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器官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及分型

2010-04-13 05:14方凡郭国强陈胜华熊华花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0年3期
关键词:暗区光点浅表

方凡 郭国强 陈胜华 熊华花

(广东省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深圳518035)

本文总结分析了41例浅表表皮样囊肿的超声声像图,旨在探讨超声对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自2004年3月~2009年8月经我院手术及病理确诊的41例浅表器管表皮样囊肿患者,男28例,女13例;年龄1~76岁,平均31岁;病程1个月~20余年。临床多无自觉症状,8例就诊近期出现肿块处疼痛不适。肿块部位:颈部7例,乳腺5例,面颊3例,背部3例,臀部3例,耳垂3例,睾丸2例,会阴2例,大腿2例,上臂2例,胸壁1例,肩部1例,腋窝1例,口角1例,骶尾部1例,手指1例,口底1例,附睾1例,肛周1例。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飞利浦IU22、西门子sepuoia 512、百胜D-u8等彩超仪,探头频率8~16MHz。逐一分析肿块的声像图表现,观察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血供情况及内部回声、后方回声有无增强,与病史及病理相对照。

2 声像图表现

2.1 肿块的位置 肿块多位于皮下(35例,85%),乳腺腺体层内3例,睾丸实质内2例,附睾内1例,均为单发。

2.2 肿块大小形态 最大肿块6.9cm×3.3cm×4.9mm,最小肿块0.6cm×0.4cm×0.6cm。多呈椭圆形或类圆形(33例,80%),边界清楚,有明亮完整包膜,形态规则;7例呈条形,包膜不完整,边缘不规则;1例不规则椭圆形。

2.3 肿块内部回声 41例肿块内部均充满光点。根据内部回声表现分为5型:

2.3.1 均匀细弱光点型 11例(11/41,27%),肿块内光点细密,分布均匀。

2.3.2 均匀光点内夹杂小暗区或暗带型 5例(5/41,12%),肿块内光点均匀密集,内散布小暗区或管状、棒状暗带。

2.3.3 均匀光点夹杂短线状光带型 8例(8/41,20%),肿块内光点密集,内见层状分布的短线状强光带。

2.3.4 不均匀型 13例(13/41,32%),肿块内光点分布不均,呈实性样回声,可见光团或线状光带呈簇状聚集,1例内见粗大钙化灶。

2.3.5 “洋葱征”型 4例(4/41,10%),肿块内强弱相间的回声环交替呈螺纹状分布,似洋葱样,强回声光带上可见细小钙化点。

2.4 肿块后方回声 32例肿块后方回声增强,9例后方回声无变化。

2.5 肿块血供情况 无1例内部探及血流信号,1例周缘见点状血流信号。

3 讨论

浅表表皮样囊肿是由异位上皮发生,或外伤所致表皮植入皮下生长形成的囊肿,好发于臀部、肘部、手指等易磨损、受伤的部位。本组资料中肿块发生部位以颌面颈部为多。肿块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多见,病程较长,临床多无症状。本组病例病程均较长,长者发病至就诊时间达20余年,均以扪及肿块逐渐随病程增大而就诊,临床多无自觉症状,有8例病例就诊近期出现疼痛不适感。表皮样囊肿囊壁内衬复层鳞状上皮,外绕致密纤维结缔组织,因而在声像图上肿块有包膜、境界清晰、形态规则。本资料中33例(33/41)肿块边界清晰,有明亮完整包膜,形态规则,呈椭圆形或类圆形,应证了这一病理基础。另7例肿块呈条形、1例呈不规则椭圆形,包膜不完整,边界不规则,病理结果均提示囊肿破裂或伴感染,结合病史发现,此8例患者近期均出现肿块处疼痛不适而就诊。

表皮囊肿囊内为角化物,即干酪样物质并混有脱落的表皮细胞碎屑,因而相对应地声像图通常不表现为典型的囊肿无回声,而为有光点的低回声。本组中无1例内部回声呈无回声暗区,均充满光点,我们根据肿块内部声像图表现分为五型:(1)均匀细弱光点型(11/41),其病理特征为肿块内角化物含水量适中,分布均匀。(2)均匀光点内夹杂小暗区或暗带型(5/41),病理显示肿块内角化物有液化。(3)均匀光点夹杂短线状光带型(8/41),其病理特点为肿块内角化物含水量少,角化物稠厚。(4)不均匀型(13/41),病理组织学显示角化物含量多,水分含量少,内伴脱落的上皮、无定形物质或多种炎性细胞成分。此型中有10例误诊为实性肿块,其中6例为囊肿破裂或伴感染,包膜不完整,呈条形或不规则形。(5)“洋葱征”型(4/41),病理显示肿块内水分含量低,致密的角化物呈螺纹形环状分布,内可见坏死的鳞状上皮细胞,可见钙化。此型中有2例位于睾丸实质内,声像图特征呈典型的洋葱样改变,与文献报道的睾丸表皮样囊肿声像图表现一致[1,2]。由于此病少见,先前缺乏对此病的认识,此2例患者术前均被误诊为恶性肿瘤。本组病例中以均匀型最多见(24/41),具有一定特征性,其中又以光点均匀细弱型最多(11例),与黄景等[3]报道的27例病例肿块内回声均为不均匀有差异。可能对肿块内部回声均匀度的判定标准不一致是造成差异的因素之一,我们认为均匀光点内杂夹小暗区、小暗带型及线状光带型均属均匀类型。

综上所述,浅表表皮样囊肿的声像图分型与病理结构相关,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超声对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病程长、无症状、位于皮下、单发、边界清晰、有完整包膜、椭圆形、形态规则、内部充满均匀低回声光点、无明显血流信号的低回声肿块,应想到表皮样囊肿的可能;对于病程长,近期出现疼痛不适感的皮下条形低回声包块,包膜不完整或边缘不规则,内部回声均匀或不均匀者,应考虑到表皮样囊肿破裂或伴感染的可能;睾丸内肿块呈典型洋葱样、螺纹样改变时,应想到表皮样囊肿的诊断。

[1]王扬,张舜欣,刘欣.睾丸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及其与病理的关系[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2007,4(2):102-104

[2]Cho JH,Chang JC,Park BH,et al.Sonographic and MR imaging findings of testicular epidermoid cysts[J].AJR,2002,178(3):743-748

[3]黄景,文晓蓉,罗燕,等.高分辨力超声检查浅表表皮样囊肿27例报告[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8,24(7):661-663

猜你喜欢
暗区光点浅表
三七总皂苷调节PDGF-BB/PDGFR-β的表达促进大鼠浅表Ⅱ°烧伤创面愈合
超高频超声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基于配准图像与水平集算法的宫颈荧光多生暗区分割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良恶性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价值
阴道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诊断中的临床效果
剖宫产术后浅表伤口愈合过程中使用白砂糖的效果观察
光束分析仪测量高阶拉盖尔高斯光束暗区半径研究
杭州市三年消除城市照明暗区3098处
画“眼”的诀窍
知足·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