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之悲剧探析

2010-04-12 14:55王宇翺王聪贤
关键词:恐惧悲剧价值

王宇翺,王聪贤

(1.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2.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死亡之悲剧探析

王宇翺1,王聪贤2

(1.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2.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当以死捍卫自己信奉的价值观的行为已经离我们远去,生活让我们学会的更多的是妥协。大众文化主导的时代,人们追求娱乐性、逃避悲苦,使悲剧处于灰暗地带,但对于死亡等人类永恒的话题,谁也逃避不了。本文出于人们对死亡的恐惧来探讨死亡之悲剧,分析死亡之悲剧的美学内涵。

死亡; 悲剧; 美

现在关于死亡的离奇事件越来越多,死亡的原因有生活的挫折,有对生活环境的绝望等等,但这些不是本文探讨的死亡类型,因为这种死亡不美,不能体现生命力量的延续与重生。“死亡的悲剧”是尼采基于希腊人对死亡的恐惧提出来的,他不惧怕死亡,并不是因为对生命乐观的态度,而是将死亡看成生命的延续与重生,并以死亡为悲剧的基础创造出美学价值。审美大众化生活化时代,人们追求肤浅、娱乐、消费性的文化,对精英文化充满不屑,人们的价值观多元化,对艺术的创造也弱化。人们对生命的价值看得越来越淡,只追求自我享乐,消解了英雄崇拜。工业时代,被过度物化的世界,人们的精神需求越来越多,但内容却越来越低俗,只有少部分人去解读经典作品,反而喜欢草根文化。人应该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努力去创造不朽的人生。悲剧以喜剧的诞生而衰败,但不意味着永远消失,现在看悲剧相关著作,也是经典。悲剧精神不是喜剧那样的乐观主义,是以生命的超越来消解对死亡的恐惧,虽然科学越来越发达,但精神的寄托是任何时代都不能缺少的,否则人就容易失去追求,而没有追求的人生很容易导致活着却已经死了的感受,生命就没有意义。悲剧精神就是让我们追求生命的价值,超越自我。

一、生命的延续与重生

在科技愈来愈发达思想越来越理性的时代,神学笼罩的世界已经远去。高度物质化的生活导致人们非理性的想象越来越弱,也不再迷信神的存在、极乐界的存在。人们对死亡的态度越来越淡定,越来越缺乏想象,这也导致死亡悲剧的衰败,但无论何时,死亡带给人的触动不会磨灭,当我们看到影片中心爱的主角死去仍然会痛,看到英雄的牺牲仍会震撼,甚至延续他们的精神,说明悲剧性的死亡对生命意义的超越仍然是有价值的。生与死的问题常常是哲学问题,但也是生命最常见和必然的两种状态,对死亡的探讨不都是消极避世的,对死亡这种不能改变的结果可以对他进行了解,以更好地安排自己的人生。

每个生命都是有限的,脑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而悲剧性的死亡则是生命价值的延续和重生,死亡是生命的终结,不是精神的消亡,苏格拉底死了,他不会再生,但会有更多的人继承他的精神。人来到世上就必然和其他人、社会发生关系,创造自己的价值,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死亡就成了人们必然经历但又不确定的事,这种规律容易引起人们的恐惧。为了消解人们的恐惧,悲剧往往以死亡为题材,使人们得到快感或被净化。人类反抗死亡表现在宗教信仰和对艺术的追求,宗教只是信仰不是知识、科学,它反对理性,但信仰也是人们消解死亡恐惧的一种方式;而艺术则超越死亡,死亡是生命的界限,不是生命价值的终结。艺术最初也源于神话,与宗教同源,在艺术发展过程中,艺术被赋予了生命、灵魂、美感,追求永恒、自由,用来抗拒死亡。人们为追求生命的超越,将自己的意识融入艺术作品中,同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依靠想象等忘记痛苦,并通过艺术这种永恒的、超越的文化来延续自己的精神、证明自己的存在与不朽。悲剧的艺术就用大量的死亡题材来消解人们的担忧、恐惧、痛苦。

