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影像科(西安 710065) 侯民羊 庞瑞峰
直背综合征的 X线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但常常因对本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忽略 X线胸部检查,尤其是忽略侧位胸片的检查而漏误诊。本文回顾分析 29例因缺少胸部侧位检查而漏误诊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探讨胸部正侧位 X线片对直背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旨在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掌握 X线表现特征,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
1 一般资料 本组 29例,男 12例,女 17例,年龄 17~40岁,平均 28岁。病史 6个月至 3年。临床表现:一般无明显症状,5例劳累后、20例在剧烈运动后胸闷、心悸、气喘,4例出现轻微胸痛、咳嗽症状。查体:29例均为瘦长体型,胸廓扁平,背部平直。其中 25例胸骨左缘第 2~ 3前肋间闻及 I~Ⅲ级收缩期杂音,其杂音在呼气及卧位时增强,吸气及坐位时减弱,甚至消失。心电图显示:26例有窦性心动过速或室性早搏,完全或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4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异常发现。
2 方 法 使用日立 850mA X线机及东软 DR摄影机,常规拍摄胸部后前位及左侧位平片,胶片距 180cm。胸廓横径测量为右膈顶水平胸廓内缘最宽径。胸廓前后径测量为第 8胸椎前缘中部至胸骨后缘之间水平距离(减去胸内软组织的厚度2mm)。
3 结 果 本组 29例直背综合征患者初诊时,只拍有胸部正位片,均因缺少胸部侧位片而未能及时确诊。漏诊 26例(占 89.7%),3例误为先天性心脏病(占 10.3%)。其中 20例患者第 2次复诊,9例第 3次复诊拍摄常规正侧位胸片才得以确诊。其在正侧位胸片 X线表现为:①胸部后前位片:心影大小、形态正常 26例,3例心影向两侧轻度扩大,以向左增大为主,肺动脉段略凸,心尖园隆向左下延伸,心脏横径稍增加,心胸比为0.52~ 0.54,心影近似“二尖瓣”型,但肺野清晰,肺血正常。测量胸廓横径。②胸部侧位片:全部病例均有胸廓扁平,近似长方形,脊柱胸段正常后凸生理曲度消失变直(4例轻度前凸),椎体前后缘高度相等,胸骨体垂直,与胸椎平行,心影狭长,心前后间隙不同程度变小、消失,心脏前缘与前胸壁接触面明显延长,心前闭塞角抬高,胸廓前后径变小,胸廓前后径和横径比值小于 0.37。
直背综合征又名扁胸综合征,1960年由 Rawling首先提出并加以命名[1]。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多于男性 ,是由于胸椎的先天畸形致胸椎正常生理曲度消失变直,胸廓前后径缩小、压迫心脏和大血管变形而产生心脏杂音和症状的一个综合征[2,3]。胸部正侧位 X线片是确定本病的重要方法。本组病例因只有正位胸片,缺少侧位胸片而没能及时确诊,分析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对本病缺乏足够的认识,教科书及常规资料记载较少,大部分医生,尤其是非心血管专科医生对本病了解不多,其对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常想到一些常见病、多发病,而忽略了直背综合征。②询问病史不详细,特别是门诊病人多,病史询问时间短、不全面,对本病一般无自觉症状,只是在剧烈活动后出现胸闷、心悸或气喘的症状 ,了解不详细。③查体不仔细不全面,忽略对患者的胸廓检查及胸部在暴露下的视诊,漏诊扁平胸,背部平直等重要体征。④不熟悉直背综合征与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听诊特征,直背综合征引起的心脏杂音是平卧及呼气时增强,坐位及吸气时减弱,甚至消失,而器质性心脏病无这一特征。⑤不了解直背综合征 X线表现特征,不重视 X线正侧位胸片检查,大部分临床医生只申请正位胸片,忽略侧位胸片在诊断直背综合征的重要 X线征象。本病后前位胸片心影大小、形态一般正常,个别病例见心影向两侧轻度增大,以向左增大为主,心尖园隆 ,肺动脉段略凸,心影近似“二尖辨”型,但肺血正常,侧位胸片是诊断本病不可缺少的体位,其 X线表现具有特征性,胸部扁平,脊柱胸段正常后凸生理曲度消失变直,心脏前缘与前胸壁接触面延长,心前闭塞角抬高,胸廓前后径变小,胸廓前后径与横径比值小于 0.37,是最基本,最具特征性征象[4]。因此:缺少侧位胸片是造成本组病例初诊时不能早期诊断的直接原因。
本病诊断不难,关键是提高认识,认真详细及全面的体检是减少漏误诊的较有效措施,全面综合分析是早期正确诊断的前题,正侧位胸片对直背综合征具有特征性诊断价值,侧位胸片是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在怀疑此病时,应尽早拍胸部正侧位平片并测量胸廓前后径与横径的比值,结合肺血情况及心脏杂音特征,可以做出明确诊断,毋需复杂的特殊检查。
[1] Rawling M S.The straigback syndrome:Anewcauseofps eu-do-heartdisease[J].Am J Cardiol,1960,5:333.
[2] 黄振文.实用心脏病学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408.
[4] 刘克昌.扁胸综合征的 X线平片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7,13(10):63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