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斯克霞尔:丝绸古道上的传奇古堡

2010-04-12 03:59黄适远
新疆人文地理 2010年1期
关键词:艾斯哈密楼兰

艾斯克霞尔古堡位于新疆哈密市的东南方,距哈密市大约九十多公里从哈密市前往,可先争至哈密市80公里的五堡乡.此段路程为柏油路,然后,从五堡乡向东再走10余公里,可到达哈密魔鬼城,古堡即在此城中,从五堡乡至古堡无大路可走,必须借助越野车辆,在茫茫沙海上,艾斯克霞尔古堡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它是走进绿洲的航标。

夕阳下,艾斯克霞尔古堡浑身通体散发着金色的光芒。狭小的古堡把身子紧紧贴在高高的雅丹上,两者看起来浑然一体,整体设计独具匠心,令人赞叹不已。看过电影《新龙门客栈》的人们对于龙门客栈的印象不会不深刻,这个小小的驿站就可以决定到此的人们能否走出茫茫沙漠。艾斯克霞尔古堡就是这样的一个“龙门客栈”。在茫茫沙海上,艾斯克霞尔古堡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它是走进绿洲的航标。

古堡依山而建,面积不大,为上下两层的两座相邻的土砂建筑房舍,东西长约50米,南北宽约10余米,残高6至8米,顶部与堆积底部的厚砂约有五六米高。古堡坐南朝北,南面为风蚀峭壁,东面北面为雅丹土林,只有西面为一喇叭口状敞开面。古堡顶部与沙山齐平,西侧的雅丹已为断面,风蚀严重,东侧古堡大于西侧古堡。均开有规则形的方形孔洞,看似瞭望口,面南的峭壁上也有孔洞,似为观察南面的瞭望口。据说古堡内还有一个暗道,为人们储藏粮食等物。古城堡自青铜时代至汉唐明清都在使用。古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是西通楼兰东达敦煌的枢纽。无论从莫贺延碛过来还是从楼兰那边筋疲力尽地走出来,看到这个小小的城堡就知道已呼吸到绿洲的气息了。

艾斯克霞尔的本意是“破城子”。我在南北疆看到过许多破城子,但说到最袖珍的,确实是哈密的艾斯克霞尔古堡了。艾斯克霞尔古堡,就挨着五十里拱拜,这是距离大海道到哈密绿洲最近的驿站。艾斯克霞尔古堡紧邻的这片沙漠戈壁,被踏出的几条沙漠之路,大海道、五船道、伊西古道在丝绸之路上都是赫赫有名。艾斯克霞尔就在这三条路的路口交汇处。当时的人们从敦煌到吐鲁番或是楼兰,一般认为不经哈密盆地,从敦煌到吐鲁番和楼兰在地图上观看呈河,其水源头是流经烟墩的沁城河。最早有水时一直流人沙尔湖与白杨河水汇合,最终流入罗布泊。古往今来,在严酷的噶顺戈壁和大沙漠中,唯一能使艾斯克霞尔古堡和周围居民得以生存的就是这条生命的河流。作为大海道、伊西古道(即伊州到西州,就是哈密到吐鲁番)和远通楼兰中途的驿站,艾斯克霞尔古堡在三千年中的顽强存在,离不开库鲁克果勒河的滋润和养育。但上世纪80年代,这条河流也终于断流,陪着已经人去堡空的艾斯克霞尔唱出了最后的挽歌。

艾斯克霞尔古堡下曾发现了许多墓地,这些墓地的时间异常悠久,是最早的古堡的主人。考古学家测定,墓地的年代在距今3100年前,墓室中随葬有大量的毛织品、皮革制品、骨角器、砺石、铜刀等,此外,毛线帽、彩条纹衣裤编织细密,缝线考究,可见当时的人纺织、染色、缝纫等技术都达到较高水平,这些都进一步说明哈密在三千年前就已和中原交流频繁。这里出土的人种为三千年以前的欧罗巴人,其毛发、肌肉以及衣饰犹存,皮衣、皮靴依然完好。这是最初的主人吗?他们从何而来?为何对这偏僻的一角情有独钟?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艾斯克霞尔出土的干尸和焉不拉克、五堡出土的干尸,居然与鄯善洋海墓地、苏贝希墓地展现出的文化属性有着惊人的一致,因此,艾斯克霞尔古堡出土的干尸也大有玄机。

在出土的干尸中有一个令人惊异的发现,头骨居然有穿孔现象,这太令人震惊了。奇怪的事还在后边,头骨穿孔现象远不止停留在东疆地区,南北疆发掘的古墓中出土的干尸都发现了这个现象。这些人工穿孔在头骨上没有同定的位置,孔有方形,也有圆形,在头骨上集中分布或分散布列,长宽直径多在1厘米左右。细看可以发现,有的孔壁上留有很尖锐的刃器雕琢的痕迹。为什么会有这些穿孔的痕迹?是萨满为之做过的手术吗?还是类似佛教密宗中的灌顶术一类的东西?三千年前在哈密绿洲纵马驰骋的游牧部落究竟是些什么人呢?

