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痰热瘀血与小儿支原体肺炎

2010-04-13 11:08宋惠霄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0年1期
关键词:水谷痰饮津液

宋惠霄 ,马 婷

(1.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山东济南 250011;2.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 250355)

小儿支原体肺炎属中医学“肺炎喘嗽”范畴。现将痰热瘀血与支原体肺炎的相关性探讨如下。

1 发病机理

小儿外感风邪,由口鼻皮毛而入,首犯肺卫,邪阻于肺,肃降失职,水液输化无权,留滞肺络而聚液为痰,肺主气而朝百脉,心主血而行营阴。肺气郁闭则血流不畅,脉道壅滞则痰滞血瘀。因而痰热瘀血是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病机。

痰能生热,且小儿为纯阳之体,更易化热,血液受其煎熬成瘀。王清任说:“血得寒则凝结成块,血得热则煎熬成块。”即说明了热郁亦可致瘀。

痰为水谷津液所化,张景岳《景岳全书◦痰饮》云:“痰即人之津液,无非水谷之所化,此痰亦既化之物,而非不化之属也。但化得其正,则形体强,荣卫充,而痰涎本皆血气,若化失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气血即成痰涎。”痰是津液不化的病理产物,瘀是人体血运不畅,或离经之血着而不去的病理产物。津血同源,津液可以转化为血。 《医学入门》记载:“痰乃津血所称。”故津血可以成瘀,津液亦可以化痰,痰瘀同源,皆为津液的病理产物。

痰为水谷津液停聚而成,阻滞气道,气机不利,血运失常,血滞成瘀。瘀血停滞脉络,脉络被阻,气机不畅,影响水谷津液输布,津液不化,聚为痰浊,故瘀阻生痰,痰滞致瘀,二者互为因果,可相互化生,互相影响。

《丹溪心法》谓:“肺胀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自气成积,痰挟瘀血,虽成窠囊。”说明肺部疾患多痰瘀为病。

2 治疗方法

小儿感邪易从热化,痰热闭肺,痰瘀互结是支原体肺炎的重要病机,治疗时应宣肺开闭,清热涤痰、佐以化瘀、痰瘀并治。瘀血去则脉络通、肺气畅、痰浊清。正如 《血证论》所谓:“盖人身气道,不可壅滞,内有瘀血,则阻碍气道,不得升降,是以壅而为咳,气壅则水壅,气即是水故也。水壅即为痰饮,痰饮为瘀血所阻,则易冲犯肺经……须知痰水之壅,由瘀血使然,但去瘀血则痰水自消。”痰浊消则气机通,瘀血散。痰消瘀散,邪去正安则咳喘得平。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病程中,除有发热、咳嗽、咯痰、憋喘等症状外,还可出现面青、唇甲发绀、舌下青筋粗大等瘀血之征。憋喘伴口周发绀是痰瘀互结的主要表现。瘀血同痰热互结可进一步加重肺气的郁闭,肺气郁闭又会使痰瘀加重,造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小儿“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病变化热最易,传变最速,即使在肺炎喘嗽初期,亦可由气滞而引起瘀热互结。所以要尽早地在宣肺清热涤痰的同时配合使用活血化瘀法,以防治瘀血的形成并使已成的瘀血尽早得以消散。

猜你喜欢
水谷痰饮津液
《伤寒杂病论》“阳气”实质探析
补津液不等于多喝水
从痰饮、血痹论治眩晕医案2则
从“痰饮”辨治感染后咳嗽
浅谈从气血津液理论辨治干燥综合征
嚼服枸杞子缓解口干
水谷隼接抢段技战术分析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病机与治法探讨
中医痰饮致悸论
水谷雅子的草根儿“驻颜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