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中的作用

2010-04-11 16:38:37王玉福
关键词:民主党派知识分子运动

王玉福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论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中的作用

王玉福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新中国初期的民主党派荟萃了知识分子的精英,担负着协助中共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的重任。1950年3月各民主党派学习座谈会的成立开启了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民主党派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帮手,以其榜样作用推动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经过新中国初期的思想改造,民主党派不仅在政治上认同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且在思想上有了很大进步,建立起了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思想基础。

新中国初期;民主党派;知识分子思想改造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新中国初期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问题有许多研究成果。然而,对于民主党派在这次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则基本上无人问津。我国各民主党派的主体是知识分子,新中国初期的知识分子与民主党派关系密不可分,研究新中国初期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不能不研究当时各民主党派所起的作用。

一、民主党派荟萃了知识分子的精英,担负着协助中共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的重任

我国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主体是知识分子。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各类知识分子200万人,尤其是为数不多的高级知识分子主要集中在民主党派里面。就连与工商界联系最密切的民主建国会,其中知识分子也约占42%[1]。到1955年底,我国的高级知识分子(当时指中级职称以上人员)才不过10万人,其中共产党员仅占7%,非党知识分子占绝大多数[2]810。毛泽东曾形象比喻说,在知识分子中,共产党员不过是一个小指头[3]。所以,在改造旧知识分子的同时,中共就提出了造就无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任务。1955年3月,中共中央在对中共上海局复电中指示,要在高级知识分子中发展一些党员[4]。

由于历史的原因,知识分子中很多人跟共产党没有什么联系或是有不多的联系,对共产党有不同程度的陌生感和不信任感,对没有什么文化的工农干部看不起,对共产党领导经济和文教工作的能力表示怀疑。1950年8月30日,一个署名“毋名”的人写给毛泽东的信,代表了当时知识分子较为普遍的认识。毛泽东批示指出:“这封信表示对于党的组织状况和干部政策的一种看法,认为党内注重用庸才(指工农干部——作者注),不重用能干的人(即知识分子——作者注),对此很表悲观,希望改进。这封信的用意是好的,他所指出的有些情况值得注意;但根本看法是错的。”[5]505相反,他们与各民主党派更熟悉、更亲近,有话愿意和他们讲。所以,要成功实现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就不能不依靠民主党派,“有些工作他们去做有时比我们更有效”[6]184。周恩来强调,“在新民主主义社会里,需要各民主党派把各种分子团结起来,不断地教育他们,改造他们,使他们逐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7]。

为了有效地把知识分子组织到思想改造运动中,1950年3月,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协商确定了各自分工活动的范围和重点:“民革的对象是原国民党员及与国民党有一定历史联系的人士。民盟是文教界的知识分子。民建是工商业资本家和与工商界有联系的知识分子。民进是中小学教师和文化出版界人士。农工民主党是公职人员和医务工作者。九三学社是科技界的高级知识分子。致公党是归国华侨及与华侨有联系的人士。台盟是在祖国大陆上的台湾省籍同胞。”[2]696这一初步分工,使各类各层次的知识分子有了一定的归属,既便于各民主党派开展活动,更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组织领导。

从1951年教育部成立的总学习委员会领导机构来看,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兼任主任委员,副部长钱俊瑞、曾昭伦兼任副主任委员,委员则为京津地区各大学负责人如马寅初、陈垣、蒋南翔、杨石先、茅以升等。这里,马叙伦是著名的现代学者、书法家,曾昭伦是著名的化学家,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马寅初是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辅仁大学校长陈垣是中国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南开大学校长杨石先是中国农药化学和元素有机化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北方交大校长茅以升是中国桥梁学家、土木工程学家。他们不仅是中国教育界领军人物,而且都是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这种安排的意图,就是通过他们以推动全国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

针对民主党派中一些人的“思想改造是共产党的责任,各民主党派参加就是了”的消极态度,1951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乔木特别指出:“我们中国有很多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它们都有存在的社会基础,每一个党派要担负起它所联系的社会人物的学习、改造的任务。”希望各民主党派一方面进行自己的思想改造,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它所联系的社会力量一起都来进行学习[8]。正是在各民主党派的积极组织领导下,全国高等院校教职员的91%、大学生的80%、中等学校教职员的75%参加了这场思想改造运动。

二、1950年3月各民主党派学习座谈会的成立,开启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

学界普遍认为,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起源于1951年9月北京大学教师的政治学习(胡绳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林蕴晖等著的《凯歌行进的时期》、何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以及研究知识分子问题的论著均持这种观点)。其实,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民主党派率先发起了思想改造的政治学习。

对旧社会过来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中共在全国革命胜利前夕就已提出。1949年9月,具有代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明确提出,要“给青年知识分子和旧知识分子以革命的政治教育,以应革命工作和国家建设工作的广泛需要”[6]11。在同年12月底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又强调,在教育工作中必须坚决地正确地执行团结和改造知识分子的政策[6]90。

