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少年学生网络素养教育问题的思考

2010-04-12 21:00李永华王朝洁
关键词:网络媒介媒介青少年

李永华,王朝洁

(深圳大学,广东 深圳 518060)

在信息时代,网络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9年7月的统计,截至2009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人,青少年网民规模为1.75亿人,在总体网民中占比51.8%,同时,网民中最大的群体仍是学生,占比31.7%[1]。深圳市2008年有25%的学生“基本每天都上网”,45%的学生“基本每个星期都上网”[2]。对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青少年来说,网络媒体对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有着不可估量的深刻影响,因此,研究如何提高青少年的网络素养这一问题显得十分必要。

“网络素养”这一概念是在1994年由美国学者麦克库劳(McClure)首次提出,他认为网络素养包括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即如何正确利用网络知识,判断网络上的知识,有效使用各种网络技能[3]。2000年,美国学者阿特·西尔弗布赖特(Art Silverblatt)进一步丰富了网络素养的内涵,认为网络素养包含七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第一,可以为自己的网络消费做决定;第二,知道网络传播过程的基本原理;第三,可以认识到网络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第四,有能力分析和探讨网络信息的策略;第五,网络素养能够提升一个人解读网络媒介文本和文化的能力;第六,对网络内容的享受、理解和欣赏能力;第七,在互动传播过程中提供有效的、负责任的媒介讯息[4]。在我国,有学者认为,网络素养是指网络用户在了解网络知识的基础上,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网络,理性地使用网络信息为个人发展服务的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对网络媒介的认知、对网络信息的批判反应、对网络接触行为的自我管理、利用网络发展自我的意识,以及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道德素养等各个方面[5]。由此可见,培养青少年网络素养,一方面可以帮助和引导他们如何应对网络负面信息,另一方面也能让他们知道如何有效利用正确信息,掌握网络技能。

一、开展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原因及意义

(一)青少年网络素养整体偏低要求加强网络媒介素养

众多调查研究均表明,目前,我国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整体偏低。中小学生通常能够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但对于网络信息的批判能力偏弱,缺乏有效利用网络信息的能力。大学生具有的网络素养则处于自发状态,他们 “对网络中的文化霸权现象认识不足,对黑客行为的伦理性质了解不够,更多地是从猎奇心理出发考虑网络问题,网络伦理道德有待进一步提升”[5]。总体来看,青少年在网络安全素养、网络信息的批判反应意识、网络自我管理能力和利用网络发展自己的能力等方面均存在不足。

(二)网络媒介技术特点对青少年网络素养提出要求

网络媒介较之报纸、杂志、电视等最大的特点是互动性、即时性、匿名性和信息海量性,互动性和即时性的特点让信息过程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匿名性的特点使每个人得以在网络中畅所欲言,同时,大量未经把关的信息充斥于网络,青少年在接受有用信息的同时,也在面对充斥于网络的大量负面信息,如何接受信息、如何传递信息,都是青少年需要面对的问题。新媒介技术的不可控制性和动态传播过程,给受众认知信息、分辨信息、过滤信息,到最后的接收信息提出了挑战[6]。

(三)青少年不当使用网络要求加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因为不当使用网络而成为信息时代的“问题”青少年,诸如网络成瘾、网络犯罪等凸显了青少年网络素养的不足。

其一,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要求加强其网络素养教育。根据民盟北京市委2005年展开的一项关于网络成瘾的抽样调查,中学生中网络成瘾者的比例达14.8%,一些青少年因为过度使用网络,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其二,青少年网络犯罪要求加强其网络素养教育。网络犯罪是指青少年利用编程、加密、解码技术或工具、软件命令及法律规定上的漏洞或其他方法,以计算机为工具危害网络中的信息系统及信息内容安全的犯罪行为及利用网络技术实施的其他各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7]。从有关部门公开报道的资料来看,我国网络犯罪的数量逐年上升,年龄界限却呈下降趋势,且多为青少年。

二、开展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要求加强青少年网络素养的自我内化

开展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需要家长、学校、社会等的共同努力,同时让青少年切实参与到这些教育过程中,全面认识网络媒介的特性。然而,在开展青少年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时最重要的主体还是青少年学生本身,家长、学校与社会的教育与影响最终要通过青少年学生内化,才能达到的目的。这种“内化”的目标是提高青少年学习、认识和理解网络各种特性、正确分析、理性选择网络信息的能力;提高辨别媒介再现与社会真实的能力、合理利用网络提升自身的能力、辨别网络信息真假的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提高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从而使其在网络中能够传播理性思想和有效信息。

(一)培养青少年取精华、弃糟粕,善用网络资源的能力

与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比起来,网络打破了地域、空间等的限制,形成了虚拟的以信息为主的跨国界、跨文化、跨语言的全新空间。自由的传播者,自由的信息,自由的受众,它们共同建构出一个以往任何时代都不曾有过的个性张扬、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许多商业网站、色情网站等趁虚而入,许多网络游戏也以情色、凶杀、暴力为主色调进攻青少年这块阵地。因此,网络媒介素养教育首先是要教会青少年思考“为何用、用什么、怎样用”,教会他们在内容良莠不齐、精芜并存的网络中以促进自身发展为目标,进行有效的选择和分析,掌握和提取更多利于成长成才的知识和信息,并能够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和信息处理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发挥青少年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善用网络资源的示范尤为必要,可以通过开展网络素养教育课题研究小组、学生DV创作展播、网络素养知识辩论会等等,逐步培养学生善用网络资源的能力。

