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宏杰
(丹东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辽宁 丹东 118000)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服务功能及方式急需进一步完善。遍及全地区的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网络有待形成,互联网互动式服务的优势尚未得到发挥。
各馆在一种离散的管理方式下,各自为政,各馆拥有的书目资源和数字化文献资源与信息无法达到共享,造成了各种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
除市图书馆采用ILASII2.0实现馆内业务自动化管理,并有部分自建、外购数字资源外,各县区分馆自动化建设起点很低,其中凤城、宽甸、元宝分馆还停留在传统手工操作阶段,东港分馆采用易通软件进行图书的采、编、藏、借管理,数据缺乏规范,振安分馆采用ILAS5.0,振兴分馆采用自行开发的小型数据库软件。
读者服务处在一种分割状态,公共图书馆的群体覆盖能力差,使区域内的整体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也给文化休闲型读者的阅读造成不便。
缺乏精通图书馆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导致各馆信息服务、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水平很难提高。
丹东地区各公共馆间空间距离跨度不大,尤其是城区内的三个区属图书馆与市馆在地理位置上构成了均匀的点状分布。新城区建成后,可以其为支点,南联东港市,实现大城区馆与馆间的文献通借通还,现实意义深远。
丹东地区集群图书馆建设要建立一个以现代化网络通信技术为依托,以丹东市图书馆为中心馆,带动和推动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整体向前发展,全面实现丹东地区各级图书馆的业务与资源网络化、数字化、一体化,最终实现全地区图书的通借通还和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2010年,将形成基于国家大规模分布式文化信息资源库为主,本地区独立特色资源库为辅的信息资源库;建成覆盖本地区大部分社区和农村乡镇、村的基层的工作网络。利用新的服务内容、方式、手段服务于广大的群众。
结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图书馆集群管理采用总分馆制模式。在不改变现有行政隶属和财政关系的情况下,以丹东市图书馆为总馆,各县(区)馆为分馆,按照“统筹采购、规范加工、资源共享”的原则开展信息资源的建设和服务。总馆和分馆在业务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共同构成一个地区图书馆馆群,其业务管理必须集中于总馆,以保证数据资源建设的规范统一,保证工作流程的统一和顺畅,保证服务水平和质量。
2007年4月,市图书馆完成总分馆制的调研,制定了《丹东地区公共图书馆集群管理实施方案》,确定采用“interlib区域图书馆集群自动化管理系统”平台将区域图书馆群联合起来,在市馆(总馆)的统一协调下,完成资源的整合及业务的协作。经过试运行,2006年8月正式启用该平台,将本地区所辖的县区图书馆作为分馆分批纳入地区集群管理。现已有三个分馆(振安分馆、凤城分馆、宽甸分馆)加入集群管理,全部完成馆藏文献回溯建库工作,并开通借阅服务。整合后的图书馆群可为本地区读者提供通借通还的各类型文献达52万余册,其中振安分馆已于今年5月与总馆(市馆)开通一卡通通借通还业务。
以市馆网站作为全地区公共图书馆的统一门户网站,构建一整套的信息服务体系。图书馆基础服务方面,可开展联合书目数据库查询、读者借书信息查询、读者预约借书、读者续借图书、读者荐购图书、读者借书逾期催还通知、新书通报、期刊目次报道、馆内动态消息等;延伸服务方面,可为读者提供包括网络电子图书借阅与下载、网上资源导航、各种数据库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库、龙源电子期刊库、自建的专题信息库、正在建设中的满学文库、音视频点播数据库等;参考咨询服务方面,重点开展以下三方面工作:为党政机关提供决策服务;为企事业生产单位提供定题服务、跟踪服务;网上专家咨询导航服务,如在线咨询、表单咨询、电子邮件等多种咨询方式。
以丹东市图书馆为中心,全部业务集中于总馆,规范了县区图书馆基础业务建设,全地区馆藏文献书目数据一个标准、一个数据库,确保了书目数据的规范化、标准化。同时避免了重复采购,形成区域内各馆文献分布入藏机制。在文献的采选方针上,各馆能根据当地的主打产业项目及读者需求进行文献入藏,将有限的购书经费发挥到最大效能,避免了购书经费的浪费。
全市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服务统一在一个文献借阅平台,实现一卡通借阅,读者在任一分馆办理借书证,即可在任一分馆借还文献,实现分馆间的通借通还。丹东市图书馆与振安分馆是地跨丹东市区南北两端的图书借阅网点,开通通借通还业务后,解决了部分市民居住地与工作地点间矛盾借还文献困难的难题,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统一图书馆网络标识,建立一个门户网站,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实时网络在线服务。充分发挥馆藏优势及网上信息优势,进一步做好深层次的信息咨询工作,建立良好的创新服务机制。各分馆可以充分共享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核心的各类型数字资源,从而实现图书馆各类型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共享。整合改版后的丹东市图书馆网站可为区域内读者提供图书报刊、数字文献、视音频资料、专题数据库、网上信息等多种资源服务,提供区域内图书馆的联合采编、图书的预约、续借、电子文献的全文传递、网上办证、书目联合查询等服务,形成了以市图书馆为核心,拉动各县(区)分馆在文献资源的数量、品种、质量以及服务水准上与市馆齐头并进的局面。从而从多个角度推动了丹东地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进程。
政府财力支持是关键。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引导,开展的丹东地区公共图书馆集群管理实践,促进了各级财政部门加大对基层图书馆整体建设的经费投入。如凤城市图书馆、宽甸县图书馆、东港市图书馆等在自动化建设方面的经费都有所增加,从而达到了分馆必备的自动化、网络化设备等方面的基础条件。