可惜的是,有几个墓地和干尸已被盗墓者破坏了。我曾经看到挖出来扔到外面的木头,由于不知道盗墓者是否窃取了墓中的东西,这些木头还能不能做碳十四分析就很难说了。

站在艾斯克霞尔的城墙上,可以清晰看到,周围是空旷的戈壁和沙漠,无论是从敦煌方向西来哈密的,还是从楼兰东来的,或是从吐鲁番穿越大海道过来的,都必经艾斯克霞尔古堡地界。透过瞭望口,一看便知。无论是从何处路过此地的人,如果看见与雅丹巧妙融为一体的艾斯克霞尔古堡,便可以放心地喘口气,放下劳顿的鞍马和自己,在此好好地大快朵颐或睡上几觉。看来,艾斯克霞尔古堡还承担着当时官府给予的监视的使命,有风吹草动,县治便知,是敌人来了,同仇敌忾;是朋友来了,酒水相待。古堡既是“龙门客栈”,又是报道“鸡毛信”的前方哨所。

唐玄奘正是走的五船道筋疲力尽地到达这里,直到看到了艾斯克霞尔古堡,才知道终于进入了伊吾城(古代哈密)的地界,九死一生的他狂喜交加。玄奘来后的第二年即公元602年,伊吾献城给唐朝,成为在唐代西域各地中第一个投诚唐朝的宗主国,被中央政府定名伊州。玄奘到来时,城主名叫石万年,可能是回鹘人或粟特人,属于九姓回鹘。玄奘和他见面交谈甚欢,取得关碟后,在白杨沟大佛寺和庙尔沟佛寺宣讲了十几天的大乘教,即被高昌万鞠文泰派人接到了高昌。

373年后,历史翻到了北宋,王延德奉北宋政府之命出使高昌回鹘,沿着唐玄奘的足迹一路西来。他没有选择伊吾路,却选择了玄奘之路,穿越了五船道,到达了艾斯克霞尔古堡。在这里休息了几日后,然后到附近的县治所在纳职城报到,和守将陈氏见面后沿五堡、七角井、一碗泉、七克台、都善到高昌回鹘。西域的大门就此打开。王延德在公元984年(宋雍熙元年)四月回汴京(洛阳)后,向宋朝报告了当时高昌回鹘的大概情况。“狮子王虽以高昌为都城。但夏季以‘北廷(即北庭)为夏都,前往避暑。伊州(今新疆哈密市)的州将姓陈”,“其先自唐开元二年(714年)领州,凡数十世,唐时诏敕尚在”。

王延德走了400年后,明代使臣又沿着他的足迹走过来了。陈诚一行于永乐十一年八月初一从北京出发,穿过河西走廊,出嘉峪关,自玉门进入西域,首站哈密。他在《西域行程记》中写道:“十五日从哈密出发,二十一日己时分,至一大草滩,傍有小山,山下有大泉,山上有土屋一所,地名赤亭。”他也说道“纳职城毁”。清楚地表明了他没有走北道,而是从艾斯克霞尔古堡进来,因而看见了纳职县治的残迹,对这里可耕的原野,风光独特的景色,就留下了这样的印象:“此地何由见此城?伊州哈密竟谁名?荒村漠漠连天阔,众木欣欣向日荣。”陈诚历时三载,行程三万里,共十七国。十三年冬,返回北京,向朝廷呈送《西域行程记》《西域番国志》《狮子赋》。明朝有关西域史的内容多本于此。今美国学者莫里斯·罗萨比称这些文献是研究明代初期中亚形势最重要的资料。

如今,孤独的艾斯克霞尔古堡依旧满怀心事,夕阳下的背影苍凉无比。沧海桑田后,又有谁知道当初那些已经埋进土里的故事和传说呢?

(黄适远:文化工作者、作家吴静:摄影人)

猜你喜欢
艾斯哈密楼兰
勇敢的狮子
楼兰一直在沉默
奥特曼还是航海王?百度贴吧上演“无间道”
和我一起玩
暖被窝
楼兰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