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琳
(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系统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M.A.K.Halliday认为主位结构是语篇信息传递的方式,提供语篇的框架。主位是位于句首的成分,它是说话者要谈论的话题,是信息的起点;跟在主位后面的所有成分就是述位,它指讲话者围绕起点、话题所叙述的内容,是对主位的阐释和发展。[1]主位不同于传统语法中的主语,它是话语交际的出发点,是说话者讲话时心目中确定的起点,因而被称为“心理主语”。[1]从发话者决定主位成分出发,Halliday将其分为有标记性主位 (marked theme)和无标记性主位 (unmarked theme)。本文就主位的标记性选择及其语用功能作了一些探讨。
根据 Halliday(1994)的观点,在英语小句中,是语气决定什么充当典型主位,即无标记性主位,反之,则是有标记性主位。[1]语气指主语加限定成分,分成两大类:“直陈语气”和“祈使语气”。直陈语气又包含用于表达陈述的“陈述”语气和用于表达提问的“疑问”语气两种。陈述语气也包含“感叹”语气,疑问语气还可以细分为“一般疑问”和“特殊疑问”两种。祈使语气则指通常所说的祈使句。[2]Halliday(1994)分别划分了各种语气小句中的无标记性和有标记性主位:
第一,陈述句中,主语充当主位是无标记性的;当主位由句子其他成分充当时,它是有标记性的。例如:
(1)The little dog(无标记)/laughed.
(2)Abroad(有标记)/the movie is set.
第二,一般疑问句中,无标记主位是由限定成分与主语共同充当,句子其他成分充当主位时则为有标记主位。例如:
(3)Have they(无标记)/let Jim go?
(4)They(有标记)/have let Jim go?
第三,特殊疑问句中,w h-成分充当主位是无标记的,其他成分充当主位为有标记的。例如:
(5)What(无标记)/did you do after work?
(6)After wo rk,(有标记)/w hat did you do?
第四,感叹句中w h-成分是典型无标记主位。例如:
(7)How aw ful(无标记)/he is!
第五,祈使句中,当受话者不包括讲话者时,句首的动词为无标记主位;如果动词前有加强成分(如do)或否定成分 (如don’t),那么主位由这个成分和动词构成;当受话者包括讲话者时,let’s充当无标记主位;其他情况下,主位均为有标记。例如:
(8)Have(无标记)/a shower.
(9)You(有标记)/stand up!
关于有标记性和无标记性主位结构的分析是从讲话者的角度出发的,即是由讲话者选择什么作主位,什么作述位。所谓有标记性主位,就是非常规的或非常见的主位。[3]一般来说,人们往往习惯把无标记性主位用作话语的起点。因此,讲话者选择有标记性主位必定有其特殊原因。[2]Davidson (1980)认为“结构越有标记,语段就越有可能传达一种隐含意义。”[4]主位的标记性选择的动力是语用原则,是说话人出于交际的需要所做的调整,这种选择是动态的篇章过程而非句法操作,[4]它是基于语篇建构的特殊考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Butt等人 (2000)谈到主位选择与语篇内在连贯性的关系时指出,有标记主位的作用主要是在话语中强调与上下文的联结,保证上下文意义连贯,体现出较强的语篇组织功能。[3]例如:
(10)Let every nation know,w hether it w ishes us well or i11,that we shall pay any p rice, bear any burden,meet any hardship,suppo rt any friend,oppose any foe to assure the survival and the success of liberty.
Thismuch we p ledge-and more.[5]
这段语篇是肯尼迪总统就职演说中的两段话,他把充当动词宾语的名词词组“This much”移到句首做有标记主位,使之成为话题的中心议题,既总结了上文中所给予的郑重承诺,这是承上的作用,同时,又由此引出他面对朋友、敌人、盟国和敌对国等各方群体将给予的更多的承诺,这是启下的作用。因此,有标记性主位的使用强化了上下文的衔接并起到了推进语篇的作用。
Brow n和 Yule(1983)从话语分析的角度指出主位的主要话语功能是为了取得连贯和作为进一步展开话语的出发点。[6]通过沿用前面小句的主位,表明篇章“主题”的继续。通过将前面小句中的述位用作后句的主位表明篇章“主题”的展开;通过使用有标记主位,点明或确定话题的转变。[2]例如:
(12)The old lady received many books from her friends.Most of the books she gave to her sons.The rest she donated to the school library.
这两句话意思大体相同,但从主位结构的理论分析就不难发现其中的差异。“The o ld lady(she)”在(11)句中是主语并均被主位化,是无标记主位,“she”这一特定的指称对象被固定于意识的前景中,作为篇章的议题得以发展,“she”是话语的主题项,发话者的重心放在“she”对书的处理上。同一主题主位,既体现了主位选择表达语篇内在的连贯性的关系又达到了“明了”的目的。例 (12)中的第一句的主语“The old lady(she)”被作为出发点主位化,说话者并未像在 (11)句中一样,继续在下面的句子中将其主位化,却转而将宾语“most of the books;The rest”主位化,有标记主位的使用提供了不同的出发点,点明了话题的转变,让读者了解书的处理,同时也避免了主题项主位化的单一主位递进模式,使语篇更富于变化。
主位结构是语篇信息传递的方式。主位结构以说话者为标准,信息结构以受话者为标准,分为已知信息和新信息。[1]一般来说信息总是从已知信息向新信息流动的。已知信息是新信息的支持点和出发点,是新信息不断出现的前提。[7]主位一般表示已知信息,即无标记性的,而述位则是提供新信息。[8]篇章生产者是按照已知/未知信息以及所期望的“主题突出性”安排信息结构。[8]一般情况下,新信息放在句尾。放在前面的主位将影响对后面所有信息的解读,因而为了限定或改变后面子句的解释的“框架”,说话者会在语言运用中选择有标记主位来突出不同的信息或赋予重要性。[4]例如:
(13)Where is the movie set?
