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三重奏

2010-04-20 06:55
新华商 2010年2期
关键词:原稿王家笔者

王 芳

辉煌过,低迷过,又热了

烧画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连环画在上个世纪50至80年代电视等娱乐工具尚未普及的时候,有着成千上万的读者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整整影响了两代人。

现如今,旧时读者纷纷成了执著的“连迷”,加入了连环画的收藏大军,不仅仅因为它潜在的收藏价值,还因为他们通过一本连环画追忆了一次逝水年华。

多年以后,笔者站在若干个拍卖会现场时,总会想起母亲烧他的连环画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当时,母亲以一个过来人的口气告诉她的儿子,说了一些“不要玩物丧志”、“要好好学习”的话给他听。但笔者没把母亲的话听进去,他哭了,那几百册书烧了不少时间。这是他用平时所有省吃俭用的钱买到的“宝贝”,其中有《红楼梦》、《济公全传》、《三国演义》、《三毛流浪记》等等。在一个母亲的眼里,这些“宝贝”是如此一钱不值。

20年过去了,母亲老了,笔者也长大了。连环画竟真成了宝贝。整套的老版《三国演义》售价都在几万元左右,品相好的、年代久远的每套价格可达几十万元。

价格更高的是名画家的连环画手稿。2006年中国嘉德拍卖会上,程十发的《召树屯和喃诺娜》连环画手稿竟然拍出1100万元。

2009年,嘉德秋拍又推出一件连环画精品——程十发的《欢迎毛主席》连环画原稿,这是程先生生前唯一以毛泽东为主角创作的连环画原稿。

在拍卖结果出来前,没有人知道《欢迎毛主席》能拍出多少钱。之前的《召树屯和喃诺娜》是程十发在1957年为云南傣族民间长诗《召树屯》所作的插图。它的每一开都是一幅充满程十发作品风格的彩墨中国画,经1961年和1965年两度出版。有专家介绍,《召树屯和喃诺娜》是程十发第一部反映少数民族文化的作品,“整体艺术价值非常高,非常珍贵、难得”,“在作者的艺术生平和创作历程中都属于里程碑式的代表作品”。

1100万元的成交价已使程十发跻身于近现当代高价国画家之列,也使得连环画进入更多收藏爱好者的视野。

从辉煌到低迷

连环画又名小人书,是一种以多幅画面连续表现一个故事或事件发展过程的绘画形式,也是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中国最早的连环画雏形,是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墓漆棺上的两组故事画。一为“土伯吃蛇”,一为“羊骑鹤”。两组画中,作者把画与画之间的衔接交代得十分清楚,而且画中形象也栩栩如生。

而现代“连环画”的正式诞生则要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1925年到1929年期间,随着《西游记》、《水浒》、《三国志》等5部长篇连环画出版,中国人有了现代意义的“连环画”。1932年以后,连环画红火起来,出现了像张乐平绘的《三毛流浪记》等名家名作。

鲁迅曾十分关心连环画事业。1932年7月,一名《现代》杂志编辑以“第三种人”的身份在《现代》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认为作家不应该写“一些陈旧的充满了封建气味的连环图画和唱本”给劳动者看。并且还质问“这样低级的形式还产生出好的作品吗?”、“连环图画是产生不出托尔斯泰,产生不出弗罗培尔的……”

鲁迅看到这段文字后,于10月10日撰写了《论“第三种人”》,提出连环图画虽然产生不出托尔斯泰和弗罗培尔,却可以产生“密开朗该罗(米开朗基罗)、达文希(达芬奇)那样”伟大的画手。25日,鲁迅又写了《“连环图画”辩护》一文,表达了完全不同的意见。鲁迅说:“我们看惯了绘画史的插图上,没有连环图画,名人的作品的展览会上,不是‘罗马夕照,就是‘西湖晚凉,便以为那是一种下等物事,不足以登‘大雅之堂的。但若走近意大利的教皇宫——我没有游历意大利的幸福,所走进的自然只是纸上的教皇宫——去,就能看见凡有伟大的壁画,几乎都是《旧约》、《耶稣传》、《圣者传》的连环图画,艺术史家截取其中的一段,印在书上,题之曰‘亚当的创造、‘最后之晚餐,读者不觉得这是下等,就在宣传了,然而那原画,却明明是宣传的连环图画。”

