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普·凡·温克尔》:一个美国早期文化隐喻的读本

2010-04-11 20:42
关键词:瑞普克尔欧文

邰 蓓

(淮阴师范学院 外语学院, 江苏 淮安 223001)

《瑞普·凡·温克尔》:一个美国早期文化隐喻的读本

邰 蓓

(淮阴师范学院 外语学院, 江苏 淮安 223001)

很多学者认为华盛顿·欧文的短篇小说《瑞普·凡·温克尔》反映出作者思想保守,对美国的现实不够关心,然而如果能跳出既往的框架,将该小说重新置于当时的历史语境,并结合欧文强烈的历史意识来考察其笔下具有神话色彩的瑞普·凡·温克尔,就不难发现在瑞普·凡·温克尔的故事中所蕴含的对美洲早期殖民历史文化变迁的揭示,对美国主流的物质的功利文化的反诘,以及对革命胜利后一个新建民族文化身份和文化建构的思考。

历史;文化;民族身份

18世纪后期的美国刚刚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这也是一场文化启蒙的胜利。刚刚建立的美国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都处于萌芽状态,有待进一步发展。华盛顿·欧文出生于这样一个时期,他继美国的开国者之后,在其民族文化的构建方面可谓功不可没。华盛顿·欧文是以自己的诙谐、幽默,充满历史感的作品让美国的声音在古老的欧洲传唱的第一人,也是为美国文学赢得国际声誉的第一人,同时他也在美国开创了轻松的散文文风和短篇小说样式,从而被誉为“美国文学之父”。

一、欧文的创作与历史意识

虽然华盛顿·欧文在欧洲获得了很高的认同,为美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当时的美国人却对他褒贬不一,甚至有人指责他不是美国人,这不仅是由于欧文长期侨居海外,而且由于他的作品中流露出的对欧洲传统文明的怀念和向往。这样的态度影响了后来人对华盛顿·欧文的评价。马库斯·坎利夫在《美国的文学》中是这样谈到欧文的:“欧文并非有意独创一套美国传统,他只是想同时取悦大西洋两岸的读者。”[1]而另一位美国学者A.T.鲁宾斯坦在《美国文学源流》的“源头”章节中则将华盛顿·欧文排斥在美国文学之外,理由是欧文写作的题材更多的是“English”而非“American”[2]。国内学者虽然大都能认同欧文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将他理解成一位“保守”的作家。常耀信在《美国文学简史》中提到欧文的短篇小说《瑞普·凡·温克尔》时写道:“这个故事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保守态度。”[3]董衡巽的《美国文学简史》也对这篇短篇小说有着类似的看法:“这样的描写流露了作者本人的保守观点,对独立战争的意义的不理解。”[4]

这篇颇受争议的短篇小说《瑞普·凡·温克尔》收录在《见闻札记》之中。在小说中,华盛顿·欧文通过神话的非现实方式安排主人公瑞普·凡·温克尔在山上昏睡了20年,然后又重新返回他曾经居住的小山村,面对已经经历了革命发生了巨变的美国社会,出现了种种困惑。由于小说中作者对政治变革在文字表达上采取的是戏谑的口吻,因而被认为是“落后”、“保守”。可以想象这样的写作,即便在美国内部也会令人反感。但是,如果综观华盛顿·欧文的创作,就不难发现这实际上是作者一贯的写作风格,而且正是这样的风格,使得作者得以拉开与现实的距离,从而能以一种更加客观的、历史的、批评的态度书写。张冲教授在《新编美国文学史》中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也许正因为这样的风格,给人以一种印象,似乎作者力图同现实保持一段距离,才使一些评论家作出欧文‘对现实关心不够’的断语。但实际上,欧文对现实的关注,恰好是通过他含蓄与稳重的风格表露出来的。”[5]226

