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 200025)
中国进入 21世纪后,中国医学科学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社会发展趋势、思维模式转变、医学模式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转变。我们的目标是减少疾病负担、推迟衰老与死亡、提高生存质量。
到 2015年,中国将步入第二次现代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们生存质量、GDP/GNP、GNH(国民幸福总值)、HD I (人类发展指数)提高,身体健康与建设小康和谐社会密切相关。全球人口数量持续增长,人口年龄结构改变与老龄化加速;疾病谱改变:CD/NCD双重负担;环境、行为、生活方式等对健康产生各种影响。
2.1 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 -社会 -心理模式,社区、家庭及人群主动参与医疗保健,医学的性质从医学科学 -医学技术 -医学人文的性质逐步转变。21世纪医学新目标为:①预防疾病与损伤,促进和维持健康;②缓解疾病疼痛,减轻疾病痛苦;③治疗护理病患,照料不治之症患者;④防止过早死亡,遵循临终关怀。1992年WHO维多利亚宣言提出健康 4大基石,分别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2.2 投资不断增加,效果不成正比;分科越来越细,缺乏整体观念;重视高科技,忽视人文关怀;医患关系面临新挑战,受经济、科技与法律影响,医患之间有“第三者”插入 (技术/仪器),医患之间缺乏良性交流与互动,市场经济体制引入金钱利益,维权及法治导致过度诊治。
2.3 生命与医学科学发展走向前沿,分子医学、系统生物医学的出现,学科交叉与整合,成果迅速转化、重视转化医学研究。21世纪的医学科学以健康为主导,重视影响健康的诸因素,用系统生物医学观点,多元非线性模式,分析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对复杂疾病采取多靶点、多环节的综合处理,树立生命全程干预的理念,个性化的疾病预测、预防、诊断与治疗方案,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健康促进。
21世纪医学发展战略,医疗目标上移,即从疾病转为健康,范围的重心从医院扩展到社区及家庭,治疗的时间界限从诊治到预防与健康促进。作为今天的学生,我们应坚持走进社区、医患互动、超越诊治、终身学习。健康中国 2020战略目标是,2020年全民健康水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战略步骤为,第 1步:2010年实施全民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第 2步:2015年健康水平进入发展中国家前列;第 3步:2020年建立完善的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2010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人均每日摄盐从 12 g减至 10 g以下,城乡参与体育活动率达 35%,小于 35岁人群首诊测血压、血糖率达60%。
当前中国医学及护理教育存在许多弊病,通过改革,努力形成传统生物医学与治疗型模式相结合的培养目标,医前/基础/临床分割,学科为基础的课程设置,以课堂为基础,教材为蓝本,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全球医学教育基本要素有伦理、道德及人道主义精神,科学基础(自然,人文与社会科学),医护技能与医患沟通,人口、环境与卫生服务,人际交流与梯队合作,信息收集与处理、逻辑思维与科学研究。按照规划、执行、结果的三阶段进行。中国护理教育应重新定位培养目标与层次,重新设置课程体系与内容,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式学习方法,不同模式创新在试点后进行推广,加大国际交流,了解全球护理教育的基本要素,不断改善自身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