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专唱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0-04-12 11:43王桂芳王禹奇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唱歌声乐音乐

□王桂芳,王禹奇

( 1.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阳泉 045200;2.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7)

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音乐也在日新月异地追求,更新很多新的元素,如果我们将音乐课的教学渗入多媒体的知识,新元素的引导,教师设置的音乐课就不仅以情动人,还可激发学生学习、追求课堂以外的知识,那么兴趣就会很快调动起来,既吸取以往的东西,又追求时尚的元素,同时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入德育教育,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这样就可以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学好音乐的欲望。所以说讲究教学艺术已经是我们目前教学改革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同时,讲究教学艺术也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把准“脉搏”——学生的现状与障碍

唱歌的专业术语——声乐,“它是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通过音乐化了的文学语言,生动地塑造乐曲中的人物形象,描绘其意境,同时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音乐艺术”。这一概念深刻地体现出唱歌是一种综合性活动,除了具备声乐基础之外,还要具备敏锐的音乐感和艺术修养,具有对作品的深刻理解,正确把握和生动表现的能力。目前师专类学生的嗓音条件、歌唱基础等都比较差,再加上学生入学的文化知识要求起点不高,从而使综合素质不尽人意。表现的类型:1.知识缺乏型。这些学生对基础知识一片空白,所以谈不到综合运用。如作自然声区向换声区过渡练习时,出现症状是声音唱出来了,气息方向反了,要么是气息放下了、平稳了,口腔状态又保持不住了等等。一个声音朝上走,气息往下压的一上一下图式理解不了。2.思维缓慢型。这部分学生的主要特征是思维跟不上,综合思维差或者说老师讲课时,尤其是讲抽象性的理论知识时,不想动脑子,走神、开小差。如讲“支力点”时前胸与后背形成一种抗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而真正练声时,找不到感觉,不用心去找,有时干脆不去找。3.想象缺乏型。学生的主要特征是“悟性差”,=如讲“声音与气息的关系时举‘人坐小船’的例子,即歌唱时声音好比人,气息好比是船,声音要坐在气息上,气息先走声音再走”。教师本以为够明确形象化了,然有许多学生在练声时仍做不出来。4.非智力型。包括兴趣缺乏,意志较弱,态度不端,自信不足,动力不强,注意力转移等。这些问题往往是综合出现,成了学声乐的障碍、顽敌。更有甚者“无可奈何读师专”,或认为“我不是学声乐的料”,对学习声乐畏之如虎,缺乏学声乐的动力;有的虽想学好声乐,但急于求成,一口就想吃一个胖子,努力一阵子无效果便自暴自弃;有的甚至得过且过,只想混张文凭……

二、对症“施教”——素质教学的探索

针对学生现状,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标。

1.采用“多听、多练、多看、多想”的基本方法

所谓听就是欣赏。在学生欣赏的过程中,掌握某些音乐知识技能,而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付之以看、想、练,因为听的过程不单纯强调的是内容、意义等知识,而完全是审美的感受力,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静静地听音乐,还需要指导和启发,这样学生就不单纯是处于一种静止的、被动的状态,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聆听中来感受和体验音乐的美,而后付之以一系列的综合练习,如:组织兴趣小组、课外活动小组、小文工团将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巩固,使教学丰富多彩,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教师的主导作用要赋予浓厚的艺术色彩

教师不能简单地运用组织、启发、指导、督促、检查这类的教学方法,第期多惠说过“教学的技术不在传授的本领,而在于过多的激励、唤醒、鼓舞”。教师采用适当的导言教学,能把学生放入特定的环境中,通过情境熏陶,形成一定的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思想共鸣,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和谐、愉快。例如在讲咬字与吐字时,讲了其规律后,要用“先打喷嚏,后打哈欠”这一生动形象的比喻总结,既科学又形象,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并正确掌握。讲如何将气息放下时,春天开花散步闻花香,饥不择食闻炒菜香,或受惊吓的例子。讲真假声结合时,举“大山顶上往远处喊人”的例子等等。同时,教师还可运用画面导入法引导学生,这是一种通过画面的展示,使学生对音乐形象有直观、形象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如在讲授《小小竹排向东流》时,让学生欣赏山清水美的大自然风光和竹排上船夫勇斗风暴、闯险滩的画面,通过直观、形象的了解,产生身临其境。欣赏过程为学习音乐打下了成功的基础。而律动导入法更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适当的律动练习更是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掀起你的盖头来》这首乐曲,具有鲜明的维吾尔族民族音乐风格。在欣赏之前,我组织男同学按节奏打手鼓,女同学跟着节奏做几个新疆舞蹈的基本动作,同学们兴趣盎然,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唱歌教学之中,教师最后将这种学习方法进行语言上的简洁阐述,将知识技能巧妙地渗透进去。教师进行下一步程序,首先是提出问题,其次是提出要求,最后是总结分析、讲解。

