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要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0-04-12 11:43杨晓娜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设思维

□杨晓娜

( 临猗县教师进修校,山西 临猗 044100)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创新能力是人们革旧布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发现新问题,从而推进事物的发展变化等。创新意识决定了创新的产生,创新思维决定了创新的成功和水平。

语言,特别是母语是一个人思维的物质外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学中就要通过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平等的创新时空,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为学生创设创新契机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唤醒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唤醒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因为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之前提。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人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充分释放创新激情。怎样在课堂上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营造宽松的气氛,激发学生创新的信心。心理学研究显示:自由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间要建立起一种平等的、民主的、亲切的、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气氛,放手让学生自由学、自由思、自由疑、自由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想敢说,使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从而树立起创新的信心。

巧妙设计疑问,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兴趣是推动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心理学认为: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因此,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创新的兴趣,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在语文教学中,就要与学生多向交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来,选择自己的思维方式,鼓励他们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让他们从新的角度去思考,激发其强烈的创新欲望,启发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标新立异。因此,教师的提问要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相连,投其所好,巧妙设计问题,让他们的好奇心成为课堂教学中事半功倍的催化剂。如学习创编故事《皮球掉进池塘》时,笔者运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呈现茂盛的大树、碧绿的草地、清澈的池水、活泼可爱的猴子……生动的画面配上轻松悦耳的音乐,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和谐欢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们在情境的创设中和老师有趣的提问中,积极动脑,展开丰富的想象,想出了很多好办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创新的意识,收到较好的效果。

尊重独特见解,启发学生创新的思维。学生学习的过程实质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不同的生活经历、个性特征的学生就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有不同的答案,允许学生个性张扬,充分思考,各抒己见。教师一定要抓住创新点,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求异中创新。

二、宽松、平等的创新时空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必须为之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没有顾虑,才能大胆地、无拘无束地讨论释疑。教师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注意增进师生感情。师生之间要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知识的沟通。在课堂上师生之间要像朋友式的探讨问题,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才能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的活动状态。

教师要注意营造宽松、平等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能锻炼敏捷的创新思维能力。每节课都要留10分钟左右进行演讲争论,可能由于意见不一而互相争执,两军对垒。教师要允许辩论,并对表现出色的加以表扬。如:在讲解《植物的根》一课时,笔者只问了一句话:“植物没有根能不能活?”学生们就很有兴趣地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从校园的实验室找到了许多材料,很快就把问题弄明白了。

给学生以互相合作,互相交流的空间。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学生,比采用听课方式进行学习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要为学生搭起展示才华、交流合作的舞台。如:在“争当小老师”活动中,笔者抓住学生心理上的自我表现,渴望肯定的特点,让学生来当老师,为大家出题目,讲题目,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鼓励学生敢说敢想,课堂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交流与发展的机会,而且要机会均等。

三、激发求异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一种形式。同化与异化这一对矛盾,是生物界的矛盾,同样也是人类思维的矛盾,只有“同”而没有“异”就没有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新的思想产生,也就没有创新和发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到: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观察问题。观察是进行思维的基础和源头,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知觉,观察要全面反映事物的本质。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以利于培养学生灵活处理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怀疑现成的结论。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设计开放性题目,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独特见解。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让学生按自己的方式思考并发表个人独立的见解。不论学生见解正确与否,首先鼓励他们求异的精神,再引导学生纠正思考的偏差,我们要培养学生这种善于求异的精神。在学习辛弃疾的《鹧鸪天·代人赋》时,使学生认识到了乡间田野溪头芥菜花那朴实、秀丽、顽强的乡村春色。通过《春风》和《春》的比较阅读,使学生感受了北国之春苍劲、雄健、粗犷、豪迈的刚健之美,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四、创设创新契机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为学生的创新创设契机。

创设探索的契机。创新能力只能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和培养,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抱着的孩子永远不会走。”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同时要给学生以方法的指导,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一切问题。

创设合作交流的契机。创新能力的人才必须具备与人合作的能力,只有在合作学习中才能学会合作。合作交流是学习者首先在独立学习钻研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合作小组内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方法、互相讨论、启发,共同探讨问题。教师要设计可供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

创设质疑问难的契机。沃特海默曾说:“思维的功能不只是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而是发现、设想及探究更深的问题,在一些伟大的发现中,最重要的事情常常是发现某一问题。”爱因斯坦也说:“提出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更重要”。的确,“解决一个问题,只是一个技巧问题,而提出一个问题需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提出有一定含金量的问题,并鼓励学生作答。只有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创新世界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学活动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笔者特别注意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并运用已学知识和独到见解释疑和反驳的机会,从中体验到驾驭知识的自豪感。如教《扁鹊见蔡桓公》时,就展开了一场富有生气的课堂辩论:有的学生认为,扁鹊的医德并不高尚,“已逃秦也”就是证明;有的说扁鹊是良医,有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还有的认为,蔡桓公由于讳疾忌医而致病情加重,最终一命呜呼;有同学却提出,蔡恒公一直带有讳疾忌医的罪名有些冤枉,应该平反昭雪……争论中,各自的个性也会在这样的环境中得以张扬。

总之,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会被激活,创新能力会得到发展,就如陶行知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参考文献:

[1]陈儒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M].银川: 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

[2]于平华.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22).

[3]陈健芷.学生创新能力培养[M].哈尔滨: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赵传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M].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创设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