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花菊香
酒店管理专业为更切实地实施“2+1”订单式教学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课程体系,即随时围绕职业能力要求的变化调整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及时修订教学大纲,确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模块。在此基础上,确定课程科目,设计教学模块,选择教学内容。在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上,构建了一套以应用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突出了实践教学以及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的应用,最终实现第一至第六学期连续三年实践教学不断线。
1.建立稳定的高星级酒店实习基地
根据调查结果.在五星级酒店实习的学生满意程度较高,而一些星级较低酒店实习的同学的实习效果普遍不佳。尤其是知名度较高的酒店在酒店的经营管理上、服务操作上都具有既严格又合理的制度,在与学校合作聘用实习生方面也具有相当的经验,酒店管理层和酒店员工对实习学生比较重视。能针对实习生心理周期帮助他们度过心理上的难关。实习生也会在此帮助下获得更多的与酒店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与知名度高、管理规范、经济效益较好的高星级酒店能达到长期实习合作是提高实习效果的保证。
与高星级酒店合作必须建立一套完善、规范的实习生制度。实习生进入企业后,首先参加有针对性的培训,由人力资源部门的经理为他们讲解一个职业人士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还应交代在本企业中应该注意的各种问题。这些工作都会使大学生迅速了解和适应企业特有的行为模式,为进一步融入到企业的文化当中作好铺垫。
2.建立工学交替的实践教学模式
为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坚持以企业岗位需求为核心,专业分别在第一、第二学年合理安排课程见习。让学生到不同酒店进行岗位实习,包括前台部、餐饮部、客房部和销售部等。学生经过这一阶段的实习,理论联系实际,专业技能得到了较快提高。
3.加强第三学年毕业顶岗实习
第三学年的毕业顶岗实习是工学结合教学的关键,学生通过工学交替的实践锻炼,基本掌握酒店知识与技能,能独自应对和处理工作中的问题,在毕业实习期内,为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选择各种类型的酒店如商务型、会议型、度假型、经济型酒店以及一些品牌餐饮企业。在毕业顶岗实习期间,由校方实习指导教师与企业主管一起共同负责实习生的实习并明确分工。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培养和锻炼了自身的职业技能,成功地实现了工学结合,保证了高质量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毕业时学生可坐“直通车”就业,实现了实习与就业的“零过渡”。
1.校企密切合作,探索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酒店管理专业是我院工学结合开展比较早的一个专业,也是我院工学结合开展比较好的一个专业。2005年学院与浙江著名餐饮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协议,从2006年开始,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到该酒店接受为期一年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商定教学内容,校方负责顶岗实习学生理论课程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培训酒店员工;酒店负责顶岗实习学生实践课程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为校方培养“双师素质”教师提供岗位和条件。学生通过工学结合,不仅锻炼了职业技能,而且提高了职业素质,并最终实现了由“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
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已经发展成为我院比较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酒店管理专业也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2.校企深度融合,形成了资源共享、互助双赢的长效管理机制
企业的发展壮大和高职院校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校企之间的深层次合作。校企双方只有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资源共享,互惠互利,搭建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平台,形成校企深度融合的办学模式,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为搞好顶岗实习教学,使学生能够适应星级酒店的顶岗工作,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学校与酒店共同制定了培养方案。调整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专业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企业专家为学生开始专业课程及讲座,并邀请酒店管理人员到学校授课。如:邀请具有旅游业丰富经验旅游公司总经理为学生开设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课程;星级酒店餐饮总监为我们上西餐课程。同时,酒店专业聘请北京星级酒店副总做实训指导教师,并邀请企业专家到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讲座。
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倡导者,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既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也是拓宽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因此,酒店专业一方面坚持教师“持证上岗”(要求教师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另一方面专业要求教师每年到酒店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了解企业经营管理运作过程。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创新了高职教育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了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酒店管理专业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发,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了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
2.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有效提高,就业竞争力增强
自2007年起,酒店管理专业始终坚持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效果突出,已形成品牌效应,由此吸引了许多企业积极参与学校合作办学,全方位实现了校企合作。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可以在企业中通过亲自操作,在真实情景中锻炼、学习、实践技能提高很快。经过在企业的学习,使学生迅速转化到现实的职业行为当中,内化为学生的职业信念,养成了良好的职业习惯,道德素质显著提高。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还增强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缩短了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变过程,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增强了学生择业就业能力,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机会。
通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也为学生创造了带薪上学的条件,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每个月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报酬,减轻了贫困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为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提供了保证。通过工学结合,学生得到了全新的打造与培养,达到了他们求学的目标--就业。
3.优化了师资结构,提高了师资队伍的“实战”能力
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酒店专业聘请企业的专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使兼职教师的比例并逐步达到1:1的专兼结构。一方面,教师深入到企业第一线的各工作岗位进行实践,使教师更系统地掌握了酒店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和服务等整个生产和经营过程,教师在企业学到了最鲜活、最先进的技术和职业教育理念,促进了专业教师的观念转变、回校后普遍成为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和过硬技术的“双师型”教师,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另一方面,还有力地推动了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示范专业建设、专业结构调整、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充分挖掘并利用社会和企业的教育资源,弥补了学校教学资源的不足,为学校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创造了条件。同时,通过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为其就业铺平了道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既服务了地方经济,又扩大了社会影响。
通过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专业专业教师积累了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提高了实践教学能力。形成了一大批具有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4.增强了酒店管理专业的社会服务功能
酒店管理专业通过与企业合作,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专业教师先后多次开办讲座,按照企业需要到酒店企业对企业员工进行职业培训,增强了酒店管理专业的社会服务功能。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企业和社会参与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