总之,有艺术色彩的教学方法切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留给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展开翅膀,去思考、去讨论、去探索,那么,唱歌教学的课堂将不再是沉寂的“一言堂”,而是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

三、唱歌教学艺术要突出真情实感

唱歌者,既要用“声”又要用“乐”,只有“声”而无“乐”就不能称其为完整意义上的唱歌。没有接触声乐训练的人是很难体会到要达到一个美的声音练习所付出的汗水。这些发声训练是科学的、抽象的、无形而有声的冷冰冰的枯燥乏味的练习。如果教师不讲究方法,不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必然使学生感到单调,久而久之学生把学习唱歌当作是一种累赘、一种煎熬、一种负担。因此,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站在讲台上要情满于讲台、意溢于讲台。而真正做到情满于讲台,意溢于讲台就要求教师素质的真正体现不仅是一位合格的教师更是一位受学生欢迎的歌唱演员,声情并茂地给学生做示范,体现教师的风采,既是演员更是教师。如:我在给学生示范河北民歌《小白菜》时,首先我运用两种伴奏织体让学生欣赏、比较,最后由学生评判哪种伴奏织体更体现音乐作品的情绪,然后我又运用两种演唱技巧表现作品,我运用了声乐中的技巧——哭腔的感觉,悲悲切切、凄凄惨惨,将作品演唱完,我哭了,学生哭了,教室里一片寂静,作品体现到位了,学生们深感身临其境,孩子们齐声说老师您唱得真好,我们师生会意地点头,慢慢从音乐情绪中走了出来……

四、唱歌教学要着力于综合音乐表现的训练

针对在校学生学习时间短,底子薄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制定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不涉及过多庞杂的内容,要求也不能过高。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表现能力和提高素质上,唱歌本身就是文学、音乐、表演的综合性艺术。只有深刻理解才有可能正确表现。为此,应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歌曲的熟悉过程首先将节奏准确地掌握,它是音乐的骨骼和脉搏,也是生动地表达感情、完整地体现音乐魅力的关键,而音准问题也是学习唱歌必须掌握的知识。其次认真品味歌词,大声朗读歌词,像分析文章一样将阐述部分、高潮部分、结束部分分开,确定演唱的情绪、字词的准确性、多音字的规范化,细心练习旋律、音符、节奏等准确性,特别是难掌握的音型、切分音、三连音等。反复弹唱、多次体会、防止口腔音过多,找到适合的演唱、演奏方法将其固定下来进行分析。分析就是了解词曲的创作背景,强弱变化的力度,将歌词化的证据和旋律对调章节部分的音乐化体现,为有声化的二度创作提供了依据和基础。要求学生静心去欣赏歌曲的录音。认真体会歌曲的词、曲、唱、演的情感是否相得益彰,再反思自己演唱有哪方面不足,哪些是优点,同时虚心听取同事的指点,从而为更好地指导学生演唱积累切实可行的经验。通过类比式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和理解作品的风格,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歌曲的内容和情感中去,教学过程就不再会出现脑海中的空洞无物,歌声也不会苍白无力,相反,将会是激情似火,声情并茂,甚至最催人泪下的。与此同时,学生的热情是高涨的,情绪是兴奋的,激情是四射的,何愁培养不出优秀的学生?最后过程则是表现歌曲,它是歌曲的二度创作。它使学生获得美好的感受,体现美的情怀,进入美的境界。使学生如同轻盈的鸽子,展开想象的翅膀欣赏着色彩斑斓的世界,自由地、无拘无束地进行着艺术表演。

综上所述,从审美的角度看,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一次审美的过程。歌词也好,旋律也罢,我们老师关注的不仅仅是它们的本身,而是通过它们获得美好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它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用热情和智慧去创造和实践。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它不仅是一种流动着的音响形式,还有它的感情内涵。需要我们怀着对生活、对人民、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憧憬,用心感受歌曲的情感,唤起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体验其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杨治梅.兴趣是个好老师[J].人民教育,1980,(2).

[2]赵恒泰.漫谈兴趣的培养[J].人民教育,1980,(12).

[3]郁文武,谢喜平.音乐教育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唱歌声乐音乐
遇见他们在唱歌
唱歌和本人一样不靠谱
唱歌猪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音乐
一只大狼想唱歌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