在一封书信中,欧文是这样回应困扰他一生的所谓“缺乏美国特质”的指责的:“我所写的一切都是以一个美国人的感情去写,并且作为一个美国人的书写发表。——这难道就是和我的国家断绝关系吗?我还能做什么来报效我的祖国呢?——是通过回国,企求一个职位?……如果我在这世上能做什么好事的话,那就是拿起我的笔——我感到即便这样我所能做的也非常少,但是如果我还算做了那么一点,而且是作为一位美国人做的话,我想我的努力应当使我免于遭受你所提到的普遍的如此不友好的质问。”[6]欧文从来不是不爱自己的国家。在《英国作家论美国》一文中,他流露出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美国的昌盛,不仅归功于物质丰富、地理优越,而且归功于精神高尚,归功于政治自由、知识普及、道德健康和宗教盛行——民族如此强大,充满活力。”[7]34他批评了英国人对美国的歧视和褊狭,同时他也真诚地希望美国人也能抛弃民族偏见,向有着厚重文化传统的英国学习。欧文希望尚年轻的美利坚民族通过吸收他国优秀文化,变得更加强大美好。而他本人也是如此身体力行的。在作者的创作生涯中,有两个时期是在欧洲度过的:1804年至1806年,以及1815至1832年。这时期无论是对于欧文抑或美国文学来说都处于早期成长期,因而对他国优秀文化的吸收和扬弃是十分必要的。在欧洲,欧文收集了大量资料并潜心研读英国文学优秀传统,为自己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此期间,欧文发表了这部在欧洲大受褒扬而在美国却颇受争议的《见闻札记》。单就散文的文笔而言,欧文在《见闻札记》中所呈现的优雅细腻已然不在他所研习的同时代的英国作家之下,这也令欧洲对以欧文为代表的美国作家刮目相看。1832年欧文回到美国后,被指责过于欧化。笔者认为这样的非议有失公正。纵观欧文一生,他除了在欧洲游历研习之外,更致力于美国故事和人物的叙述,从而试图以文学的话语构建美国历史,比如,1809年的《纽约史》(HistoryofNewYork),1828年的《哥伦布生平与航海史》(HistoryoftheLifeandVoyageofChristopherColumbus),1832年的《阿斯托记》(Astoria),1837年的《波内维尔船长历险记》(TheAdventureofCaptainBonnerville,U.S.A.),以及他晚年竭尽数年精力的《华盛顿传》(LifeofWashington,1855—1859),这些作品都很好地反映了欧文并非一位怀旧、不问世事的作家。相反,他的《阿斯托记》和《波内维尔船长历险记》表明他对美国的西部生活和印第安人文化习俗的关注,而他的长篇巨著《华盛顿传》更是一种历史文本与文学文本的交织结合,体现出开阔的叙事角度和强烈的历史建构意识。

《瑞普·凡·温克尔》中有着强烈的传说和神话的元素,而神话本身就带有隐喻色彩。《瑞普·凡·温克尔》又同时有着清晰的历史事件背景,使得几乎抽象的有着原型意味的人物得以走进历史现实。在文学批评更加趋向多元化、更具包容性的今天,如果我们能跳出既往的框架,将该文本重新置于当时的历史语境,并结合欧文一生有关的历史和传记书写来考察华盛顿·欧文笔下的具有神话色彩的瑞普·凡·温克尔,就不难发现在瑞普·凡·温克尔的故事中包含着作者关于一个新建民族文化身份和文化建构问题的思考。

