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福强
(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力与实效性途径探析
谭福强
(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利用网络平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平等性等六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立健全网络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和网络信息安全监控体系,是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力与实效性的基本途径。
大学生;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渗透力; 实效性
随着网络技术在全球的广泛应用,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意义深远的“网络化”革命。网络化作为这次革命的显著特征,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高等院校是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互联网成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崛起的第四媒体,越来越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政治信念、行为模式、心理素质、道德观念等等方面所带来的影响日益扩大、显著和深刻。与此同时,网络的发展和应用也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和空间,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发展机遇。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规律,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探索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和实效性的基本途径,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
所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基于网络信息平台,利用网络信息传播的快捷性、资源共享性、交流开放性、虚实交互性和时空交叉性等特性,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溶于网络教育资源、并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是网络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是网络信息技术最新成果在现代教育学思想的指导下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革新,借助网络平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受时空限制、资源共享重用、系统开放协作多样等优势。
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网络平台,为人们提供了庞大的信息资源库,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体育、卫生、金融等。大量的网络信息为人们学习、研究、工作、生活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从而使得基于网络平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方法更趋于多样化,手段更富于技术性、灵活性,由此形成一个资源丰富、高度综合、交流开放的信息资源库。这种具有交流开放、时空交叉、师生双向互动的教育模式,在吸收传统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把宣传教育、管理与服务结合起来,使教育方式更趋于民主、平等,从而更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和实效性。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既有联系又有显著的区别,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其鲜明的特征。
一是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平等性。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往往处于主导、领导和权威者的地位,受教育者则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教育与被教育、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大多数情况下是以单向传播的方式实施教育。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则更能体现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关系的平等性和融合性,依托网络平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时,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其身份上具有平等性,受教育者也不再处于被动和从属地位。
二是教育环境的开放性。互联网作为一个具有全球性的开放系统,毫无国家和民族界限,任何网民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获取自己想得到的任何信息,去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任意地与世界各地任何网民进行联络、交流,自由地访问各种信息资源。这是由于互联网上的不同主题的电子公告牌、新闻组和电子论坛等,向任何感兴趣的人开放;任何观点、任何思想、任何民族文化在这里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自由表达其观点。由此可见,通过互联网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将突破时空的限制,真正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
三是教育功能的多样性。网络是集信息传播、人际交往、现代通讯、娱乐欣赏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媒体,由于网络信息受众的广泛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在互联网上任何人都可以与整个网络及其网民进行交流。因此,通过网络平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其接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具有广泛性和不确定性,接受教育的方式已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方式,变为多向方式。互联网的任何一种功能都可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从而导致网络教育功能的多样性。
四是教育时效的快捷性。互联网的普及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输速度,互联网能以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多种形式传输信息,使信息的收集、资料的查询变得更加快捷和有效。正因为如此,人们习惯地将互联网称之为“信息高速公路”。因此,通过网络平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将极大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五是教育方式的互动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行单向思想理论灌输,受教育者一般处于受动地位,单方面的说教和灌输,是教育的主导方式。通过网络平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双方处于平等地位,教育过程中不再是简单的说服教育,而是通过网友论坛、电子公告牌等方式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参与讨论,各方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增强了教育的吸引力和亲和力。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高等学校应“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高校应当根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和学生思想、心理特点,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构建问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与制度建设问题、网络信息安全监控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从而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和实效性。
1.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第一,提高对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江泽民同志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和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这要成为今后我们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使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成为大学生从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大学生十分青睐的学习知识和进行课余消遣的一种有效方式,他们在获得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的同时,难免得到一些消极的、甚至是反动的东西。因此,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这一新的变化,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探索新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是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力和实效性的前提条件。
第二,加强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理论研究。我国的网络教育与国外相比,起步相对滞后,许多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和缺陷。主要差距在于:我国目前的网络教育站点之间,在网络教学管理、网络教育资源的利用等方面,还处于各自为阵的发展阶段。这种状况必然造成许多重复建设,导致网络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网络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起步较晚,许多方面还不能满足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因此,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解决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难题问题,特别是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制度建设、软硬件建设、队伍建设、以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内容、形式等问题,对于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具有指导意义。
