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运动对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的探讨

2010-04-12 14:55
关键词:竞技运动体育

杨 俊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三中,湖北宜昌 443100)

竞技运动对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的探讨

杨 俊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三中,湖北宜昌 443100)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问题是新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问题。在整个体育范围内,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无疑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体育的一个重要分支-竞技运动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试图对其竞技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促进作用进行探讨。

竞技运动; 学校体育; 教育

体育的概念及其分类是体育理论界长探讨的基本问题,也是争论颇多的问题。有人提出“竞技不是体育”[1];有人持“真义体育”[2]的观点,认为“竞技与体育分开”[3]。2002年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出台,使我们对学校体育这个真正具有教育性质的“体育”,在重新思考、定位的过程中,找到了理论上的依据[4]。目前高等教育体系继续承担着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职责。关于竞技与学校体育关系的认识,是到了应该有一个明确定位的时候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目前中国市场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还学校体育的本来面目,以满足现代社会对概念、标准化的要求,使社会对体育的内涵有一个较为直接和准确的认识,也容易确立竞技与学校体育的相互关系。

一、对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的认识

1.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的基本概念辨识

概念要反应事物的内涵,内涵是讲物质的本质方面,它表明概念反应什么样(什么性质)的事物。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国家制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及社会的需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适当的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措施为手段,通过多种组织形式所进行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

我国一些体育理论教科书和许多体育教材中把竞技运动定义为:“竞技运动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或集体的运动能力,争取优异成绩而进行的运动训练和竞赛。”体育词典的定义为:“竞技运动为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和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成绩而进行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辞海》中的定义为“竞技运动是具有竞赛特点和较高技术要求的运动项目的总称……各项运动均有严格的竞赛规则,运动员(队)须经过系统的身体训练和技术、战术训练。”前苏联《苏联体育理论》一书中,指出“竞技是特殊的文化形态中社会文化活动的组成部分,它是增进健康、发挥体能、促进青少年和成人的发育、培养坚强意志、进行思想道德和提高国民文化水准的重要手段”。国际体育竞技与体育联合会的《竞技宣言》中,对Sports(竞技)是如下定义的:“凡具有游戏性质、包括自己和他人间的运动竞争,或克服自然障碍的运动比赛,都是竞技”。

2.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的矛盾分歧评述

从以上定义不难看出,我国对竞技运动内涵的理解上以“攀登技术高峰”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标,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集体)在心理、身体上的潜能”为价值取向,这与学校教育的目标显然是有较大冲突。对竞技运动的如此理解,实际上是将学校体育教育隔离在竞技运动之外,学校竞技运动失去了存在的理论源头,其目标与实际操作上的盲目性也就在所难免。相对来说,国外对“竞技运动”概念的理解似乎更全面合理一些。无论是从竞技运动的功能上还是从价值取向上,都与我国对“竞技”概念的理解大相径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竞技运动概念外延明显缩小了。这样就产生了竞技与学校体育的歧义,带来了作为竞技运动载体的一些运动项目,能否在学校体育中生存的问题,也产生在学校体育中要不要技、战术训练的疑问,同样也产生学校体育中是否要进行专项训练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我国对竞技运动的理解中都无法得以解决。

这样就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4]:其一,竞技运动是体育的组成部分,是人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以最大限度地挖掘人在体力、心理、智力方面的潜力,攀登运动技术高峰,创造优异成绩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活动过程。其二具有游戏性质,凡是包括自己和他人间的运动竞争,或克服自然障碍的运动比赛,都是竞技。从以上这两种观点我们不难看出,如果以第一种观点理解,“竞技”在学校体育中是不应该有普及和推广,它应该是学校中的高水平代表队的目标。如果以第二种观点理解,“竞技”就是“比赛”。在学校体育中应该有自己的位置的,这从体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受大多学生的喜爱就不难看出:体育之所以受欢迎,主要原因就是它的身体体验性和一定的可比性。同时,竞技运动实际上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手段,起着教育人、培养人、促进健康的重要作用。试想如果将竞技运动从学校体育中分割出来,学校体育还会剩下多少内容?

二、竞技运动应成为学校体育的重要载体

1.竞技运动与学校体育共有的文化价值

从竞技运动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竞技运动是发挥个人或集体的运动能力,争取优异成绩而进行的运动训练和竞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培养学生运动能力的主要手段。竞技运动与健康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体育课的内容也是以运动技术传授为主,以运动技术为核心的竞技运动必然是学校体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同时,竞技运动的发展也靠学校体育的支持。此外,具有悠久历史的奥林匹克运动,其中心思想是使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使竞技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通过竞技文化形态亲和人际关系和培养民族精神,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有其公正性、正义性,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民主教育,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对社会现象的是非评价、道德标准与做人原则等,在社会认识上的价值取舍,都可以在运动中受到检验。和谐社会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社会,二者在价值追求和目标上是一致的。因此,竞技运动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活动,更有其不能替代的文化属性。

2.竞技运动与学校体育共有的运动价值

竞技体育的文化性和创造性与学校体育的使命相融合。但同时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是本质不同的两个概念。学校体育是通过适宜的运动量来获得最佳的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效果而竞技运动则是一种向自身机能极限挑战。那么,是否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呢?其实,两者存在许多相通之处,两者都通过身体活动而达到各自的目的。

