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注重文学的审美、直觉性,批评史上一直有"批评是艺术"的说法,此类观念将批评理解为一种文学再创造。白璧德和梁实秋从亚里士多德的批评观点出发,认为批评不是艺术,也不是文学的再创造,而是一种"判断"活动,他们之于"批评是艺术"的批判对于现代批评走上科学客观的理性话语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批评;艺术性;判断
"批评是艺术"的支持者认为文学批评应该倚靠"感觉"、"直觉"式的"鉴赏"等艺术审美性去把握文学现象,他们都偏重审美、直觉,忽视理性、客观的因素,将文学批评看做"再创造"。如赫兹列特就认为,批评即"是你根据感觉来决定,而不是根据理性;也就是说,出于大脑对一系列事物的印象……即便你不能在一些具体细节上分析或叙述它"1蒂博代也说,"所能给予一位大批评家的最高荣誉是使批评在他手中真正成为一种创造。"2
白璧德对文学批评中的"感觉"、"直觉"因素并非一笔抹杀,他说,"一个奇怪的事实是,一些以理性的名义攻击基督教的人会发现单纯的理性--不管是纯粹的理性,还是日常的判断力--都是远远不够的。人要么被提升到理性之上的层面,要么就是沉沦其下。……另外一个重要的事实是……人身上的主导因素不是理性,而是想象,或者说,是幻觉的因素。"3换言之,在白璧德看来,文学批评首先得依靠"感觉"、"印象"才能感受到文学的美,才能去"审",才能谈批评。但白璧德认为如果只将文学批评看作是依靠"感觉"、"印象"的话,这样也就失去了"审"、批评的"判断"能力。"如果说旧批评的弱点在其狭隘和教条主义,那么新的批评的危险则在于其努力想以一种世界同情拥抱世界,它应该完全忘记判断的任务。"4
白璧德对"批评是艺术"观点的批判正基于此种观念造成的文学批评中"判断"的丧失,其对此种观念的批判涵盖于对以"情感说"为根基的一切浪漫主义文学批评的批判之中。对于浪漫主义文学批评,他说道,"浪漫主义批评家通过呼吁更广播的知识和更宽广的同情来反对古典主义的狭隘;他们会在俯瞰之前先看看;他们是历史的而不是教条的;他们既不能排斥审美也不总结什么,而只是揭示;首先,他们是鉴赏力的,他们以卓有成效的美的批评取代无聊的错误批评。这个学派的弱点在于它倾向忘记知识和同情毕竟只是批评家的阴性优点。因而,在这么多现代批评之中却缺乏男性特征,结果使得判断的趋势完全淹没在同情和理解中-理解一切,原谅一切。"5面对现代文学批评,白璧德说道,"现在几乎所有的批评,如果它们还没有称为一种闲谈和传播流言蜚语的形式,都可以大致归入印象主义……"6,而这些印象式批评在白璧德看来,他们的弱点也在于失去"判断力",因为"如果有人要求印象主义者超越他的感觉……他就回答说:艺术没有这种非个人化的因素,只有'暗示性'。"7白璧德忧虑的指出,印象批评否定"判断"的恶果导致让他们的性情沉湎于享乐主义的懒惰之中了。韦勒克对与白璧德并肩作战的莫尔之于印象式批评的评价其实可以很好的来评价白璧德,"他(莫尔,笔者加)的一大功绩在于主张评判明断的批评这一理想,个人介入坚持信奉的思想,而当时批评己经要则流于印象主义……"8从韦勒克这一"批评家的批评家"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对"批评是艺术"观念的批评中的明智之处。
梁实秋也承认文学批评中"鉴赏"的存在,因为"最上乘的文学批评对于作家必有深刻的鉴赏",但梁实秋否定"批评是艺术"的观点,因为在他看来,将批评当作艺术的观点混淆了文学创作、文学鉴赏与文学批评,以致将文学批评错认为文学创作。这首先来源于其对文学批评本身的认识,"考希腊文'批评'一字,原是判断之意……。"9所以他说,"徒有鉴赏亦不能成为批评","以批评与艺术混为一谈,乃是否认批评家判断力之重要,把批评家限于鉴赏家的地位。"10这样就展开了其对偏重主观性文学批评的批评。
针对中国现代文坛上的文学批评状况,梁实秋指出,"中国近来文学批评并不多见,但在很少的文学批评里,大半即是'灵魂的冒险'。只要你自己以为有一个灵魂(其实不是灵魂,只是一副敏锐的神经和感官罢了)就可以到处去冒险。……所以现今中国的批评,一方面是在谀颂,一方面是在谩骂,但其谀颂与谩骂俱根据于读者的印象,而无公允的标准。"11它尊崇直观却更多地停留在艺术的表层而不能潜入其深层,了解其内部规律,有时甚至自傲于个人的才情、学识、气质而忽略批评对象和批评本体的制约,往往远离了、时代或跳不出西方批评论的巢臼"13以此看来,梁实秋对当时中国文学批评的批评无疑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说服力。
白璧德和梁实秋对"批评是艺术"的批评揭示了将文学批评看做一门艺术的弊端,或者说,他们在承认文学批评中艺术性之时看到了将其"过度化"、极端化的后果,这样的后果就是文学批评流于审美的感性层面。不过,白璧德相比梁实秋而言更具合理性,因为西方现代"批评是艺术"式批评确如白璧德批判的那样因注入了过多的情感而离开了西方传统批评的理性特征,而现代中国文学批评因摆脱不了的古代"品评"、"妙悟"、"感悟"批评等传统血脉而难免带有情绪化特征。换句话说,梁实秋对现代中国文学批评的批评是建立在西方传统批评的理性特征之上的,这样难免就显出移植"西方话语"的苛刻性。但不管怎么说,白璧德和梁实秋对"批评是艺术"的批评在今天看来却具相当的合理性,其批判话语对于现代批评的理性话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缺失了理性的文学批评只会造成文学批评上的混乱。美国批评家布莱克默就提出:"凡是理性的途径之于文学都是有效的而且不妨理所当然的称之为批评的,它在任何要点上都是把握住作品本身。"14兰色姆也认为:"批评一定要更加科学,或者说要更加精确,更加系统化,……"15
【参考文献】
[1]赫兹列特:《论天才和常识》
[2]蒂博代:《六说文学批评》,赵坚译,生活·读书·新知二联书店,1989年,第174页。
作者简介:
张益旭(1984--),男,上海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文论与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