二、瑞普——从荷兰后裔到英国臣民

小说中的瑞普居住在一个由早期荷兰殖民者建立的后为英属殖民地的哈得孙河边的古老乡村,他本人则是一位善战的荷兰殖民者的后裔,如今他似乎与世无争,且乐于做一位英国臣民。在瑞普及其家族的历史中我们看到的是北美的殖民史和殖民文化衍变的缩影。这里,我们不妨简单回顾一下北美的殖民史。自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之后,欧洲人相继踏上这片土地。先是西班牙人征服了中美洲,在今天的佛罗里达及东南海岸建立殖民点。后来法国人在17世纪初征服五大湖区和密西西比河流域。荷兰人在1609年沿哈得孙河湾即现今的纽约建立了殖民地。1655年他们吞并了特纳华湾的一个瑞典据点。1664年这块荷属殖民地又被英国吞并。英国殖民者于1607年在弗吉尼亚的詹姆斯顿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1620年又一批移民,其中大多为清教徒,为了躲避英国的宗教迫害,乘“五月花”号船来到普利茅斯。此后,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以此为据点不断扩张,吞并了其他国家的殖民地,使得英属殖民地最终占领统治地位。“到了1733年,英国殖民点增长到十三个,散布在大西洋沿岸和阿拉巴契亚山脉之间一大片狭长的原野上。”[8]当时的英格兰裔居民成为人口的主体,“这种英格兰属性不仅表现为政治主权的归属,同样也反映在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上”[9]4。这种状况深深影响并改变着北美的文化特征。“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移民,生活在一个以英裔居民为主的社会,不自觉地受到‘英格兰’方式的影响,如特拉华流域的瑞典裔居民和哈得孙流域的荷兰裔居民在习俗、服饰等方面发生了‘英格兰化’;但在此同时,他们所身负的文化因子,也不知不觉地融入北美文化,加上不同族裔在各殖民的迁徙和混合,在无形中改变了所谓‘英格兰特征’的面貌。”[9]7因此,美洲早期的殖民史反映出早期殖民者之间的相互争夺及各殖民点文化从多元文化并存到以英格兰文化为中心或出现“英格兰化”流变的特性。《瑞普·凡·温克尔》中,透过瑞普这一人物我们可以隐约看到这一文化变迁。瑞普的祖先曾在彼得·斯特伊弗桑特统治时期随其一道围攻克里斯蒂娜堡垒,这短短一句话道出了欧洲殖民者在北美这片土地上曾有过的对殖民地的争夺。而后来瑞普在山上遇见的奇装异服的老者们身着“宽大马裤”,“头戴锥形帽”,“帽上饰有羽毛;脚穿长统红袜和饰有玫瑰的高跟鞋”,使得瑞普想起村牧师家的客厅古画中的人物,“画系殖民时期从荷兰带来”。这里反映出早期殖民地浓郁的荷兰文化特征。小说开头还通过叙述者透露出早期殖民者为了保存其荷兰风貌,特地用“运自荷兰的小黄砖”建成房屋,“系花格窗,三角墙正面,风向标设于顶部”。可是,这样的文化到了瑞普时期已经成了神秘的传说,就连房屋也是“几年前尚有”,想来已破旧不堪。荷属殖民地的后裔们如瑞普身上已消淡了其祖先的特性,祖先的品性“在温克尔身上所见无几”。他们早已接受英国的统治,村头的客栈挂着乔治三世的肖像,哈得孙河湾的村民们似乎已安然自认是英王的“忠实臣民”。然而往事却并非无影无踪,村里的人们依然流传着有关当年荷兰祖先的种种传说:他们会重访旧地、守护他们的河流和城市,在山上玩九柱地滚球等,这些都成为已是“英国臣民”的荷兰后裔们留存着的久远的记忆,这个记忆在革命成功后成为美国这个年轻国度的历史痕迹。

三、矛盾的夫妻——不同劳动观背后的文化对立

小说中瑞普常常受到妻子的尖刻指责,在妻子的眼里,他“懒惰”、“不守规矩”,在他眼里妻子则“凶悍泼辣”。他们夫妻双方矛盾的焦点来自劳动观及经济观的不同。

小说中,温克尔太太奉劳动为美德,以积累财富为目标,在她身上反映出的是在新英格兰占主流地位的理性的功利主义文化,这种文化脱胎自盛行于新英格兰早期历史的清教运动。新英格兰早期的移民中有很多是清教徒,为了躲避英国的宗教迫害,追求宗教自由来到北美。在教义上,他们接受加尔文的原罪思想,信奉上帝的绝对权威和有限救赎。这种思想造成清教的“劳动天职论”。有限救赎决定着只有一部分人能受到上帝的恩宠得到救赎。为了重返天堂,教徒们必须不断内省,以战胜一切诱惑。韦伯说“在天职里面刻苦劳动,也是一付根治宗教疑惑和道德堕落感的良方”。因此,劳动可以帮助清教徒抵制各种世俗诱惑。更重要的是,劳动“才能增加上帝的荣耀”,“不愿意劳动是缺少神圣恩宠的症状”[10]237。不仅如此,浪费时间也被认为是“不可饶恕的过错”,“社交、闲谈、奢侈享受……这些损失时间的举动,都应该受到严厉的道德谴责”。“静居冥想也被认为是毫无价值的,如果是以耽误一个人的日常做工为代价,那就更是应该受到谴责的。”[10]237在早期,清教的“劳动”,是获得救赎的一种手段,到了18世纪,清教在逐渐衰落的同时演变为一种以本杰明·富兰克林为代表的实用主义的世俗方式,具体表现为通过辛勤劳动获得财富的积累和物质的成功。自此,“劳动”带上了很强的功利色彩。温克尔太太显然遵循着以这种思想为指导的生活方式,并以此要求瑞普。小说中瑞普的妻子指责他“懒惰随便,弄得倾家荡产”。这里“懒惰”是指瑞普对劳动的拒绝,“随便”则是生活没有规律,“倾家荡产”则是指责瑞普不重视财富的积累。而瑞普的生活信条却截然相反。瑞普对“有利可图的劳动反感透顶”,他宁愿饿肚子也“不为挣一英镑去劳动”。实际上,瑞普并非懒惰。小说中,“他并不乏勤奋或坚忍”。他会帮邻居干最粗重的活。他拒绝的是把劳动作为一种手段的方式。在这个问题上,瑞普似乎倾向于一种非功利、非物质的劳动态度。