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是同属于体育大系统,它们的共同协调发展不仅是各自独立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体育大系统的要求。只有两者携手并进,协调发展,才能保证整个体育事业的向前发展。在整个体育系统中,竞技体育在运动项目及项目的技术创新方面同其他体育子系统相比更具有时代超前性;竞技体育的超前性、规范化、专门化的发展为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与不断丰富提供了最具生命力的源泉,满足了青少年学生基本活动的需要。竞技运动教材化,可以提供丰富的、有技术和人才资源优势的教学内容;竞技运动中,如田径、球类、体操、游泳等,都是要求大肌肉群参与的全身运动。只要教学方法得当,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安排合理,通过竞技运动就可以发展学生的运动素质,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促进人体正常生长发育,提高人体器官的各种生理机能,从而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它不但为学校体育的课堂教学在内容、方法、形式等方面储备了大量可利用的资源,而且为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由于竞技运动具有以上的特征,使它具有极大的魅力,吸引着一大批的学生,提高体育学习的兴趣。此外,适合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以及冒险精神的心理特征,进而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3.竞技运动与学校体育共有的社会价值

学校体育不仅系统性、连贯性、可塑性强,而且在体育中占居着重要的地位,对全民健身和奥运战略有着重要的作用[5]。研究“学校体育”,把增强体质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唯一目的也是不可取的。国际上许多国家均把竞技运动作为学校体育的主要内容,从而不断对学校体育进行促进与完善。学校体育的群体最大,培养对象重要。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社会成员的终身体育意识,因此全民健身战略的重点是学校体育。学校体育的发展直接接影响到学生的一生,这是其纵向作用,学校体育的发展也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的体育事业的发展,这是横向辐射作用。纵观国内外体育发展不难看出,凡是体育比较发达的地区,学校体育都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凡是体育比较落后的地区,学校体育也往往是比较逊色的[4]。因而,全民健身战略的实现一定要把学校体育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通过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壮大带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只有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主渠道作用,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学校体育,我国的全民健身活动才能蓬勃的开展。

奥运战略的重点是学校,后备人才取之于青少年,因而学校体育的开展优劣直接影响后备人才培养。学校体育中的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在内容和形式上是相互渗透,互为作用的。学校体育也担负着为国输送优秀竞技人才的任务。竞技运动需要专门的教练来培养和训练那些具有一定素质的运动人才。因而,学校体育是竞技运动的发源地,离开学校体育,竞技运动就缺乏了肥沃的“土地”。

三、学校体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路径

1.竞技运动在学校体育中应体现的形式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使体育界一些人士过分地否定以往的体育教学,认为要彻底剔除以往体育课所包含的一切,致使竞技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遭到了质疑。这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考虑一下,竞技运动在现代学校体育中应该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更适宜。应以学校体育俱乐部的形式存在,发展竞技运动。以往在学校体育中,体育课是最基本的形式。但在以往的学校体育中竞技运动不被学生所欢迎,存在被动学习的状况。以前体育俱乐部是社区体育的主要组织形式,作为学校体育俱乐部还很少见,随着学校体育的发展需要,学校体育俱乐部不仅可以为学校体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还可以使学生的行为角色学习由被动向主动转移。学生在体育俱乐部中的活动、竞赛中担任了组织、服务、裁判等不同的角色,在角色转移中增加了自我学习和自我锻炼的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才干有很大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与独立人格的完善。学校体育俱乐部还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养成终身体育观念的功能,有利于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并把这种习惯延伸到工作以后,实现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的过渡。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的活动,不仅满足了自己的爱好,掌握了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组织活动的能力与社会实践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可以使学生逐步地形成和加深终身从事体育锻炼观念。

2.学校体育中要有层次地体现竞技运动

随着科学的进步,大大地改善了学校体育的环境,先进的设施、先进的科学指导,学校体育教学更加科学化。过去存在忽视学生生理、心理特征,过分强调教学的统一化,致使学生不仅没有通过体育课的学习而健身,反而对身体造成了一定伤害。现今,要求我们在如此优越的环境下,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征,科学地安排教学、运动负荷、运动强度等,区别对待,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最适合的身体发展。

此外,在做好科学性的同时,要考虑到层次性。学校体育的任务,一方面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形成健身习惯;另一方面还有向国家输送体育人才的责任,在体育教学中,通过竞技运动项目的教学,要发现体育特长生、体育尖子生,体现学校体育中的竞技运动层次性。

3.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走体教结合的通路

“体教结合”对促进体育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是改变竞技体育运动员培养模式的创新之举,也是在遵循竞技运动训练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体育人才为目标的新体制。学校是体育运动取之不竭的人才宝库,它可以为竞技体育提供大量的后备人才。如果说竞技体育是水,那么学校体育就是源,离开了学校体育的输送和滋养,竞技体育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运动员掌握的文化知识越多,理解、接受事物的能力也就越强,对于其自身的发展无疑会有帮助。因此,要想真正提高我国竞技体育的水平,必须做好体教结合的工作。

体教结合并不仅仅是为了培养运动员,通过体教结合,可以让更多的学校组建运动队,开展课余运动训练,推动学校体育工作水平的提高。此外,还要通过体教结合,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素质教育等工作,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未来建设者。

[1] 韩 丹.论sports不是体育[J].体育学刊,1996(3):45.

[2] 林笑峰.健身与体育[J].体育学刊,1995(2):15.

[3] 韩 丹.应把体育同运动竞技分开研究[J].体育论坛,1989(3):35.

[4] 张 炎.竞技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J].体育学刊,2003(11):85-87.

[5] 陈兰芳,陈道裕,等.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互动发展的必要性[J].体育文化导刊,2004(1):51 -52.

[6] 张晓义,毕海波.学校体育学被弱化现象引发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7(3):72-74.

[7] 席玉宝.从体育的历史沿革和结构及整体性谈体育的概念与分类[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2):22 -25.

G 808.2

A

1672-6219(2010)增刊-0320-03

2010-12-10

杨 俊(1982-),湖北省宜昌市夷凌区小溪塔三中体育教师。

猜你喜欢
竞技运动体育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竞技精神
不正经运动范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花与竞技少女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