经过多循环的自组织协同过程才能实现供应链整体协同程度的跃升,这样才能提高供应链的综合竞争能力。
供应链协同思想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目的就是通过协同化的管理策略使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减少冲突和内耗,更好地进行分工与合作,是减少供应链成本,保持供应链高效运转,提高供应链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自组织又是揭示自然现象和社会特征的客观规律,研究的是系统内部内耗(熵)的减少,实现系统新的秩序的过程,能有效地揭示供应链系统协同管理的基本原理。本文正是基于此目的,首先对国内外供应链自组织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的综述,介绍了耗散理论和协同学中关于自组织的思想,以此为前提总结分析了自组织的基本内涵及其一般演化过程,再以哈肯教授关于复杂系统行为的一般协同方法模型为基础,结合供应链的一般运作模式构建出了供应链协同的基本模型结构。文章以该模型为基础,深入展开分析了供应链系统自组织实现的三个基本过程,揭示了供应链是如何通过自组织演化进程而实现协同目标的内在机理,为供应链协同管理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下一步的研究应是以本模型为基础来重点探析各个序参量对实现供应链自组织的导向影响机制。时至今日,供应链协同管理具有十分紧迫的现实意义,必须要努力尝试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实践和理念的方法创新,设计出新的供应链自组织辅助工具,以便充分挖掘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现实作用。
[1]David Anderson,Hau Lee.Synchronized Supply Chains:the New Frontier[J].ASCET,1999(1):6.
[2]H.Haken.Future Trends in Synergetics[M].Nonlinear Physics of Complex Systems,1996:163-179.
[3]唐纳德·索尔.如何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0:146-149.
[4]陈志祥,马士华.企业集成的系统方法论研究——供应链的系统性、协调性和运作范式[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4):93-99.
[5]Elisabeth Lefebvre.E-collaboration within One Supply Chain and Its Impact on Firms'Innovativeness and Performance[J].Information Systems and E-business Management,2003(1):157-173.
[6]杨南川,陈宏.自组织理论在供应链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科学管理,2005(6):34-35.
[7]吴应良.供应链知识管理系统的自组织分析[J].系统科学学报,2006(7):83-86.
[8]卢松泉,陈秋荣.核心企业供应链自组织变迁演化[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15):68-69.
[9]范小军,陈宏民.分形供应链的自组织模型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8(16):62-66.
[10]余黎峰,雷星晖.基于自组织理论的供应链系统关系管理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7):14-16.
[11]H.Haken.Information and self-organization:A macroscopic approach to complex systems[M].Springer-Verlag,1988.
[12]邹辉霞.供应链协同管理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2.
[13]吴彤.自组织方法论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6.
[14]H.Haken.An Introduction to Synergetics[J].Open Systems&Information Dynamics,1995(1):9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