鲁迅还举了许多事例,证明连环图画不但可以成为艺术,并且已经坐在‘艺术之宫的里面。他还于1935年在致曹聚仁的信中谈到胡考的连环画《西厢记》、《尤三姐》和《甄皇后》,赞扬他的画‘神情生动,线条也很精练,同时也指出了不足。胡考毕业于上海新华艺专,后来任教于延安的“鲁艺”。

在鲁迅影响下,延安时期也出现一些优秀的木刻连环画,其中有力群的《小姑贤》,罗工柳和张映雪的《小二黑》,李志耕的《黄胡子被迫登龙背》,吕蒙、莫朴、程亚军的《铁佛寺》等。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许多美术出版社有专门的连环画创作室,创作了一大批颇有成就的作品,造就了连环画的辉煌。这个时期,出现了像贺友直、刘继卣、刘旦宅、顾炳鑫、韩和平、汪观清、程十发、戴敦邦等诸多名家高手,他们创作的作品人物形象逼真,线条生动流畅,风格各具特色。

大跃进运动中,连环画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增加了许多特写、报告、小小说、回忆录式的作品和丛书,其中有“革命历史故事”、“技术革新的故事”、"青年工人的故事";画库则有“群英会的故事”、“工矿画库”、“红旗画库”等等。这一批作品,大都着力于题材,其中有相当部分是建设题材,为当时宣传劳动模范、普及先进技术做出了贡献,但在绘画技法上并没有太多的成就。《连环画报》为此还召开过“生产建设题材连环画不受人欢迎吗?”的问题讨论这些现象。

“文革”期间,一夜之间连环画都成了“毒草”。凡“封资修”的题材,都不准出了,能出的只有移植样板戏、雷锋等英雄人物的作品。直到1970年,图书阵地还一片荒芜。连环画只允许编绘样板戏,而且编绘必须与舞台形象一模一样,连《红灯记》李奶奶房门门帘上的补丁在哪一边,大小比例,都不得变化。画出初稿还要先送样板戏剧团审查后,再送由“四人帮”操纵的文化小组审查。

1982年后,中国连环画的出版数量达到巅峰。笔者的童年就是在这个巅峰时代里度过的。那时候,连环画是笔者获得文化知识的重要方式。笔者家里当时连一台电视都没有,一到晚上,笔者就钻进被窝打开手电筒看连环画,时光从身边流走,一夜就过去了。

笔者所在的城市是一个小城市,那时的街头,到处都有摆地摊出租连环画的。白天,笔者往往是怀揣大人给的几毛钱,飞奔上前,蹲在连环画前,看个痛快。

也许是受了小时候的影响,现在的笔者对书依然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拥有一本好书,是一件最快乐的事。笔者对书店也有特殊的感情,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要看到书店、书摊,总要去看看。哪怕一本都不买,站在那里,感受一下书的气息,也觉得自己是富有的。

随着电视、网络等娱乐工具的普及,连环画开始走下坡路。与此同时,外国的卡通连环画也借助强大的宣传攻势,获得不少国内青少年的青睐。从此,中国连环画出版事业陷入低迷。

原稿又热了

1998年连环画进入了拍卖市场,连环画的收藏开始升温,而且是一路飙升。现而今重新再版,仅三四年,原价 13元的沪版小精装《穆桂英》,已被炒到1000元。“物以稀为贵”的市场法则把小人书推向国内外收藏品的行列。

