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制器质量监督管理(系列连载六)《考工记》的真实性

2010-04-14 14:25高怀瑾
上海计量测试 2010年2期
关键词:成王太史考工

本刊特约撰稿人 高怀瑾

《考工记》记述的是周代的事,但它是在西汉刘歆时被纂编进《周礼》的,前后相差千年,对《考工记》中所记述内容的真实性许多人一直存疑。本来我也是将信将疑,不过近期看了一本书《国语》,觉得《考工记》并非是空穴来风,是有史籍印证的,只不过由于《考工记》太过于“完美”了,里面有些东西(如管理之细之严密)甚至是现人所不及的,所以只能持起怀疑的态度。对《考工记》所记述内容真实性的考证,是专家的事情,我只是从一般读者的角度从一些典籍中抄来片言只语填补内心的疑惑,况且目前我写着关于中国古代质量观的系列,不把真实性问题解决好,对继续写作是一个隐痛。所以这篇的主题有点偏离系列,但又是非常必要的。《国语》是战国初期一个无职无衔半盲人左丘明写的书,史界普遍认为它是一部最接近史实的书。《国语》诞生于战国初期,其时周王朝还在,在新兴势力的夹缝中担任名义上的共主,后来被势力最强的也极不耐烦了的秦国给灭了。所以左丘明要拿到周朝王室和各诸侯国的史料并不太难。对照下来,《国语》里的周代与《考工记》所折射的周代大致吻合,只是《考工记》里的周代显得更加完美。《考工记》讲的是技术规范和相关管理制度,只在一处用了“监”这个字,多少令人意外,但整篇看却是处处有这个字。《国语》里多次用到这个“监”字,其与今天所用“监督”意思相同。如:“后稷省功,太史监之。”意为:耕种的技艺,须有农官监督。农事为天下大事,必然要由国家相关部门承担起管理责任。在周代承担农事管理责任的是太史寮,其长官尊为大师,在天子之下,万人之上。《诗经》里说:“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尹氏大师,维周之氐,秉国之均,四方是维,天子是毗,俾民不迷”。“尹”是会意字,甲骨文字形:左边一竖表示笔(刀),右边是“又”,形为“手”,意为拿笔(刀)之人,表示治事。在周代,还有另一个管理机构,叫卿事寮,含司徒、司马、司空三职,其中“司空”,金文写作“司工”,是主管建筑工程、制造车服器械、监督百工(手工业者)。卿事寮与太史寮是平级的。关于卿事寮的重要性,通过周公出任卿事寮长官的事可见一斑。周公是周代的爵位,是辅佐重臣,历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约公元前1100年),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周公是成王之叔(成王,武王子,武王死后继位,在位37年),在成王幼年时摄政,成王长大后念周公功德,授周公卿事寮管职。有点高职低配的味道,也说明这一官职是权职很大的。周公时代建立起了封建社会(“封土建国”之“封建”)最完善的治国体系。周公对当时生产活动规范也在情理之中。《国语》完整地记述了这段历史。翻开《国语》,其周代与《考工记》表达的周代对应相仿之处比比皆是。因此可以相信《考工记》是建立在相当丰富的史实基础上的。而成书年代可能会是同期,或是稍晚一个时期,左丘明或是妄想复辟之人,对他笔下的周代做了一些脂涂脂抹粉的事,当然这也合刘歆的口味,尽管如此,其基本事实的真实性是不容置疑的。

猜你喜欢
成王太史考工
“墙-壁”小考——《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考工典》墙壁部的评述与考证
刀口
三周的救赎(二)
太史笔
《考工记》与中国传统工匠精神内涵
洒脱成王
《考工记》“和合”思想在古琴制作中的体现
“周公制礼”平议
行骗
宋代《考工记》研究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