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敬军
(浙江农林大学外语学院 浙江临安 311300)
全世界约有竹类80~100属,1200余种,亚洲约占世界竹林总面积的70%,日本是亚洲竹文化圈的主要国家之一,是世界主要的竹类分布、种植、生产国,有竹类13属237种[1]。竹子在日本的生产、生活、历史及现在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被视为神体,是日本文化的象征,孕育了感情丰富的日本文化[2]。竹文化表现在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如竹文化为主的传统节日多达138个[3]。竹枪文化与竹刀文化是日本竹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既有作为进攻性道具的共性,又有着迥异的内涵与象征意义。
竹枪是日本古代唯一的、最古老的武器。日本太古时代,特别是稻作农业开始后,金竹竹枪作为部落间血腥争斗的最高武器广泛使用[4]。古代各大名都重视民兵和竹枪,并设“竹枪奉行”的特别官职,管理竹林,制作与保管竹枪。农民的腕力与竹枪的高创伤性结合,发挥了巨大的战斗效果[5]。古代的御神体几乎全是竹,这是因为金竹最易于作为竹枪材料,人们感谢竹而生的思想在信仰文化上的具体表现[6]。
1582年发动“本能寺之变”的明智光秀单骑败走近江途中,命丧栗栖民兵的竹枪之下。如今仍有称为“明智之藪”的竹丛。日向米良乡菊池藩,明治维新之前甚至有菊池千本枪的身份制度[7]。自太古时代起发挥了巨大作用的竹枪与竹枪训练,在火器传入后,逐渐失去了它作为主要战斗武器的历史作用[8],但是作为争斗之象征的竹枪仍不时显现于日本历史中。
百姓起义又称“竹枪起义”。岩手县竹枪暴动是天保5年(1834年)的大事件,一天之中手持竹枪聚集起来的饥民达8000余人[9]。近代最大的百姓起义是福冈县1871年“竹枪骚动”,达30万人。竹枪的示威作用远大于作为武器的作用,在争议妥协时,用竹枪尖交换协议书或将诉状夹在竹枪上呈送,以示庄严。大正7年(1918年)夏,资本家囤积居奇,米价高腾,日本各地发生袭击富豪与米店的竹枪暴动,饥民手持竹枪迫使米店方屈服廉价售米,其中明石竹枪暴动酿成了流血大暴乱[10]。
二战末期,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强迫平民、甚至妇女参加竹枪训练,叫嚣“用竹枪战斗至最后一人”,以至于产生新语“竹枪精神”。此处“竹枪精神”是倡导人民无辜送死的愚民手段,是让老百姓以血肉之躯去给美军的钢铁大炮状行色而已。所谓的“竹枪精神”无疑将日本竹文化的“悲哀”色彩推至无以复加的地步。
1952年,吹田的全学联以及成田事件中仍有竹枪登场。在农民游行中,用竹筒代替螺号作为发声器具以状威势[11]。竹枪在农民起义、战争及示威游行中的运用,将日本竹文化的悲情内涵推至顶峰。竹枪文化给日本竹文化抹上了浓浓血腥色,成为日本竹文化的沉重历史记忆。
源自太古时代的竹枪文化与争斗、战争及政治运动的结合,增加了日本竹文化的悲壮色彩。竹枪文化,不但给日本竹文化抹上了浓浓的“悲哀”色彩,使日本竹文化的悲情色彩达至顶峰,更因其历史凝重感,已经成为日本竹文化“悲哀”内涵的血色象征。
在日本历史上起了重要作用的竹枪文化发展至近世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之际,作为战斗武器替代物的竹刀文化出现,逐渐发展,而今已成日本国技。竹枪与竹刀作为进攻与防身的竹制用具,同是日本竹文化的具体表现,有明显的历史继承性,同时也各具自己的鲜明特色。
竹刀,是在装备面具、护手、护胸、裤裙等防身用具的日本剑道训练中,用以攻击对方规定部位以决胜负之竞技的竹制道具,是为预防可能的战斗而用于日常训练的太刀与木剑的替代用具,缘于太刀,用于训练、比赛、体育运动等。完整的竹刀包括四枚割竹、先革、先芯、弦、中结、柄、锷、锷止、楔[12],全长三尺八寸,有太刀“弱柔强刚”之本性,仍然具有作为武器的刀的本质与功能[13]。