二、死亡之悲剧的美学价值

悲剧起源于酒神崇拜,是古希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希腊悲剧的主要特点是悲剧冲突激烈、尖锐,悲剧主人公有强烈的悲剧精神,以结局冲突的一方或双方生命的结束来激发观众崇高的美感。主人公的悲剧意识暴露人们的生存困境,激发人们超越生存困境。悲剧意识不是简单的悲观主义,悲剧的意义在于积极探索生命永恒的价值、追求自由意志。悲剧上升到审美范畴,成为西方美学史的一部分。对于美的感受和体会,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对象的反映、感受、欣赏,人们对悲剧的感受源于悲剧内在的冲突,将生命的意义拔高到极致。悲剧容易引起人们的美感,在欣赏悲剧的过程中,人的主体能动性被激发出来,融入剧中体会主人公的矛盾心理,和他们一起伤痛、解脱、超越,对主人公的悲剧产生同情、怜悯,对死亡的壮美给以崇敬。

悲剧艺术通过审美愉悦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悲剧的冲突不是简单的善恶矛盾,而是矛盾双方都没有绝对的过错,而是不同的信仰、价值观等引发的死亡,这种不兼容让人们以死捍卫自己的信仰,悲剧以深刻的矛盾将观众深深吸引,并通过展示这种矛盾激发观众的情感,体悟人物内心的矛盾,从而使人们忘却自己的痛苦,得到净化。悲剧带给观众伴有痛感的快感,激发出人们的审美愉悦。悲剧人物的灭亡暗含着生命的超越,从而带给人们希望,使人们不断恐惧并超越恐惧感,从而体会到生命的美。悲剧欣赏过程中,有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产生复杂的情感,引起观众的想象、联想,与剧中人物产生情感共鸣,激发自己的快感,并回味很久,使人们达到一种心理平衡状态。悲剧总以死亡为基础,由以死亡引发的恐惧更能激发人们超越生命思想,生死两种生命状态的张力更加显现。

现实生活中,死亡带给亲人无尽的悲伤,而悲剧性的死亡通过艺术手段的处理被赋予了审美价值。审美价值是艺术价值的核心,缺乏美的艺术不能称其为艺术,悲剧中死亡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人们对于生命的敬仰、对死亡的想象、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是死亡之悲剧自然具有审美价值,同时只有死亡的悲剧能使人们的情感体验达到至高点,让人们追求精神的延续永存。死亡之悲剧建立在叔本华、尼采的生命哲学基础上,通过对死亡的艺术处理,应用象征、隐喻等,将生命的张力展现出来。

人是社会人,具有独立的生命,与环境时时刻刻发生着关系,承担很多角色。在时空上,个体生命显得柔弱、柔美,而生命的延续则显得坚强,同时承载着精神文化,人们只有在追求精神价值的永恒时才能体会到生命的超越,死亡只是对活着的否定,也只能通过死亡来显现生命的重生。死亡之悲剧不同于现实的死亡现象,是经过艺术处理,这种死亡方式多种多样,其美学意义不尽相同。死亡至少有自然死亡、自杀、他杀三种方式,自然死亡是自然现象,是生命规律的必然,没有很大的审美价值。悲剧主要运用主人公自杀和他杀两种方式,都为了捍卫正义,他杀是正义力量壮大的过程,悲剧对他杀主要理解为过失说,表现自我意识的觉醒,不具有强烈的痛感,但也能引起人们的悲伤。自杀则是为了展现巨大的精神、生命价值,为捍卫自己的信仰而亡,让观众震撼,并引起带有痛感的美感。

悲剧中的死亡展现美往往极为矛盾,要以死亡来体现壮美、崇高,用死亡体现生的伟大,而又要以审美来抗拒死亡的恐惧。死亡之悲剧的审美价值在于激发人们对生命意义价值的追求,依赖艺术形式,在努力创作的过程忘却现实的挫折,增强生活的勇气和快感。悲剧中的死亡能激发人们继承发扬悲剧精神,追求自由意志,体悟生命的美感。在死亡阴影的笼罩下,人们不再只有对死亡的恐惧,更多的是对生命的超越,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对于死亡的悲剧美,最能震撼人心,使人顿悟、觉醒,悲剧的意义价值是一直存在的,激励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创造不朽的人生,让精神永存。

[1] 尼 采.悲剧的诞生[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

[2] 蒋孔阳,等.西方美学通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I 01

A

1672-6219(2010)增刊-0146-02

2010-11-01

王宇翺(1988-),男,湖北襄樊人,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学院本科生。

猜你喜欢
恐惧悲剧价值
伟大的悲剧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恐惧更奇怪
恐惧
恐惧的对立面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猫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