(二)培养青少年区分媒介再现与社会真实的能力

媒介再现的世界与公众感知的世界之间存在着相互的联系,由于没有时间和机会亲身体验各种社会活动,我们必须依赖媒介来获取信息,建构对世界的认识,然而,媒介对世界再现的偏差不可避免。在网络时代,虚拟空间与真实空间的界限正在逐渐消失,不断被模拟和再现的现实不仅在虚拟的现实中被改变了,而且它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们对现实本身的感知和理解。媒介教育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对媒介信息的采集、选择、制作、发布的运作程序以及控制方式的了解,实现对媒介机构的特性和媒介信息对现实社会的再现方式的认识,明白媒介信息本质上是重重人为包装、修饰、剪裁过后的产品,是渗进了制作者立场、观点的“象征性的现实”,具有虚拟的属性,并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具有了这种认识,才能理智地将媒介真实与社会真实区分开来,在判断筛选中分辨价值观上的主流和异端,不盲目轻信或传播信息,做出正确的事实性判断,减少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提高判断力、思辨力以及生存于网络时代的技能,从而成为信息时代的新型传媒使用者,这方面可以利用校园网络电视播放相关的网络素养题材,运用直观的方式展现媒介现实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区别,让青少年提高认识[8]。

(三)培养青少年的独立批判意识和能力

网络媒介凭借强大的传播效果、速度和广度使人们心目中的世界的形象远比过去完整和丰富,但是它所构筑的异彩纷呈的形象世界也限制了语言和文字的活动领域,从而限制了思想的活动领域,这使得青少年更容易陷入一种错觉,即以为看到就等于知道和理解。“随着信息量的急剧增长,信息冗余和污染现象也越来越严重。”[9]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不仅要培养青少年对媒介更好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而且要培养他们作为主体的独立批判意识和能力。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就是要通过研究网络传播过程,帮助青少年培养分析网络媒介内容的能力,养成一种必要的怀疑和批判意识,使之认识到网络媒介文化产业的商业功能和意识形态属性,从而能够辨别信息的是非真伪及其价值取向。可以说,能否以批判的理念和工具面对大众传媒,面对网络传媒是否能够养成清明的智虑、坚定的意志、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趣味,这是检验媒介素养教育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

(四)发展青少年的创造和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往往建立在批判否定的基础之上。网络传播语境下的文化消费是一种快速消费,图像化是其重要趋向,它建立在视听感官的直接、感性认知的基础之上,追求简单、快速、刺激、无须费力、无须用脑,容易使人沉溺于过渡图像化、幻觉化的世界,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因此而萎缩,导致思维的简单化和平面化。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要发挥网络传播有别于传统媒介的信息制作者与受众互为传播主体的优势,发挥青少年好奇心重、创造力强、参与意识突出的特点,强化青少年与网络媒介的良性互动和反馈效应,让青少年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表现自己,在网络生活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使他们不仅能够正确而熟练地创造和传播信息,而且能够利用网络媒介信息和功能敦品厉行、热心向学,找到升腾理想的路径,找到拓展思维的空间,找到新的认知生长点。

(五)强化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媒介素养教育不仅要满足媒介知识的供给,还担负着唤起青少年社会正义感与责任感、促使青少年素质个性等全面健康发展的任务。网络的开放性、变动性和虚幻性使得在网络上出现违反伦理道德现象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传统的品行标准、行为准则在网络时代不断遭到颠覆、消解。故而,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不仅要培养青少年在信息时代获取、评判、传播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在网络中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更要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科学理性精神、时代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的个体,从而使他们能正确把握社会发展本质、主流、理解社会主导的价值观,主动地承担维护文明道德的社会使命,承担净化网络环境的社会责任,在网络媒介中成为先进思想和文化的制作者和传播者。

[1]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EB/OL].http://research.cnnic.cn/htm l/1247 720873d1055.htm l.2009-07.

[2]关于深圳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现状和下一步工作思路的报告[R].深圳市文明办,2009.

[3]C.R.McClure.Network Literacy in an Electronic Society:An Educational Disconncet?In The Know ledge economy:The nature of inform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Queenstown,MD: The Aspen Institute.1993.

[4]Silverblatt,A.Media literacy in the digital age.Reading Online,4(3).Available:[EB/OL].http://www.readingonline.org/ newliteracies/lit_index.aspHREF =/new literacies/silverblatt/ index.htm l.2000-09.

[5]贝静红.大学生网络素养实证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6,(2).

[6]殷昌盛.新媒介技术条件下培育和提升受众媒介素养路径初探[J].广西大学学报,2007,(S3).

[7]屈学武.因特网上的犯罪及其遏制[J].法学研究,2005,(4).

[8]季寰东.浅析青少年网络素养的现状与对策[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7,(5).

[9]吴志荣.人类信息交流的变革和人类文明的变迁[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猜你喜欢
网络媒介媒介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新时代网络媒介下市场营销的创新
网络媒介批评发展概述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我国报业经营的网络媒介拓展策略
论赵本山的网络媒介形象——以新浪网为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