根据《共同纲领》和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1950年3月,全国政协第一次工作会议决定,举行各民主党派学习座谈会,每两周一次,并推定王昆仑、章乃器、邢石萍三人拟定学习计划方案。4月20日,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双周座谈会通过了《政协全国委员会学习座谈会进行学习办法(草案)》。学习内容主要为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方法以自学为主,以小组讨论和报告为辅。通过学习达到提高认识,改造思想的目的。所以说学习座谈会是民主党派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的重要形式。1950年3月16日至4月底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充分肯定了这种学习形式,并且要求各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也应“更多地采用适合于教育和学习的宽广而灵活的方式,如研究会,座谈会,报告会等”。中国共产党“应积极帮助他们进行这种学习,并有一部分干部同他们一起学习,为政治协商建立良好条件,为长期合作建立思想基础”[6]154,156。在同年6月召开的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毛泽东希望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一切爱国民主人士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9]81。

在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推动和毛泽东讲话的鼓舞下,思想改造的学习活动率先在各民主党派中展开。1950年11月2日,民主建国会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决定有步骤地开展会员和工商界的思想改造。民主建国会负责人章乃器于11月25日在天津主持“新世纪座谈会”,作了《工商界与思想改造》的报告。11月13日至27日,民主同盟中央召开组织宣传工作会议,号召盟员学习政协会议文件和毛泽东思想,并把抗美援朝、增产节约、思想改造三大运动作为民盟的中心工作。12月,农工民主党创办了《学习通讯》,以加强对各地学习的指导。九三学社于1951年6月4日发出《关于开展社员思想改造学习的指示》,明确提出“本社是文教科学工作者的民主政团,因此,加强本社社员的思想改造学习运动,为本社今后重大的中心任务”[10]443。7月,各民主党派又发出《各民主党派中央关于临时学习委员会工作的联合指示》,号召各民主党派地方机构成立学习委员会,加强对学习活动的领导。

受各民主党派学习活动的影响,1951年暑假,知识分子高度集中的京津地区高等院校相继成立了教师学习会。9月7日,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写信给周恩来,“请毛主席、刘副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董必老、陈云主任、彭真市长、钱俊瑞副部长、陆定一副主任和胡乔木先生为教师。嘱代函请先生转达以上十位教师”。周恩来将此信转给毛泽东,毛泽东批示:“这种学习很好,可请几个同志去讲演。”[11]4489月29日,周恩来应邀在京津高等学校教师学习会上作了《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的报告。周恩来报告之后,高校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学习运动全面展开。1952年1月5日,全国政协第34次会议作出《关于展开各界人士思想改造的学习运动的决定》。于是,缘起于各民主党派的学习座谈会,从教育界扩大到文艺界、科技界、工商界和宗教界,形成了全国范围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学习运动。

三、民主党派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帮手,以其榜样作用推动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不仅仅是政治理论的学习,理论学习只是用来改造思想的武器,思想改造更重要的是参加各项社会实践。而当时的实践活动都被冠名为各种政治运动,它们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既是政治运动,也是思想改造运动。1952年1月22日,《中共中央关于宣传文教部门应无例外地进行“三反”运动的指示》指出:“‘三反’运动是目前最实际的思想改造,故教育界、文艺界的思想改造学习未开始者应由‘三反’开始,已开始者亦应转入‘三反’,在‘三反’斗争中解决资产阶级思想问题,然后再回到原定计划。”[12]49所以,研究新中国初期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不能脱离当时的各项政治运动。正是这些政治运动使他们受到最实际的教育,提高了思想认识。