2003年,中国嘉德油画专场拍卖会上,画家汤小铭的《鲁迅在广州》连环画原稿33幅,拍出27万元高价。

2004年,连环画原稿在拍卖市场的表现就非常抢眼了,像戴敦邦所绘《逼上梁山》连环画原稿,共计16幅彩绘作品,在北京荣宝的第47期艺术精品拍卖会上,以22万元的高价成交;刘旦宅的《蟋蟀》连环画原稿,也以9.9万元成交。在北京荣宝2004年秋拍上,陆俨少的《蒲元造神刀》连环画原稿,成交价达到了46200元。

2005年,连环画原稿拍卖势头依旧没有降低。其中在北京翰海的拍卖会上,由胡若佛、徐燕荪等名家绘制的《西游记》手绘封面,以55万元成交;上海嘉泰拍卖行推出程十发连环画《十兄弟》原稿(17幅),成交价为88万元。

从近年来的拍卖情况看,连环画、插图的手稿更有价值。与连环画出版物相比,手稿是画家创作的原始记录,具有惟一性,不可替代性,仿造的可能性极低,因此价值颇高。

而连环画原稿,也是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许多近现代著名画家都在那个时期画过连环画,在方寸之间讲故事,颇显画家功力。而且这些连环画经过大量出版之后,要想对原稿进行造假几乎是不可能的。

连藏第一人“藏”书记

去年出版《乐此不疲,我的连环画收藏生涯》一书的王家龙,家有2万多册连环画藏书。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出版连环画近5万册,而王家龙的收藏量已达50%左右。因此被“连友”们推为“中国连藏第一人”、“小人书王国国王”。连友崔永元说:“全国的‘连友中,最牛的要数北京的王家龙,这位60多岁的老先生手里拥有《三国》《水浒》等手绘连环画2万多册,他家几乎是我们连友‘朝圣的地方。”

王家龙自己说,他原来收藏连环画的目的就是一种兴趣爱好,到老了,闲暇时翻一翻,也是个乐。

那是个没有电视、电脑、光碟、游戏机的时代,北京史家胡同小学的学生王家龙就成了街头“小人书”摊的常客。不过他这个小学生与众不同的是,除了租和借,还买。为了筹集书款,他老是克扣自己菲薄的早餐费,常常只吃3分钱的烤白薯果腹。只是这东西虽属“保健食品”,但有一样不好,即吃多了憋不住放屁,由此不免遭到小伙伴们的哄笑,但为了心爱的图书也就顾不了那么多。

文革“破四旧”,其中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连环画也在“封资修”被清除之列。王家龙父亲因历史问题被关进“牛棚”。红卫兵正大张旗鼓破“四旧”,父亲捎话给家人,让其赶紧将家中珍藏的莎士比亚、契诃夫、斯坦尼、曹禺、老舍等人的著作交给造反派销毁,以免留下灾难。

王家龙左思右想,最后精选了两百多册书用旧雨衣包裹严实,趁夜深人静,悄悄放在自己家楼下的地下室锅炉房里。时值夏季锅炉休闲,又黑又脏的地方无人问津,安全可靠。

王家龙又挑了百余册放到厨房祖母留下的大米缸内,上面盖以大米、黄豆等,至于像《雷锋》、《毛主席的好孩子》、《南京路上好八连》、《大寨英雄谱》等被称之为“革命题材”的书,仍堂而皇之地陈列在书架上。还有七百多册,王家龙左翻右检实在没法救了,只得一咬牙狠心将它们装了几个提包上交给了造反派,以示革命。

谁想,这些全变成了大家消遣的闲书,东一本、西一本,丢得到处都是,看到这一切,王家龙躲在家里心疼得像孩子般哭了。王家龙的一位朋友曾送他一副对联,上联曰:五十年执迷不悟,下联是:大半生乐此不疲。横批:藏小人书。

猜你喜欢
原稿王家笔者
朱自清不肯马虎
My Favorite Photo
王家新的诗
老师,别走……
单子伊 王家璇 潘铭泽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也无风雨也无晴
《聊斋志异》原稿寻回记
方寸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