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玉 天津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科(天津 300120)
自 2007年 3月至 2009年 9月期间,笔者采用针灸治疗失眠症患者 43例,并设对照组进行了观察,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收治的失眠症患者 86例,男 47例,女39例;年龄 24~68岁之间,平均年龄 29.57± 4.83岁;病程 2个月~8年,平均病程 2.42± 0.76年,全部患者均经失眠症诊断标准确立诊断,其中神经衰弱 41例,神经官能症 36例,其他原因 9例;中医辨证分型:心脾两虚者 31例,心胆气虚者 18例,肝郁化火者 17例,阴虚火旺者 11例,痰热内扰者 9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4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因、中医分型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版(CCMD-2-R)中有关失眠症(307.4;F51.0)具备下列条件。①以睡眠障碍为几乎唯一的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及醒后感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②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 3次,并持续 1个月以上。③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④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中医诊断标准[4]:①有失眠的典型症状:入睡困难,时常觉醒,睡而不稳或醒后不能再睡,晨醒过早,夜不能寐,白天昏昏欲睡,睡眠不足 5h。②有反复发作史。③中医辨证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辨证分型以阴虚火旺证为例。必备症状:失眠或多梦易醒;次备症状:头晕耳鸣、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心悸汗出、健忘、或有腰膝酸软、遗精、月经不调、舌红或舌尖红少苔、脉数或脉细数。凡必备症状加次备症状 3项,辨证即成立。
治疗方法 2组患者经明确诊断后,治疗组患者行针灸治疗方案,具体方法:取仰卧位,医者用直径 0.25mm,长度 40mm的毫针。取穴:主穴取百会、神庭、四神聪、安眠、神门、内关,其中头部穴均沿头皮向后方平刺 0.5~1寸,安眠穴直刺 0.5~1寸,内关直刺 0.5~1寸,神门直刺 0.3~0.5寸,各穴得气后,均施捻转的平补平泻手法,留针 1h,期间以相同手法行针 2次。随证配穴:①心脾两虚型加心俞、脾俞、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用捻转补法;②心胆气虚型加心俞、胆俞,用捻转补法;③肝郁化火型加风池、合谷、太冲、行间,用捻转泻法;④阴虚火旺型加肾俞、太溪,用捻转补法,再加太冲,用捻转泻法;⑤痰热内扰型加中脘、阴陵泉、丰隆、用捻转泻法。以上疗法每天 1次,10d为 1个疗程,休息 3d后开始下 1疗程。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口服西药治疗方案:舒乐安定(国药准字 H13020974)2mg,每天睡前服用 1次;谷维素 (国药准字 H11021414)20mg,3次 /d,10d为 1个疗程。 2组患者可根据病情轻重适当调整治疗次数和药物剂量,3个疗程后观察比较 2组的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所定的疗效判定标准进行评定[1]。痊愈:经过治疗后患者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达 6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睡眠明显好转,夜间睡眠时间增加 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症状有所减轻,夜间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h;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失眠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总有效率为痊愈率、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 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治疗结果 全部失眠患者经针灸治疗后,治疗组43例患者中,治愈 25例,显效 12例,有效 5例,无效 1例,总有效率为 97.67%。对照组 43例患者中,治愈 15例,显效 13例,有效 7例,无效 8例,总有效率为 81.40%。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而无效率明显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典型病例 张某,38岁,设计师,于 2009年 4月28日初诊。失眠一年余,西医诊为神经衰弱,表现为夜间入睡困难,勉强入睡后于夜间 2点钟左右易醒,且醒后很难再入眠,伴多梦、心烦、纳少等。经多方医治,服用安眠药,夜间可睡眠 1~2h。查:证见不寐,倦怠乏力,面色无华,头痛头晕,心悸健忘,纳食无味,齿痕胖大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无力,是证当属心脾两虚型。治以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取穴以神庭、百会、四神聪、内关、神门、心俞、脾俞、中脘、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针用捻转补法,留针 60min,1次 /d,治疗 1疗程后,患者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较前明显延长,且醒后即可入睡;治疗 3疗程后,患者睡眠如常,心悸、精神疲乏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讨 论 失眠往往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不满意,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2]。一般来说,短暂的失眠对人的危害并不大,但长期的慢性失眠对人体的损害是非常大的,有研究表明,剥夺睡眠后尿液中氧化和糖基化代谢产物会大幅度增高,说明失眠会造成生物垃圾产物的蓄集和生理平衡的打破,从而诱发一系列疾病[3]。因此,失眠不仅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且对身心健康也造成严重危害,必须进一步加深对失眠症的研究和认识,改善失眠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学称本病为“不寐”,其发生主要与情志所伤、思虑劳倦太过、禀赋不足等因素有关。病位主要在心脑,多由心神被扰或心神失养,神不守舍而成。证候虽虚实兼见,但以虚为主。治疗以调整阴阳、养心安神、补虚为主。《灵枢◦根结》说:“用针之要,在于调阴于阳,调阳于阴,精气乃光,合形于气,使神内藏。”针灸能根据症状的属性来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归于“阴平阳秘”,恢复其正常生理功能[5]。百会为督脉穴,系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之会,可调理一身之气机,有平衡阴阳、镇静安神之功效,明代《针灸大成》中有“思虑劳伤心脾,灸百会”的记载;神庭也为督脉之穴,为驻阳之庭院,凡外邪侵袭,清窍不通,神被所扰之病,均可取此二穴,意在通阳祛邪、安神定志。四神聪为经外奇穴,有疏通局部气血的作用;《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藏神,乃神明之府,为人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中枢,神门为手少阴心经之俞、原穴,既是心气出入之门户,又可主治神志病,故而取名,取之可清心安神镇静;内关是心包经之络穴,别走三焦经,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具有健脾养肝强肾、清心醒脑、养血安神之功,与神门穴相配,为原络配穴,可奏和胃安神之功,治疗失眠效果尤佳;安眠穴属经外奇穴,针刺之能镇静安神;风池是胆经穴,为手足少阳、阳维、阳跷之交会穴,具有清头明目、开窍益聪之功;中脘为腑之会穴,是六腑之气聚会之处,又为任脉、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之交会穴及胃之募穴,具有调和脾胃,益气和血之功;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合穴,有调气血、补虚损的作用,取之益气养血,健脾安神;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络穴,足三阴之交会穴,可调理足三阴经之经气,对于阴不足而阳偏亢之不寐可益肝肾之阴,敛浮越之阳。是治疗失眠的经验效穴;太溪补益肾阴,制约心火,有引火归元之妙,配以相应的背俞穴,可调节相关脏腑的功能,达到阴阳平衡,营卫气血运行通畅;丰隆配阴陵泉可降逆涤痰化浊;太冲为肝经所注之输穴、原穴,其性下降,善于疏峻开导,泻之可清泄心肝之气火。诸穴配合,相得益彰,共奏良效。另外,在针刺治疗同时,还应重视精神调护,消除紧张心理,科学用脑,劳逸结合,以提高疗效。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7.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1.4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采用针灸治疗失眠症安全有效,简便易行,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86-187.
[2]李灵峰,卢建华.针刺为主治疗顽固性失眠的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5):611.
[3]安金柱.针灸治疗失眠症 26例观察 [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7,5(6):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