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琳,邓若云,王 幸,冒 茹
(江苏省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VIP病区,江苏无锡,214062)
伴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近几年国内新起了循证护理的热潮,其真实含义为“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研究依据,并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三者结合,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1-4]。作者将循证护理应用于123例晚期肿瘤疼痛患者的护理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所有患者均为本科2005年7月~2008年12月住院者,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用循证护理方法)和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方法),其中循证护理组组123例 :男 72例,女 51例,平均年龄(65.9±9.5)岁;胃癌 47例、乳腺癌16例,食管癌26例,胰腺癌13例,肺癌21例。常规护理组97例:男49,女48例,平均年龄(59.7±12.4)岁;胃癌43例,肺癌18例,乳腺癌19例,胰腺癌 14例,肝癌3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根据确定的护理问题,检索相关文献,按照关键词查询晚期癌痛、护理,在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国科技期刊等数据库中检索出相关文献157篇,剔除重复、数据模糊、统计错误等相关因素的文献后,应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并与以往的护理知识、经验、患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最后通过对所选74篇文章的荟萃分析得到了真实可靠的证据来指导临床工作。
采用长海医院生产的疼痛评分尺进行数字式疼痛评分法[5-6],该法比较灵敏,有可比性。基本方法是使用一条长约10cm的标尺,有从0~10等不同刻度,分别代表无痛(0)、轻度(1~3)、重度(4~6)、剧烈疼痛(7~9)和无法忍受(10),让患者在直尺上标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根据患者标出的位置为其评出分数。
显效:疼痛减轻级2度以上;有效:疼痛减轻至轻度;无效:疼痛未减轻甚至加重。
非药物止痛:该法主要用于轻度疼痛患者。①物理止痛法:可以通过刺激疼痛周围皮肤达到止痛目的,如按摩、热敷、涂薄荷油、冰片等。②转移止痛法:听音乐、看书、分散注意力、想有趣的事、舒适的体位等。③静坐行节律性深呼吸。④针灸止痛。
药物止痛法:该法用于重度及以上患者,按照WHO推荐的癌症三阶梯止痛原则口服给药[7-8];按时给药;按阶梯给药;用药个体化。对于口服效果差者,可予止痛泵进行持续给药或予透皮贴剂维持止痛。
晚期癌痛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肿瘤患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或人格变异,心理护理和心理治疗在癌痛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要正确使用心理暗示、行为疗法和深吸静息训练等。
采取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在内的各种措施积极治疗癌症,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
循证护理组 123例中,显效 78例,占 63.41%;有效 39例,占 31.71%;无效 6例,占 4.87%;总有效率95.12%。常规护理组97例中,显效41例,占42.27%;有效 43例,占44.32%;无效13例 ,占13.40%;总有效率86.6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不大,而显效率有明显的差异,P<0.05。
作者将上述通过严格评价得出的真实可靠的最佳证据,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发现大部分患者通过上述循证护理方法,疼痛可得到有效缓解,但实践中发现部分方法尚需进一步完善:①关于非药物止痛,作者发现部分患者生活注重细节,生性多疑,顾虑重,该类患者疼痛阈值低,对这类患者,单用非药物止痛大抵无效,应一开始即用药物止痛。②药物止痛方面,发现每个患者疼痛发作的频率是不同的,同一患者疼痛发作时间间隔是不一致的,因而应根据患者发作的频率与具体的时间间隔给药,而不是机械地固定时间给药,更不应该疼时才给药。③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不同患者在不同环境下感受差异有很大差别,对于那些比较嗲、易娇气者,往往是期盼得到更多地关心,当缺少家人或医护人员的注意时,会将疼痛信号无限放大,对这类患者使用心理护理效果较好,能显著提高痛阈,改善症状。
[1] 章志霞,沈幸,蒋迎春.循证护理发展概况[J].甘肃中医,2005,18(12):36.
[2] 胡雁,杨英华.关于“以实证为基础的护理”的理论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l,36(4):245.
[3] 殷婷婷,严谨,孙水英.循证护理发展的哲学思考[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6:110.
[4] 宋红霞.癌性疼痛的护理现状及进展[J].中外健康文摘,2008,7:5.
[5] 张红丽,刘秀红,杨立红.晚期癌痛患者的临终护理[J].临床护理,2008,46(18):210.
[6] 段红光.疼痛的定性与定量测量[J].辽宁医学杂志,1996,10(1):2.
[7] 孙燕,顾慰萍.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M].第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4.
[8] 陈钒,任军.对晚期重度癌痛伴爆发性癌痛患者的临床回顾性调查[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8,17(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