瑞普和太太的矛盾背后不仅是劳动观的不同。在韦伯看来,通过理性的劳动积累财富的方式是资本主义精神的体现。而“资本主义精神在资本主义秩序出现之前就已存在了”[10]39。瑞普的时代是18世纪后期,英国的工业革命拉开帷幕,并迅速传播,改变着世界。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文化上,这都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转折,它标志着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从这个角度上讲,温克尔太太代表的是一种较为强势的新经济精神,而在瑞普身上体现更多的是处于弱势的农业社会的闲暇的生产方式和田园精神。瑞普会手拿又长又重的钓竿,“整日垂钓而并无怨言,不因毫无所获而觉得扫兴”。“他会长久地扛着猎枪,艰难穿过森林和沼泽,翻山越谷,即便仅获几只松鼠或野鸽。”他会和村里的一帮闲人,“坐在树荫下,没完没了地讲述那些让人打盹的无聊故事”[7]20。但是瑞普悠闲的生活却受到太太的指责和压制。瑞普对此除了一言不发,就是逃离家门。就连瑞普的爱犬也十分惧怕女主人。这只名叫“狼”的狗,一进家门就耷拉着毛,夹住尾巴。这只狗的状态形象地昭示出男主人在家的尴尬境地,同时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传统的农业文化遭受的压制。欧文笔下的瑞普生活在此中,深感无奈和绝望。欧文以一种美国式的幽默方式书写和记录了这种状态和情绪。瑞普在小说中因惧怕老婆常常躲避到深山之中。无处可躲时,他常一个人上山闲逛,终于有一天遇见了一群身着奇装的老人,喝了他们的酒后,酣睡如泥,醒来已过20年光阴,温克尔太太已作古。瑞普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躲过了压制,获得轻松和自由。这当然是只有在小说中才能出现的情节。但是,有一点却是真实的,就是在工业制度建立之后,“乡村反过来成为现代都市的一个象征性的乡愁之所”[11]。自欧文之后,瓦尔登湖畔的梭罗,密西西比河上漂流的哈克,塞林格的孤独的麦田守望者,都强烈地表达出一种田园梦想,这个来自传统的农业社会的声音是对功利的、物质的工业文化的自我纠正,它看似一种逃离,却表达着美国人对精神和自由的执着追寻。

