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智林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宝鸡 721013)
青年痤疮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病之一,笔者自2004年 7月~2008年 10月,运用自拟消痤饮治疗青年寻常性痤疮 55例,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为门诊患者,共 55例,男 21例,女 34例,年龄 15~32岁,病程 3个月~7年。病变属炎性丘疹 20例,丘疹、脓疱混合者 18例,丘疹、结节、囊肿混合者 14例。西医诊断符合《皮肤性病学》[1]相关标准,中医诊断符合《中医外科学》[2]相关标准。
治疗方法 予自拟消痤饮治疗,处方:黄芩、黄柏、栀子、连翘、归尾、桑白皮各 15g,黄连 10g,野菊花、紫花地丁各 30g,生地、丹参、丹皮、赤芍、赤小豆各20g,白芷、防风、浙贝母、皂角刺、桔梗、陈皮、甘草各10g。由于本病的主要病机是血热偏盛,肺胃积热上蒸而成,故以此方为基本方治疗。随证加减:胃热肠燥,大便干结者,加枳实、酒大黄(大便秘结较重者用生大黄);属肝郁化火,心烦易怒者加柴胡、香附、芦荟;若丘疹高尖而痛者,加乳香、没药;有脓疱或囊肿者,加生薏米、皂角刺;有结节者加桃仁、红花、皂角刺、莪术;若皮疹陈旧,色素沉着者,加川芎、红花、泽兰叶;若皮疹瘙痒者,加牛子、蝉蜕、刺蒺藜、白藓皮。用法:每天 1剂,水煎服,7d为 1疗程,一般服药 2~4疗程。服药期间,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食油腻煎炒,每天用硫磺香皂洗脸,忌用一切化妆品。
疗效标准 参照《皮肤性病学》[1]相关标准,痊愈:皮疹全部消失,色素消退,面部皮肤恢复正常;显效:皮疹、色素大部分消退,无新皮疹出现,皮肤色素接近正常;有效:皮疹、色素部分消退,颜色变浅;无效:病情没有控制。
治疗结果 痊愈 19例,显效 23例,有效 11例,效果不明显 2例(服药未满 1疗程,自动放弃治疗),总有效率 96.4%。
典型病例 刘某,女,23岁,2006年 4月 22日初诊。主诉:面部皮疹反复发作 3年,加重 1周。诊见患者颜面皮肤出现多毛囊性丘疹,有的为陈旧性,色素沉着,有的为新发,周围发红,部分丘疹顶部有小脓疱,用手挤压有米粒样白色粉汁,以眉上额部最多,融合成片,形成数个囊肿及结节,患者常于月经之前症状加重,月经色紫红,有血块,近一周来皮疹增多,触痛明显,时心烦急躁,大便干燥,舌质偏红,苔白微腻,脉弦滑。辨证属肝胃郁热,气血壅滞,治以清肝热利湿浊、凉血解毒、活血散结,予自拟消痤饮加减:紫花地丁、野菊花、生薏仁各 30g,生地 20g,黄芩、山栀、连翘、归尾、丹皮、赤芍、浙贝母、生桑皮、枳实各 15g,黄连、柴胡、白芷、乳香、没药、大黄、皂角刺、甘草各 10g,芦荟 6g连服 7剂,同时局部外用痤疮软膏外搽,每天 2~3次。嘱患者忌食辛辣刺激之品,少食油腻及甜食,多食蔬菜水果。治疗 4个疗程后面部丘疹全部消失,疹退处看不到色素沉着痕迹,面部色泽恢复正常,痤疮已告痊愈,随访 1年无复发。
体 会 青年寻常性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患,多见于青春期男女,好发于面部,也可发生在前胸、后背等皮脂腺分布较多的部位,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严重者可见结节、囊肿及形成瘢痕,影响面部美容。祖国医学称作酒刺、粉刺、肺风粉刺,又称为暗疮、青春痘,认为本病的发生是风湿热毒壅滞颜面,毛孔阻塞,气血壅滞不畅而形成,其病机与肺胃蕴热、脾胃湿热、肝胃郁热及血热有关,故治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活血散结为法,消痤饮中黄芩、黄柏、黄连、山栀清热利湿,连翘、野菊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散结消疮,对痤疮丙酸杆菌具有高度敏感性[3],归尾活血,生地、丹参、丹皮、赤芍清热凉血散瘀,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吸收[3],桑白皮、白芷、防风、桔梗引药入肺胃而行头面,具有祛风排脓之功,浙贝母清热散结,赤小豆解毒利湿,皂角刺善溃坚散结而通滞,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消肿止痛,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活血散结而消除痤疮之功。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4-145.
[2]陆德铭.中医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53.
[3]苗凌娜.清热解毒凉血汤治疗痤疮 58例 [J].新中医,2009(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