土地改革是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社会改革运动,对与土地有联系的民主党派和知识分子而言,也是肃清封建思想影响的思想改造。1949年12月30日,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总结报告中指出:“中国的知识分子大多数与土地有联系,他们在土地革命的斗争中是动摇的,但是他们的立场是可以经过教育而改变的,我们必须事先向他们进行土地改革的教育,争取他们积极参加或支持土地改革的工作。”[6]90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闭幕时指出:战争和土改是考验全中国一切人们、一切党派的两个“关”。希望各阶层人士积极支持土地改革,过好土改关,做一个完全的革命派[9]80。为了使民主党派和知识分子在土改实践中经受教育,中共中央于1950年8月13日发出《关于各民主党派参加土地改革的指示》,要求各地应给予他们热诚的欢迎和积极的帮助。毛泽东还明确指示:“民主人士及大学教授愿意去看土改的,应放手让他们去看,不要事先布置,让他们随意去看,不要只让他们看好的,也要让他们看些坏的,这样来教育他们。”[9]152黄炎培在经过半个月的实地考察后写了《访察苏南土改报告》,送给毛泽东和周恩来。1951年3月28日《光明日报》刊载清华大学教授吴景超《参加土地改革工作心得》的文章,毛泽东看后认为“写得很好”,即指示胡乔木“令人民日报予以转载,并令新华社广播各地”[11]198。清华大学教授潘光旦等人在参加苏南的土地改革后,共写了7篇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进步日报》《文化报》《新观察》《新建设》等报刊上,后结集成《苏南土地改革访问记》一书,由三联书店出版发行。这对于民主党派和知识分子参加土改运动,提高反封建斗争的阶级觉悟,批判“和平分田”的错误思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抗美援朝是新中国建立初期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对于长期以来接受英美资产阶级教育的知识分子和曾经主张中国走英美发展道路的民主党派来说,也是肃清帝国主义影响的思想改造。在抗美援朝中,各民主党派和知识分子表现了极大的爱国热忱。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联名发表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参加了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并分别担任了宣传部(部长罗隆基)、组织部(部长许宝驹)、联络部(部长许德珩)的领导职务。1950年10月,北京大学教员曾昭伦等300多人联名致信给毛泽东,信中抗议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威胁中国的安全,表示决心贡献出最大力量为保卫祖国而奋斗。毛泽东指示:在《人民日报》及《光明日报》上予以发表。针对少数人存在的崇美、恐美、亲美心理,过高估计美帝国主义的力量,主张在忍耐退让中求生存的错误认识,各民主党派中央加强了对其成员的教育工作,组织学习《怎样认识美国》宣传纲要,开展了肃清美帝文化侵略影响的活动。1950年12月6日,南京市15所大中专学校的7000余师生员工在金陵大学操场举行反美反帝反侮辱反诽谤控诉大会。毛泽东指出,“南京市反美帝控诉运动的经验很好,各大城市均可参照进行”[5]718。12月8日,上海圣约翰大学及上海42所教会学校代表千余人举行反美爱国大会。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也纷纷集会,呼应南京学生的反美控诉运动。通过这个活动,进一步唤起了人们仇视、鄙视、蔑视美帝国主义的意识,提高了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

镇压反革命运动是肃清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势力,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保障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顺利进行的一场政治斗争,对民主党派和知识分子来说,也是划清敌我界限,坚定人民革命立场的思想改造。1950年4月,民革中央在北京举行“拥护镇压反革命运动,加强党内思想教育”大会。民盟中央发布了《“惩治反革命条例”学习提纲》和有关指示。民建中央发出了《关于积极进行镇压反革命的通告》。农工党中央要求成员认真进行“忠诚老实”的学习。史良还在1951年2月24日《人民日报》上发表《坚决正确镇压一切反革命活动》,批判了主张对反革命分子施“仁政”的错误思想。毛泽东阅后批示,文章“写得很好,她是司法部长,又是民主人士,各地应注意利用此文说服那些存有错误思想的社会人士及胆怯的人们”。要求将史良此文广为传播,并组织党内外学习[11]147。

如果说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仍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民主党派和知识分子参加其中,是为了肃清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思想影响,划清敌我界限,那么,1952年开展的“三反”“五反”运动,则是新中国初期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一次大规模的阶级斗争,是对资产阶级一次的集中改造运动,是高等学校“政治改革的一个重大步骤”。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民主党派和知识分子参加“三反”“五反”,应该以思想改造为主,批判各种资产阶级思想(如宗派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划清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思想界限,树立工人阶级的思想领导[12]174。正如民主促进会中央常务理事周建人文章所说,“三反”运动是要击退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批判资产阶级思想。民革主席李济深在总结民革参加“三反”“五反”运动时指出,这场运动批判了从旧社会带来的坏思想、坏作风,认识了资产阶级的腐朽本质,进一步树立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思想[10]441。

综上所述,新中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学习和实践,虽然有“左”的偏差,但是,历史地看待这次运动,总体上是应予以肯定的。通过新中国初期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民主党派和知识分子不仅在政治上认同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且在思想上有了很大进步,这突出表现为与中国共产党的隔膜逐渐消除,在很多问题上形成了共识,建立了长期合作的思想基础。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离不开民主党派的参政,中国共产党的决策及执行,离不开民主党派作用的发挥。

[1]于刚.中国各民主党派[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195.

[2]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下[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

[3]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64.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第6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137.[5]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7]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248.

[8]胡乔木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8,371.

[9]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0]张忆军.风雨同舟70年[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1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3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责任编辑 孙景峰]

K27

A

1000-2359(2010)03-0148-04

王玉福(1951-),男,河南辉县人,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研究。

2010-12-03

猜你喜欢
民主党派知识分子运动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不正经运动范
Coco薇(2017年9期)2017-09-07 20:39:29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现代出版(2014年6期)2014-03-20 13:37:26
民主党派 工商联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18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