竹刀的最初形式是公元1 6世纪泉伊势守秀纲制作的用于剑道训练的“しない(shinai)”,秀纲是神(新)阴流之开山祖师,基于竞技训练的实用性与防止木刀、真剑训练潜藏的危险性,创作了与今日竹刀形式不同的“袋韬(fukuro shinai)”[14],正德年间(1711-1715年),直新影流的山田平左卫门和平沼四郎左卫门父子以四枚割竹做竹刀,并制作了面具与护手,一刀流中西派之祖中西忠太子定在此基础上改良,形成了如今剑道中的防身用具和竹刀。剑道的集大成者是生于1794年的北辰一刀流之祖千叶周作,尊为“剑豪”,门徒达6000人[15],在他的努力下,剑道逐渐普及开来。明治以后竹刀剑道成主流,二战结束后初期经短暂消寂后很快兴盛起来,如今已发展为日本国技[16]。
基于竹的富于弹性、韧性、修长性等生态学特征,竹刀以竹为材料,一般是桂竹。采伐时自桂竹根部起,这是因为竹子下部节间短且竹壁厚,由此制成的竹刀易于平衡,并有节间五节,剑道训练中的裤裙折数也是五。“五”是日本剑道崇尚的数字,取儒教“仁义礼智信”的五常精神为修业之真髓[17],这是在竹生态特征基础上的竹刀文化之生动表现,也是竹生态特征与儒教文化相结合产生的竹刀文化精神内涵,将日本竹文化的顽强向上、坚忍不拔之内涵引申到竹刀文化中,从而形成独特的日本竹刀文化象征意义。
做为日本国技的剑道文化以及做为其载体的竹刀文化,在日本广受重视并得以普及的原因得益于日本社会的广泛参与、推介与保护。为弘扬剑道文化,日本有普及与推进组织剑道推进委员会;有各级专门组织:大日本武德会、全日本剑道联盟、都道府县剑道联盟、少年剑道俱乐部等;有专门的培训学校,如大日本武德会武道专门学校;有成人、少年,大学生、小学生,男、女等层次;有不同的技术等级“段”;竹刀的尺寸、重量、大小、样式有严格规定;对竹刀及剑道具的使用环境有明确要求;定期举办各种比赛活动……
作为太刀替代物的竹刀虽是训练道具,但仍然具有进攻性武器的内涵特征。日本正是利用竹刀兼具进攻武器与训练道具的双重效应,大力弘扬竹刀文化,用以培养果敢、善斗、昂扬斗志与力争上游的顽强精神与坚韧意志,注重锻炼身心,强调武德,重视修养,发展体育文化。竹刀文化成为日本民族锻炼人民,尤其是年轻人健康体魄与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
从近代而起的竹刀文化传承、发扬了日本竹枪文化中的刚毅、勇猛内涵,是日本竹枪文化的历史延伸。竹刀文化借鉴了日本竹文化精神内涵,是日本竹文化的有机组成,成为当今日本教育中刻意挖掘并着意培养的一种新的民族精神,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竹刀文化是日本将竹文化内涵的积极意义灵活运用于教育的成功实例。
自太古时代起历经数千年的竹枪文化随着火枪的传入而淡出历史,现代史上的所谓“竹枪精神”因其历史悖逆性,叫嚣一时后即被扫进历史垃圾堆。仅有几个世纪历史的竹刀文化因其教育性、锻炼性、娱乐性、普及性而不断发展,如今已成日本国技,由此而生的“竹刀精神”是日本教育中刻意挖掘的重要内涵,竹刀已经成为日本竹文化中着意培养的勇者象征。
[1]方伟.竹子分类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1994.:6.
[2]本頼兼.竹―我が国『和の文化』の象徴―[J].竹(73),2000:2.
[3]任敬军.日本传统节日中的竹文化表现[J].世界竹藤通讯.2010,(2):41-46.
[4] 室井綽.ハチクの竹 [J].富士竹類植物園報告(46),2002:104-105.
[5]室井綽.竹 とツバキ[J].富士竹類植物園報告(45),2001:120-122.
[6]室井綽.バンブー•ノート(40)[J].富士竹類植物園報告(45),2001:186-187.
[7]室井綽.バンブー•ノート(37)[J].富士竹類植物園報告(42),1998:196-197.
[8]室井綽.岩手の竹槍騒動[J].富士竹類植物園報告(49),2005:151.
[9]室井綽.バンブー•ノート(42)[J].富士竹類植物園報告(47),2003:167.
[10]有田良幸.竹刀と剣道具と竹[J].富士竹類植物園報告(44),2000:98-100.
[11]丸田雄生.太刀•刀にかわる竹刀の功績(一)[J].竹(82),2002:1-4.
[12]数馬浅治.竹刀について[J].富士竹類植物園報告(44),2000:108-109.
[13] 畠山精一.岩手県の竹情報(3)[J].富士竹植物園報告(46),20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