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观人猿揖别的里程碑
——评丁峻著《思维进化论》

2010-04-11 13:36巍,张
关键词:进化论心理学人类

陈 巍,张 静

(1.南京师范大学 心理学系,江苏 南京210097;2.杭州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浙江 杭州310036)

镜观人猿揖别的里程碑
——评丁峻著《思维进化论》

陈 巍1,张 静2

(1.南京师范大学 心理学系,江苏 南京210097;2.杭州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浙江 杭州310036)

人类思维的产生与演化亘古以来被视作“人猿揖别”的里程碑,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也一直是百年来哲学家、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们共同聚焦的“世界之结”。伴随生命科学、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成熟与发展,以及这些学科与诸如心灵哲学、语言哲学等哲学思考之间的知识联姻——尤其是集上述学科之大成,以探索人类意识的“认知科学”的兴起,都促成了对人类思维问题进行跨学科联合攻关的新趋势。而有关思维的起源与演化问题由于涉及到思维本质及其运作规律,自然就成为这场联合攻关“最顽固的堡垒”。因此,继前著《心身关系与进化动力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之后,杭州师范大学丁峻教授的新著《思维进化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既是其学术思考连续体上的新成果,亦可算是对达尔文进化论一份不自觉的献礼。本书如同一面巨大的透镜通过折射有关人类思维进化的宏伟壮阔的跨学科研究蓝图,旨在揭示作为被恩格斯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的人类思维是如何被打上“进化”之烙印。以下就本书对于思维研究的主要贡献进行具体分析。

首先,明确了进化心理学对于思维研究的认识论奠基作用。早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达尔文就曾敏锐地预言,“在遥远的将来,我会看到许多更加重要的研究领域从此打开。心理学将会拥有全新的基础,这个基础对于我们逐步获得每一种心理能力都是必需的。”[1]当然,作为人类高级心理过程的思维也不例外。但进化论对于思维研究的意义却一直要等到进化心理学兴起之后才逐渐受到重视。百余年来,不管是科学家抑或哲学家,基于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出了为数众多的试图解释人类思维本质的理论和假说,但这些理论与假说之间的相互关系却并不明晰,这造成了当前思维研究中“假说的丛林”(Jungle of hypothesis)现象。表面上看这种现象彰现了思维研究中“百花齐放”的局面,但其背后也隐现出一种研究根基上的威胁——缺乏一种全局性的支撑理论。而进化心理学最为激动人心的是,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框架,把来自生物学、人类学与心理学以及其他行为科学的证据与解释全部整合起来,形成了对人类行为的整体性描述。[2]《思维进化论》的作者正是接受了这一建议,用贯穿进化论思想的进化心理学作为研究思维进化的基石来统摄全书。例如本书的前两章,分别为“心脑关系论”和“神经进化论”。第一章“心脑关系论”主要尝试厘清传统与当代哲学认识论范畴中作为思维具体存在方式的各种心脑关系假说,并在分析其各自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心脑关系是生物进化、文化进化与环境进化三者相互作用的涌现(emergence)产物。第二章“神经进化论”则通过引用大量国内外生命科学、神经科学与心理学研究论据,以及作者本人近年来主持的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等实证与理论成果对思维起源与进化的脑与神经机制进行了探赜索隐。其中有关镜像神经元研究对于思维进化的启示作为作者及其领导下的科研团队在该领域的重要贡献尤其值得关注。*丁峻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已经围绕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与思维进化等领域在《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Neuroscience Bulletin》《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心理科学进展》等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社会脑研究20年:回顾与展望》一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与《高等文科学校学报文摘》相继转载,引起国内外同行的认同与广泛关注。

其次,介绍并拓展了当前思维研究中的方法论。思维作为人类高级心理过程之一,由于其复杂性和动态性一直难以寻找到适合的研究方法。例如,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认为只有感觉和知觉等简单的心理过程才能以实验研究进行分析,而高级心理过程只有通过民族心理学的比较研究法才能被认识。作为高级心理过程的“思维”显然不能通过实验予以检验。这一论点后来被以其学生屈尔佩为首的符茨堡学派所修正,他们利用系统实验性内省法初步证明了无意象思维的存在。随后,由于行为主义盛行,思维一度被等同于“喉头肌肉的微弱活动”,对思维研究方法的开拓也逐渐衰落。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认知心理学与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以问题解决为代表的思维研究才重新回到心理学的视野之内。伴随70年代后期认知神经科学的出现以及20世纪末欧美“脑十年”和日本“脑科学时代”计划的推动,一大批神经科学家参与到思维研究的工程中来,也将神经科学实验中惯用的神经成像技术应用于思维研究上:如正电子断层扫描术(PET)、脑电图(EEG)、脑磁图(MEG)、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等。《思维进化论》一书回顾了思维研究的历史轨迹,并通过思维形态进化论、思维时空进化论与思维表征进化论等三大章节就当前思维及其进化研究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总体上,作者希望以进化论为指引,以哲学思想实验法与自然科学实证研究法为主线,建构出一条自上而下(从心灵哲学假说至神经科学检验)和自下而上(从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至心理学建模)相结合的立体交叉式思维研究进路。

再次,强调了思维进化观对社会生活、教育领域的启示与实践意义。作为一本立足于理论“拓荒”的学术专著,作者非常关注思维研究的应用问题。这体现出作者作为“科学知识社会人”对理论指导实践的深切关怀。基于前六章对思维进化本质的深入剖析,本书后三章“思维素质进化论”、“思维结构与功能进化论”与“思维观念创新论”分别从遗传与优生学的角度探讨了思维素质的孕育与培养,分析了思维感性、知性与理性素质的进阶方式,并对思维观念创新的内外环境孵化机制进行了翔实的考察。作者还就如何培养青少年思维创新的方法提供了一些极具操作性的建议,比如恰当的音乐训练与体验能够有效引导青少年想象力的发展方向,并有助于主体形成概念判断的坐标,促进其思维的感性、知性与理想成分间的相互整合。[3]

诚如进化心理学巨匠D.Buss在面对质疑进化之于人类心理的意义时说的那样,“进化从不计较于一城一池的得失,而在乎证据的积累量。”[4]我们认为这大概同样也适用于进化论对于人类思维研究的启示。我们期盼着《思维进化论》一书的面世,能够吸引更多国内外同行与有识之士来关注并参与寻找人类思维进化的论据,在丰富达尔文进化论宝库的同时,共同揭开人类思维本质这一“世界之结”!

[1]Darwin, C. 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M]. London: Murray, 1859.

[2]Boyer, P., Heckhausen, J. Potential and limits of an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approach: Introductory notes[J].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2000, 43(6):917-925.

[3]丁峻.思维进化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83.

[4]Buss, D. The Great struggles of life: darwin and the emergence of evolutionary psychology[J].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9, 64(2):140-148.

2009-12-02

陈 巍(1983-),男,浙江绍兴人,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认知科学与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张 静(1982-),女,浙江温岭人,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进化论心理学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归乡喜若狂——进化论诞生背后的故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达尔文与进化论
品牌进化论
Y1—Y6“爵”式造型进化论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