In the sea the movie is set.
新信息in the sea放在句首充当有标记主位达到强调的效果。
除此之外,Quirk等人 (1985)认为新信息充当有标记性主位,其主要目的是创造某种修辞效果或是突出说话人的某种交际意图,如强调意义上的对比、说话人的某种主观倾向或是修正所接受的信息的错误等。[9]例如:
(14)Polly fitted these specifications perfectly.
Beautiful she was.
Gracious she w as.
Intelligent she was not.In fact,she veered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5]
这是美国作家马克斯·舒尔曼的名篇Love isa Fallacy中几段的开头句。作者通过使用平行结构句,并有意将已知信息用作述位,连续运用句法成分相同的新信息beautiful,gracious,intelligent作有标记主位,使句子的重心转移至句首,既突出了新信息、增强了句子的节奏感又强调了意义上的对比,以幽默诙谐的口吻把Polly这个外表美丽优雅却愚笨无知的女孩刻画得栩栩如生,产生了极强的修辞效果。
(三)主位标记性的选择与语篇体裁的关系
主位标记性的选择在篇章的体裁结构框架中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某一成分的主位化能为作者提供描述事件的特殊角度,凸现篇章的文体风格并限制读者的解读方式。[4]把语法主语用作主位即采用无标记主位简单,明了,能让读者容易抓住主题和解读篇章。[4]因而无标记主位在百科全书条目和科普篇章中大量使用,符合其体裁特点;而侦探小说中有标记主位使用较多是其神秘色彩使然,而且多为状语,通过时间、地点、方式的主位化既能制造一个又一个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也能克服主题项一直被主位化的单调,避免了篇章句子结构的单一性,增强文体效果;导游手册中地点状语用作有标记主位,有利于使无序的景点有序化,便于读者根据地点指示进行游览。[4]因此不同体裁的语篇中主位的标记性选择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划分和分析构成语篇的各个句子的主位和述位,就可以清晰地看出该篇章主位结构框架。从而掌握作者的话题范围以及体裁特点。例如:
(15)When Iwas indicted on M ay 7…
By the time the trial began on July 10…
The p residing judge was…
The judge called for…
After the p reliminary sparring over legalities,…
Darrow w alked slow ly round…
The follow ing day….[10]
例 (15)是从张汉熙《高级英语1》The Trial That Rocked the World中节选的段落起始句片段。作为叙事类篇章具有典型的时间 (时间状语或时间性表达方式)和人物 (语法上的主语或主题)主位化的特点。[11]如例所示,该篇章将人物 (The p residing judge,The judge,Darrow)用作无标记主位,将时间状语主位化用做有标记主位使句子所关心的话题由“谁”变为“下面发生了什么”,避免了篇章句子结构的单一性。通过人物主位、时间主位和按照时间顺序发生的行为连续体的紧密结合和使用使本文体现出典型的叙事性篇章特点。有标记主位的使用凸显了语篇的文体风格。
再看下例:
(16) The M iddle Eastern Bazaar takes you back hundreds-even thousands-of years.The one I am thinking of particularly is entered by a Gothicarched gatew ay of aged brick and stone.You pass from the heat and glare of a big,open square into a cool,dark cavern…Little donkeys w ith harmoniously tinkling bells thread their way among the throngs of peop le entering and leaving the bazaar. The roadway is about twelve feet w ide,but it is narrow ed every few yards by…The din of the stallholders crying their wares…is continuous and makes you dizzy.[10]
这是《高级英语1》里《中东集市》中的起始段,其主位结构框架是:The M iddle Eastern Bazaar(无标记)→The one(有标记)→You(无标记)→Little donkeys(无标记) →The roadw ay (无标记)→it(无标记)→The din(无标记)通过这些主位划分,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本段的中心内容,乃至整篇文章的主题,即由对中东集市的简洁的整体印象开始,到对于一个具体的市场由外入内,从市场入口一直到深处按空间和方位对其中的参与者所做的细致、形象的描述,体现了典型的描写类篇章的特点。主位的这种组织方法构建了该体裁的信息流动方式,也引导我们获得不同的、相关的信息。无标记主位的大量使用也使读者更容易抓住主题,简单明了。第二句中把充当介词宾语的名词词组“The one”用作有标记主位则表明了主题由普遍概括的整体印象到具体的个体特征描写的转变。
以上分析表明,英语主位的标记性选择是说话者出于语用目的所做的特殊安排。它是一种动态的篇章过程而非孤立的句法操作。主位标记性的选择不仅能突出信息的传递,赋予话语隐含意义,还能加强语篇的衔接和连贯以及增强修辞效果和不同体裁的文体效果,对语篇生成和语篇理解有着重要的价值。
[1]Halliday,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ition)[M].London:Edward A rnold,1994:37-54,271-285.
[2]Thompson,G.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 ard A rnold,1996:120.
[3]Butt D,Fahey R,Feez S,Yallop C.(Eds).Using Functional Grammar:an exp lo rers guide. (2nd edition) [M].Sydney,National Centre Fo r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NCEL TR):Macquarie University,2000:139.
[4]刘辰诞.教学篇章语言学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53-69.
[5]张汉熙.高级英语2[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52,70.
[6]Brow n G,Yule G.Discourse Analysi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133.
[7]Yule,G.Exp laining English Grammar[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98.
[8]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70-177.
[9]Quirk R,Greenbaum S,Leech G,Svartvik J.A Comp 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London:Longman,1985:181-188.
[10]张汉熙.高级英语1[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67-169,1.
[11]朱永生,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