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康复的影响

2010-06-15 03:58:08魏红蕾
上海护理 2010年1期
关键词:移植术旁路疗法

季 瑾,周 意,魏红蕾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 20008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升高,而心脏康复医疗已成为了临床治疗的基础组成部分[1]。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外科治疗方法。其术后康复情况除受手术效果直接影响外,还受患者生活方式、运动、社会和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影响[2]。其中,运动对冠状动脉及其侧支循环的研究是近年来心血管疾病领域的重要进展之一[3]。加拿大心脏康复学会给心脏康复的定义是:“通过个体化康复程序,提高和维持心血管健康,并达到理想的身体、心理、社会、职业和情绪状态”[4]。近年来有关以冠心病预防、治疗、康复为目的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国内外的心脏康复医学亦取得了不少成绩,迄今为止,尽管有许多的康复运动疗法,但没有统一的心脏康复治疗标准[5]。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运动疗法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从而制定出一套规范的、能适合我国国情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运动方法,为提高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心脏功能水平,减少并发症,同时也为从事该领域的医护人员提供康复训练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7年9月—2008年5月在我科行CABG术患者87例。采用便利抽样、非同期对照的方法,将87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2007年9—12月为对照组,共44例。男32例,女12例;平均年龄(65.3±9.6)岁;搭桥数量1~4根;心功能Ⅱ~Ⅳ级。2008年1—5月行CABG术的患者为实验组,共43例。男35例,女8例;平均年龄(64.4±11.3)岁;搭桥数量1~4根;心功能Ⅱ~Ⅳ级。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心功能、术前EF值及术中搭桥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因患者病情及自身原因未完成研究者共4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例)。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

1.2.1 患者入选标准 ①患者年龄在50~75岁之间,均为冠心病,行CABG术后,搭桥数量无明显差异。②患者术前无严重的重要脏器(肺、肝、肾)功能障碍,无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心功能Ⅱ级以下。

1.2.2 患者排除标准 ①在进行CABG术时,需要同时进行外科处理的其他心脏病变,如瓣膜病变、大血管病变、室壁瘤等。②急诊CABG术、微创CABG术或再次心脏手术。③患者术前曾出现心衰及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术前有肺部感染。

1.3 方法 对照组按照CABG术后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呼吸道管理等常规护理,患者随意进行康复锻炼,护士不参与其运动;实验组除实施对照组的措施外,同时实施系统、规范的运动疗法,活动时以不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心率不能低于50次/min或高于120次/min,不出现不适状态,心电图没有缺血改变为宜。实验组患者术后康复程序,见表1。

表1 实验组患者术后康复程序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监护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生活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BI指数分级是通过对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用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及上楼梯10项日常活动的独立程度打分的方法来区分等级。每个活动的评级可分5級,不同的级別代表了不同程度的独立能力。最低的是1级,最高是5级。级数越高,代表独立能力越高。记分为0~100分。0分表示功能很差,没有独立能力,全部日常生活皆需帮助。100分表示患者基本的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良好,不需他人帮助,能够控制大、小便,能自己进食、穿衣、穿椅转移、洗澡、行走至少一个街区,可以上、下楼。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经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见表2。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BI评分比较 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BI评分比较

3 讨论

3.1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康复运动的特点 运动能使冠心病患者受益,这种观点至今已有230年历史。随着血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发展,如运动对血管内皮细胞调控作用,对心血管活性物质作用、运动对血管原癌基因和抗癌基因表达的研究等正在开展,这对深讨康复运动预防和治疗心脏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手段,对提高康复运动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及地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据美国心脏医学会归纳的运动疗法的效果为:增加心脏每搏量并伴有最高摄氧量增加;骨骼肌线粒体酶活性增强;毛细血管床增大及氧利用能力增强;亚级量运动时心搏数减少,血及尿中儿茶酚胺浓度降低,血中乳酸浓度减少伴无氧代谢阈值升高;还有高血压改善,高密度脂蛋白(HDL)增多,糖耐量增加,体脂肪率减少和不安、抑郁改善等[6]。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无论对患者的身体还是心理都是一种创伤和应激,这些都会使患者在一段时间内丧失生活能力。为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手术创伤,使之接近正常的良好状态,术后早期的运动锻炼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其目的是使患者的心脏功能和体能恢复到理想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康复过程中,由于体位的不断改变,肢体的活动、肌肉的收缩与放松都能促使静脉向心回流和淋巴回流,有利于心肌排血,避免体液在体内积滞和血栓形成,以加强组织、脏器的供血和供氧,改善全身代谢情况。早期下床活动,因活动量增加,心脏泵血量增大,冠状动脉处于充盈与收缩的工作状态,有利于“桥”的血流通畅,亦可使旁路血管内血流增加,避免吻合口栓塞,减少“桥”内血栓形成,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实验组患者通过运动疗法增加了冠状动脉血流,减低了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影响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阻止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3.2 运动疗法能促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心脏的康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大部分需要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后可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而且患者术后留置多路管道、不敢翻动、体力不足及伤口疼痛以致不愿意进行康复锻炼。患者术后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实施合理的运动疗法,可以提高心脏利用氧气的能力,降低心肌耗氧,促进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形成,改善了冠状动脉扩张能力[7]。表2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术后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医疗费用明显减少,减轻了个人、家庭、单位的经济负担,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有益和有效的作用,也增加了床位使用的周转率。

3.3 运动疗法能提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早期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采用以运动疗法为主的康复锻炼,可以改善循环系统机能,提高心肌供血和贮血能力,保障冠状动脉旁路移植通畅率[8],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表3显示,实验组患者术后BI指数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术后早期系统、规范的实施运动疗法可以加快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 小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节奏增快、生活压力增大,冠心病患者日益增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对于施行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术后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实施系统、规范的运动疗法,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促使患者能早日重返社会最终达到康复的目的。

[1]王茂斌,曲镭.心脏疾病的康复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Arora R,Sowers JR,Saunders E,et al.Cardioprotective strategies to improve long-term outcomes followin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J].JCard Surg,2006,21(2):198-204.

[3]孔宪明.冠状动脉疾病与侧支循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19.

[4]吴卫兵.心脏康复运动处方制定方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12):767-768

[5]胡大清.心血管手术后治疗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6.

[6]张中,汪涛.运动疗法在冠心病康复治疗中的运用[J].现代康复2000,6(4):924-925.

[7]刘哲,王秋红,叶玉琳.指导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自我保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372.

[8]梁继娟,诸蕊玉,张志兰.早期康复训练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6,20(14):1261-1263.

猜你喜欢
移植术旁路疗法
旁路放风效果理论计算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急诊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冠心病介入失败后的应用
一例心脏移植术后继发肺感染行左肺上叶切除术患者的护理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40:03
IVPN业务旁路解决方案
精密吻合移植术在眉毛自体毛发移植中的应用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
中医研究(2014年12期)2014-03-11 20:30:01
曲美他嗪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