四、“我是谁”——民族身份的困惑与建构

《瑞普·凡·温克尔》中最富于戏剧性的一幕莫过于瑞普在山上沉睡20年,再回到昔日山村时的情景。这期间,美国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英国的统治被推翻,人们用新的政治术语热烈地讨论着公民权利、选举、议会等问题。这些变化让一觉前还是英国臣民的瑞普困惑不解。于是,他不知所措地叫道:“我不再是自己……昨晚我还是我自己……一切都变了——我也变了——说不出我的名字,或者我是谁!”[7]29欧文通过瑞普表达的这种困惑使得他自己被误认为对美国革命持保守态度。实际上,如本文第一部分所述,欧文热爱这个新兴的国家,他从来不缺乏足够的爱国心。但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却以另一种更为严肃的眼光审视这个变革。正如《新编美国文学史》中指出的“欧文通过自己的作品,让陶醉在刚刚取得胜利之中的人们看一看他们未曾注意的另一面,这正是文学家特有的作用之一”[5]233。瑞普的疑问绝不单纯是政治上的,折射出的更多的是文化上关于一个民族身份的思考。“新的美国人就像瑞普质疑自己一样困惑自己的身份。”[12]71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历史无论长短都会帮助这个民族积淀自身的特性,建立自豪感和凝聚力。美国的历史非常复杂,但其白人居民大多是欧洲移民,在殖民地的定居生活又大多受到英格兰文化的影响,呈现“英格兰化”的特征,英语为通用语言,这些为后来美国形成统一的国家奠定了基础。虽然和英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殖民地的美国人最终和其宗主国反目成仇,进行了捍卫自身权利的独立战争。战争是一种割裂,切断了和母国的联系,可是在欧文的笔下如同一场沉睡,然后醒来,不得不面对“我是谁”的疑问。战争可以改变现在和未来美国与英国的关系,但无法改变过去。“美国——还有美国的文学——并非来自虚无,而是来自过去,一个这个新生国家要不得不挣扎的过去。”[12]72无论仇恨有多深,美国人都只能以理性的方式面对“英格兰”和“新英格兰”之间剪不乱理还乱的关系。小说中瑞普就是一个从历史中走来的老人。由于这段奇遇而没有像他同龄的人那样死去,与之前饱受专制压迫的生活相比,他更喜欢独立之后轻松自由的日子。战前无所事事、一言不发的瑞普“作为村里一位老前辈和‘战前’的一部‘编年史’,受人敬重”[7]30。瑞普的叙述建立了一种历史,构筑了年轻一代空白的历史记忆。这里也反映出作者的历史观——力图做到能够面对自己的历史,而非一味抹杀或视而不见。

另外,小说通过瑞普建构过去的方式比较奇特,带有很浓的神话色彩。仔细想来,倒也与美洲的传奇历史相符。无论是当初欧洲的殖民探险家发现美洲大陆,还是“五月花号”船上的清教徒逃亡到美洲,都怀揣各自的梦想。美洲对于他们而言不仅仅是一个现实中的地理标志,更是一个承载梦想的神奇土地。直至美国赢得独立,按照他们理想的方式建国,更是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长期以来的政治梦想,可是美国人却能够将这个乌托邦的实验付诸行动。欧文通过瑞普以一种神话的方式构建美国的历史,不仅符合想象,而且从某种角度契合现实。

五、结语

通过解读,我们不难发现小说《瑞普·凡·温克尔》篇幅虽短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表达出作者对一个新建国家的文化传承及构建的思考。它绝不简单是一篇让人发笑的幽默故事,或者从欧洲移植来的神话传说。它也不是用来表达作者对革命的嘲笑和不理解。相反,华盛顿·欧文能以轻讽的口吻,在书写中造成距离,并使得自己游离其外,以便能够更好地评述。他站在一个高度,审视自己民族的文化,并关注自身民族文化的构建,这不正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应有的理性而独到的眼光吗?

[1] 马库斯·坎利夫.美国的文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45.

[2] A.T.鲁宾斯坦.美国文学源流[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8.

[3] 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63.

[4] 董衡巽.美国文学简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42.

[5] 张冲.新编美国文学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 Bryce Traister.The Wandering Bachelor.Irving,Masculinity,and Authorship[J].American Literature,Volume 74,Number 1 March,2002:115.

[7] 华盛顿·欧文.见闻札记[M].刘荣跃,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8] 史志康.美国文学背景概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3.

[9] 李剑鸣.美国通史:第一卷:美国的奠基时代:1585—1775[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0]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

[11] 汪民安.现代性[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1.

[12] 童明.美国文学史[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刘海宁

I712.074

A

1007-8444(2010)06-0810-05

2010-09-01

邰蓓(1973-),女,江苏淮安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瑞普克尔欧文
北京瑞普三元仪表有限公司
深受喜爱的作家、《老虎来喝下午茶》的作者朱迪丝·克尔逝世,享年95岁
KYRIE IRVING'S HANG DRIBBLE 凯里·欧文 停顿运球
控球大师 凯里·欧文 KYRIE IRVING
凯里·欧文 KYRIE IRVING 大器早成
变脸 凯里·欧文
基于普克尔效应的双晶体互易型光学电压传感器
瑞普•凡•温克尔(节选)
顶尖高手
顶尖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