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并发中枢性高热的观察与护理

2010-04-13 03:49:36林婉丽龚丽娜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年9期
关键词:中枢性治疗仪降温

林婉丽,龚丽娜,彭 莉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内科ICU,湖南长沙,410013)

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和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发热是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常见症状,它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中枢性发热。感染性发热多数由肺部感染引起,而中枢性发热多数由于脑出血和大面积脑梗死直接引起体温调节中枢损害,导致体温升高,而引起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加重病情,影响预后。脑卒中并发中枢性高热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症,是由于急性脑血管病波及丘脑而影响体温调节中枢所引起的一种持续高热,患者往往在发病48h体温可骤然升高至39℃以上。研究表明亚低温治疗对脑损伤引起的高热、保护血脑屏障、防止脑水肿进一步恶化,能起到一定作用[1]。

目前亚低温治疗在国内已被列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常规治疗,尤其是脑卒中并发中枢性高热患者。亚低温治疗主要是指全身降温和局部降温,头部局部降温通常难以使脑降至亚低温水平,而全身降温方法比较可靠。

本院神经内科ICU应用亚低温治疗脑卒中并中枢性高热患者共60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至2010年3月收治中枢性高热患者 60例 ,男 38例 ,女22例 ,年龄26~78岁 ,平均57岁。其中脑出血48例中基底节出血20例,出血量15~60 mL;丘脑出血15例,出血量20~50 mL;脑干出血8例,出血量5~20 mL;小脑出血5例,出血量10~20 mL,颅内感染10例,硬膜下血肿并弥漫性脑肿胀2例。患者体温38.5~40.8℃,应用亚低温治疗2~10 d。

1.2 方法

采用HGT-200号亚低温治疗仪降温。操作方法:按照仪器标识安装管道,水槽内加蒸馏水至标志线,不宜过多,加水完毕后检查有无水漏出水槽外,若有必须用抹布擦干,方可接上电源。检查亚低温治疗仪的性能,拖至患者床旁,然后将60 cm×100 cm的冰毯平铺床单下保持平整无皱褶,让患者躯干部位平卧或侧卧在冰毯上,将一侧腋窝体毛剔净将体温探头紧贴腋窝深处放置,并用3 m敷贴固定。降温帽置于患者头部,系好系带,保护好耳廓皮肤防止冻伤[2]。

冰帽戴在患者的头部让脑部处于低温环境,以降低脑细胞的代谢,减少脑细胞的耗氧量。开机时设置36~37℃,水温4~10℃。温度传感器放在患者腋窝,启动体温开关,当体温超过设置温度范围的上限时,水循环启动,把患者的热量带走,使体温降低。降温过程中严密监测体温变化,体温保持在36.0~37.5℃。体温低于36.0℃,暂缓降温,必要时给予保暖复温。

2 结 果

60例患者中,体温降至正常者49例,持续高热者8例,死亡3例(死于呼吸衰竭 1例,死于肺部感染2例)。

3 护 理

3.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本组患者病情危重,采取 24 h动态心电监护 。严密观察心电图 、血压 、脉搏 、呼吸 、面色、末梢血液循环及电解质变化,并做好记录。正常情况下,患者应面色红润,末梢血液循环良好,生命体征平稳。如出现面色苍白、肢端发绀、血压下降、心律不齐,说明微循环障碍,给予保暖、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注意并发症及预防心律失常:应连续动态心电监护,尤其是老年人和心脏病史者。同时应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有无烦躁、抽搐、头痛、恶心、呕吐,如果出现颅内高压及脑疝的前驱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快速给予 20%甘露醇快速静滴降颅内压[3]。

3.2 观察治疗仪的工作情况

记录降温的时间,根据腋温及时间调整机温上下限。必要时,使用腋温表测量,进行重新核对。温度传感器须固定牢固,防止滑脱。观察治疗仪的工作情况,保持其处于正常运行状态[4-5]。控温毯在使用过程中会在毯面、连接管处产生一些冷凝水,属自然现象,及时用毛巾擦干。使用控温毯时,在其上面应覆盖一层中单,避免直接与皮肤接触,防止冻伤。

3.3 预防肺部感染

本组患者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甚至昏迷,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分泌物、呕吐物易被误吸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加之患者长期卧床造成肺部淤血、机体抵抗力降低以及病房内交叉感染等因素易造成患者肺部感染[6-7]。因此,护理人员要严密监测患者体温及呼吸的变化,加强病房管理。控制家属探视及陪护,定时帮助翻身、拍背,及时清除口腔、气管分泌物和呕吐物,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医源性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对痰液黏稠者给予雾化吸入,痰多且较深而不易咳出者,及时做气管切开[8]。

3.4 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口腔护理2次/d,保持口腔清洁、无味,预防溃疡发生。本组患者病情危重,卧床时间较长,故应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发生十分重要。每2 h翻身拍背1次,更换体位。用温水擦身,擦洗后涂抹爽身粉,保持局部干燥,勤换内衣。每日更换床单,保持床铺平整、清洁。骨突处垫好棉垫或海绵垫,并指导家属多按摩瘫痪肢体,促进血液循环。保持二便通畅,同时做好导尿管的护理。给昏迷患者保留导尿,一定要严格无菌操作及时更换,会阴抹洗2次/d,以防止尿道感染。

使用控温毯患者体温降至正常后,应再观察6~7 h,待其病情稳定或好转后方可逐渐停机。高热持续时间较长时,可适当延长控温毯的使用时间。

4 小 结

脑卒中患者一旦形成中枢性高热,可使脑水肿加剧,脑细胞受损加重,颅内压增高。后者进一步加重体温调节中枢受损而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患者预后[9-11]。

亚低温治疗仪是治疗脑卒中并中枢性高热最常用的方法,能迅速降低患者体温,降低脑组织氧耗量,减轻脑缺氧,减轻心脑负荷,更有利于脑功能的恢复,且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早期予以亚低温治疗配合基础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可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 吴王平.中枢性发热[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11):650.

[2] 冯娟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应急状态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4(3):369.

[3] 叶芹.脑卒中并发中枢性高热的护理[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1(11):30.

[4] 葛娅,邹敏书,余健.全身亚低温治疗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影响[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8,22(2):42.

[5] 张文斗,李涛,杨晋生.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8,25(5):501.

[6] 钱文忠.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5):575.

[7] 张向农.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45例临床分析[J].蚌埠医学院党报,2008,33(4):421.

[8] 杨德云,吴静艺,张世武.亚低温治疗仪治疗中枢性高热疗效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2009,8:16.

[9] 李志萍.40例脑卒中患者使用亚低温治疗仪的护理[J].医药与保健,2009,9:16.

[10] 施玲.中枢性高热患者冰毯与冰帽合用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9,5(5):49.

[11] 鲍娟,赵晓红,李蔚渤,等.体温对急性脑卒中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8,29(5):136.

猜你喜欢
中枢性治疗仪降温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MRI特征及其与性激素基础值和激发值的关系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动物降温有妙招
七招给心脑“消署降温”
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 02:36:39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页岩气开发降温
能源(2016年1期)2016-12-01 05:10:02
冰毯联合冰帽治疗中枢性高热的护理体会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读一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