总馆以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电话、远程维护等多种方式,对各分馆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图书馆基础业务、读者服务、现化代技术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培训,使各分馆人员队伍素质普遍得到了提高。不仅提高了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同时拓展了工作思路,强化了网络环境下为读者提供多功能的、开放式的共享信息资源的理念。
元宝区、振兴区图书馆由于多年来整体建设呈萎缩状态,不具备参与分馆建设的条件;东港市图书馆因原有的自动化系统自建数据库为非标准数据,还无法解决数据转换问题,这警示我们:在资金到位的情况下,选择自动化管理系统时,应通过地区业务主管单位统一协调安排,慎重考察,避免盲目上马,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及资源共享的障碍。
构建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仅仅依靠市、(县)区两级公共图书馆网点服务远远不够,送文化进社区、乡村,让群众感到文化时时就在自己身边,形成全民阅读氛围,从而提升国民文化素质,这方能突显出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全民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丹东市城区现设有18个街道办事处及8个镇,市区面积563平方公里,人口76.88万,仅仅依靠市馆及三个区馆很难形成服务全体市民的公共服务馆网。有必要在人口相对集中、政府机关及学校等学习氛围浓厚的场所附近建立多级分馆,为广大市民提供近在家门口式的服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尽馆图书馆方面一直在同有关社区、街道接触协商,但始终未果,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全地区拥有高等院校2所,即辽东学院和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18.6万人,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在信息资源共享的今天,高等院校图书馆向普通市民开放的呼声越来越强,一些地区高校图书馆已尝试向社会公众开放。我们期待着不久的将来,高校系统图书馆能与当地公共图书馆系统形成联合图书馆群,为建立本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协手共进。当然,这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解决技术环节,打破行政隶属关系等方面复杂的问题。
图书馆是最基本的公共文化设施,是公益性的文化服务窗口。一个地区公共基础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程度,取决于政府重视的程度,取决于政府是否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政府行为的模式自上而下地明确和贯彻该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丹东地区县区级公共图书馆在实施分馆建设过程中所遭遇的最大的障碍就是资金问题;分馆难以进社区,主要原因也是因为该一级行政管理部门对于文化的漠视。因此,只有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方能解除我们在推行地区集群管理中遇到种种障碍,高效推进全地区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
将“地区图书馆集群管理”作为一项政府工程来抓,并形成相应的法规性文件,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形成地方财政对公共文化事业投入的长效机制,形成各级政府部门对这项工作的重视,这样才能形成全地区经济与文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新局面,从而全面提升市民的文化品味和精神素养。
在当前人事、财政归地方,业务指导归上一级图书馆的情况下,很难建立联合文献采访机制,不利于各分馆资源最大效能地发挥作用。只有真正完善总分馆制的协调协作机制,实现以总馆为中心,统一人财物管理、统一规划和实施服务、统一服务水准,才能真正发挥图书馆群整体的最大效能。
媒体是代表政府的喉舌,应充分发挥其舆论导向作用。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渠道,使广大市民了解我们实施集群管理、实行总分馆制的意义,关心并利用分馆,使各级分馆真正起到惠及全体市民、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和服务的作用。
国家为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2007年3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从试点地区来看,农民非常欢迎。然而如何科学地管理和使用却成为当地农村的一大难题。笔者认为,在网络及设备条件成熟的条件下,如果各县区分馆能将农家书屋纳入各自的分馆管理系统,并将辖区内各农村书屋的图书轮动循环使用,既可提高图书的使用率,又可减少国家在文献资源上的投入,为新农村建设发挥图书馆应有的作用,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1]阚立民,杨冬春.长春市公共图书馆实施总馆分馆制发展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5,(9).
[2]李静.实行总分馆制难在哪里[N].中国文化报, 2008.2.25.
[3]陈卫东.广东流动图书馆网络管理模式实践与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7,(10).
[4]徐杨,阚立民.图书馆联盟辖区内总分馆制发展战略研究[J].图书馆学刊,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