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梅 四川省眉山市人民医院针灸科 (眉山 620010)
自 2006年 5月至 2008年 5月,笔者运用耳穴贴 压结合捏脊推拿和挑刺四缝穴治疗小儿消瘦 38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小儿消瘦病例 38例,全部来自于本院针灸门诊病例。其中男 22例,女 16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 9岁;病程最短 6个月,最长 2年。均无消化系统和其它系统器质性病变,单纯以形体消瘦为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食欲减退、食欲不振、厌食偏食、面色少华、面色萎黄、头发稀疏、大便不调等症状,但精神尚好,无腹膨胀等。
治疗方法 耳穴贴压 取穴:胃、脾、饥点、十二指肠、小肠、大肠、交感、神门、内分泌,常规消毒耳部,先用探针在耳郭上找准穴位,将中药王不留行籽放置于 0.5cm×0.5cm医用胶布中央,并固定在所选穴位上。用拇指和食指对压耳穴,手法逐渐由轻到重,产生酸、麻、胀、痛为宜,以患儿能承受为度,每次按压3min,嘱家长每日按压 3次,5d更换 1次,左右耳交替施治。10d为 1疗程,疗程间休息 3d后继续下 1疗程,一般连续 5个疗程。
捏脊疗法[1]令患儿俯卧于床上,医生站于患儿左侧,首先在患儿背部由下而上轻轻按揉,使肌肉放松。双手拇指抵住腰骶部长强穴附近脊柱两侧皮肤,食、中二指指腹与拇指相对合力将皮肤捏起做翻转和捻捏递送运作,同时双手不断向头侧方向缓缓移动,自下而上提捏皮肤至大椎穴。其间捻捏 3下,双手在水平方向呈 90o角用力将皮肤向上抻拉抖动 1下,以皮下推节有响声为度,称之为“三捏一提”,共行 5~ 6遍,1d1次,7d为 1疗程。
四缝穴挑刺法 取左手四缝穴,消毒局部皮肤,以左手拇指、食指将患儿近端指关节捏紧,用 28号 1寸长毫针点刺四缝穴,进针 0.1~0.2寸,出针后挤出黄白黏液,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擦净,并按压针孔,2d1次,左右交替挑刺,直到挑刺后不再有黄白黏液挤出为止。
疗效标准 治愈:患儿食欲显著增加,食量增多,体重增加;好转:食欲好转,食量略有增多,体重增加;未愈:食欲未见改善。
治疗结果 治愈 28例占 74%;好转 7例占 18%;未愈 3例占 0.8%,最长治疗 60d,最短治疗 20d,大部分治疗 30d。
讨 论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儿消瘦的病因病理分十多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近 10多年来,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了小儿消瘦的主要原因。长期暴饮暴食或偏食厌食,不仅导致小儿消瘦,而且会产生小儿慢性胃炎和贫血,甚至导致小儿血清锌、铁、钙等微量元素低下,同时可能会对儿童的性格、人格等神经心理发育产生较大影响。
中医理论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主四肢肌肉,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小儿消瘦的病因病疾在于脾胃气虚则饮食失常,食少纳呆,日久形成消瘦。故耳穴贴压取脾、胃、小肠等穴为主。《灵枢◦口问》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全身十二经脉都与耳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厘正按摩要术》:“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因此,耳穴能反映和诊断治疗全身疾病。耳穴贴压正是通过刺激相关脏腑的耳穴,增强了经络的传导功能,产生了调和气血、健脾和胃的作用,从而收到促进食欲,增加体重的疗效。有文献报道称,耳穴贴压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并能激发人体对各种疾病的抗病能力。
捏脊是运用中医经络学原理对人体背部正中的督脉以及夹脊穴和膀胱经进行按摩,达到调和阴阳,疏通经脉,行气活血,恢复脏腑功能的作用[2]。督脉贯穿脊柱,属脑络肾而总督一身之阳;夹脊穴和膀胱经背俞穴具有补益脏腑气血,健脾和胃宽中的作用。有文献报道称,捏脊能直接刺激神经根,使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功能恢复协调,促进胃肠血液、淋巴循环,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以及可促进患儿对微量元素锌的吸收及胰腺的分泌功能,可以从根本上治疗小儿厌食,增进食欲,从而改善消瘦状态。
四缝穴是经外奇穴,位置在食、中、无名指及小指中节,是手三阴经经过之处,挑刺四缝穴能促进胃的受纳,通畅百脉,调理脾胃乏力。有报道称[3],针刺四缝穴能促进患儿血清瘦素分泌,改善患儿厌食症状。
[1] 李 江.捏脊配合敷脐治疗秋季腹泻 110例[J].陕西中医,1988,9(8):93.
[2] 王香菊.捏脊疗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小儿疳积 60例[J].陕西中医.2005,26(5):449.
[3] 张 霞 ,熊小丽,陈 静.捏脊加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观察 [J].中国针灸,2006,26(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