第三,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要建立一套能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管理者提供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为之服务的资源系统,其关键环节就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应结合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热点问题,对学生在成长、成才、学习、生活、就业、交友、娱乐以及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等方面,给予正面引导和帮助,在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传授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进行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引导,从而使学生通过网络就能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2.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江泽民同志指出:“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建立和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与渠道,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思想教育阵地,是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力和实效性的机制保障。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保障机制。组织领导是关键,成立由学校党委、行政统一领导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是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障;科学规划是前提,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网络建设纳入学校总体规划,科学论证,合理布局,分步实施;资金和技术支持是保障,学校应在人、财、物、技术等方面大力支持,确保其实施。
第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当把思想政治教育课教育的主阵地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渗透、相互支持,共同发挥作用。开发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网络课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网络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课改革和占领网络阵地的关键。高校应充分利用学校网络化发展的有利条件,使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尽快走进网络,让大学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接受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第三,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一是积极建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各高校要结合实际,大力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重点规划建设有特色、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专题网站建设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二是拓展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通过网站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讲座和辅导,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三是开设学校领导及党委职能部门电子信箱。开设具有交互性、开放式的校领导电子信箱,及时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和关注的热点问题,可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四是开展网上服务。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并解决师生困难,加强校内舆论引导和信息监控,及时化解矛盾。
第四,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加强网络科学管理。做到这一点,关键是筑好“三道防线”。一是技术防线。在学校的网络信息平台中设置信息“过滤器”,将不良信息拒之门外,在网页浏览器中内置不良信息过滤软件,以保证网上信息的文明、健康。二是法律防线。加快网络安全立法,强化网络法制教育,增强网民法制观念,威慑和打击网络犯罪。三是道德防线。通过开设《网络伦理与道德》等课程,把公民道德基本规范融入网络道德教育之中,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网络法制意识、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信息安全意识。
3.建立健全网络安全法律制度体系
法律是信息网络安全的制度保障,是实施各种信息网络安全措施的基本依据,也是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制度保障。
一方面,建立健全网络安全法律体系,确保信息网络安全。虽然目前我国已经颁布实施了一些网络安全法律制度,国务院于1996年颁布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公安部、工业与信息产业部先后分别出台了《计算机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电子信息产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等具体规定,我国《刑法》等法律条文中也有关于打击计算机和网络犯罪、保护信息安全的条款,等等。但是,从网络安全现状来看,网络安全立法还不能适应网络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在打击网络犯罪、净化网络环境、规范商业网络经营者的行为方面尤显滞后。因此,只有加强网络安全立法,建立健全包括网络建设、网络运行、网络信息发布、网络信息安全监控等在内的网络安全法律和制度体系,才能确保信息网络安全,规范商业网络经营者的行为,打击网络不法行为及网络犯罪,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另一方面,加强校园网络制度建设,净化校园网络环境,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首先,高校应根据国家网络安全法规,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建立健全校园网络管理制度,使校园网络布局合理,管理科学规范,运行安全有序;其次,整顿校园网络秩序,规范校园网吧、电子阅览室的经营秩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其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网络信息安全和网络道德责任意识,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网络法规;最后,加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是非辨别力。
4.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监控体系
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净化网络环境,是防止有害信息传播、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力和实效性的安全保障。
一是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是一项关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全局的长期任务。在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既要坚持一手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发展,又要坚持一手抓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建立健全分工明确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
二是确保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资金投入。信息安全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与信息化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为此,在信息化建设中,高等学校应保证信息网络设施安全运行和维护的基本投入,特别是要重点支持信息安全的基础性工作和基本设备的配备,增加对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关键技术、设备的资金投入。
三是建立网络淫秽色情信息传播的防范机制。加强对校园网的管理,建立健全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网上监控和举报受理机制、各负其责的监管机制和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监督机制,从源头上消除网络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赖以存在的空间和传播渠道。健全完善协调机制,及时沟通情况,加强对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和有害信息的监控,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
四是加大对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加强学生网络法规与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对涉嫌网络违法的学生,及时给予严肃批评教育,构成犯罪者,交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公安机关应及时掌握利用互联网从事淫秽色情、卖淫嫖娼、赌博诈骗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的线索,并依法打击利用网络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
注 释:
①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② 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江泽民文选》第三卷第86页和第97页,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③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4]17号)。
G 641
A
1672-6219(2010)增刊-0007-03
2010-10-30
湖北省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会2009-2010年专项研究课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力与实效性研究”。
谭福强(1962-),男,湖北秭归人,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副教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