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涛,王晓玲
(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县畜牧兽医局,四川 马尔康 624000)
1.1 自然条件 马尔康县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青藏高原东部,邛崃山脉北段,属高原峡谷区。幅员面积6632.73 km2。境内属高原大陆季风气候,干雨季明显,四季不分明。
马尔康县属高原半农半牧区,适宜牛羊生长,全县藏黄牛存栏达3.76万头,能繁母牛1.98头,占52.7%。
1.2 藏黄牛改良情况 马尔康县于1998年开始藏黄牛改良试点。1998年在白湾乡的石广东村、英各洛村采用黑白花、西门塔尔冻精人工授精,配种18头,怀孕9头,受胎率50%。1999年人工授精配种102头,怀孕59头。2000年以后,在全县推广藏黄牛杂交改良,用荷斯坦、西门塔尔、娟珊冻精配种11790头,怀孕6829头,受胎率57.92%,产犊6730头。2001年,引进荷杂、西杂、娟杂三四代种公牛186头,共配种怀孕19531头,产犊19501头。
马尔康县对牛奶需求量大,因此,改良方向应以奶肉兼用型品种为主。奶牛和奶肉兼用牛杂交改良母黄牛的产奶高,既能满足生活需要,又能产犊;杂交公牛生长速度快,产肉量多,经济效益好。
另一方面,体格较大的牛不便于在高山峡谷区混群放牧,常常会出现摔伤。而体格属中小型品种的牛在高山峡谷地区行走自如,便于放牧,不会摔伤。其次,参配母牛体格较小,用中小型品种杂交改良本地黄牛几乎不会出现难产。第三,杂交犊牛对饲养管理粗放、无补饲条件的放牧饲养更为适应,且在同等条件下产奶、产肉性能分别高出本地黄牛3~5倍、2~3倍。
3.1 改良成本分析 经对75头引种公牛的配种统计:一头种公牛在混群放牧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年可配种25至35胎,配怀率达90%以上。一头种公牛可利用4至5年,可配怀80至130胎,可繁活杂交犊牛75至120头。以购买一头6月龄的三杂公牛2500元、利用4年、年补饲料投入1000元、共繁活杂交犊牛85头、公牛淘汰后以3000元计,繁活一头杂交犊牛需配种投入64元。而在我县人工授精繁活一头杂交犊牛至少要配种投入70~100元。在改良经费不足的地方、交通不便的地方建议推广引种自然交配。
3.2 人工授精母牛适宜年龄根据人工授精配种记录、受胎和产犊情况调查、总结发现:从年龄上看,初产母牛不宜人工授精。老龄(7.5岁以上)的母牛不宜人工授精。青壮年(3至7岁)母牛适宜人工授精。原因在于:一是发情症状明显,易于把握输精时间;二是难产低。三是母性强,会护犊。
3.3 母牛发情规律 通过12年对不同村、组的参配母牛6777头发情、配种时间资料的整理与总结,可以发现母牛发情规律:从地域上看,阳山饲养的母牛发情早于阴山饲养的母牛;从一天的时间上看,早晚发情为多数,正午为极少数;从气候变化上看,阴天或雨天多于晴天。根据母牛发情特点进行人工授精,可提高受胎率。
3.4 不同品种人工授精受胎率和难产率 根据2006~2009年不同品种人工授精资料分析表明:
3.4.1 从受胎率上看,三种杂交组合差异不显著,受胎率均在50%左右。
3.4.2 从难产率上看,荷斯坦×本、西门塔尔×本的难产率均在8%左右,而娟珊×本的难产率在0.7%左右。娟珊×本的难产率低,易于推广。
4.1 引进种公牛注意事项 一是依据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本地母牛的体格大小、饲养管理水平确定改良方向与选择品种。二是通过查阅、咨询的方式依据疫情、引种成本等因素选择与本地自然、气候条件最相似或相近的地方做引种地。三是引进种公牛的时间最好为每年的5~6月,正是青草期,草料充足、气候温和,引进公牛不易掉膘、生病,能很快适应当地环境。四是引进种公牛的年龄最好为8~10月龄。此阶段的牛适应性强,易于驯化。便于第二年配种利用。
4.2 提高种公牛受胎率的措施
一是合理投放种公牛数量。混群放牧一般公母比例为1:30~35为宜。二是彻底阉割混群的本地公黄牛,避免“欺生”与争夺交配权打斗发生。三是加强对种公牛的补饲。在配种季节每天给每头种公牛补饲鸡蛋2个或豆类饲料0.5kg。三是同群投放的种公牛体格、性情要尽可能一致,避免争夺交配权。
4.3 提高杂交犊牛成活率的措施 提高杂交犊牛繁活率主要在于对妊娠后期母牛的管理。注意防寒保暖和补饲,每晚补青干草 0.5~1 kg,精料 0.25 kg。做好接产护幼工作。勤观察,对难产的母牛早请兽医助产。早吃初乳,吃足乳,不能人畜“争奶”。对无娘犊牛进行人工喂养或寄养。加强母子的疫病防治工作,按时疫苗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