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执政安全的视角审视党内民主建设

2010-04-11 08:23王芝华曾长秋邓志强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民主建设

王芝华,曾长秋,邓志强

(1.长沙理工大学,湖南 长沙 410076;2.中南大学 政治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3.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 长沙 410006)

从执政安全的视角审视党内民主建设

王芝华1,曾长秋2,邓志强3

(1.长沙理工大学,湖南 长沙 410076;2.中南大学 政治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3.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 长沙 410006)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我们必须从执政安全的内在要求审视党内民主建设的长期性和必要性,从执政安全的基础审视党内民主建设的时代内涵,从执政安全的核心审视党内民主建设的永恒创新性。

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执政安全

党的民主建设历来是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党的发展历程反复证明,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什么时候党内民主得到发扬,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即使出现问题,也能得到及时纠正;什么时候党内民主受到削弱破坏,党就会走弯路,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在成为执政党以后,党的执政安全就会受到威胁。

一、从执政安全的内在要求审视党内民主建设的长期性和必要性

党内民主是工人阶级政党的基本政治原则。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工人阶级政党是“先进阶级的民主政党”。发展党内民主是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保证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体现。马克思、恩格斯在建党之初便把党内民主确立为工人阶级政党的基本政治原则,他们在共同起草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写道:“所有盟员都一律平等。”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完全有权把‘民主’一词写在自己的旗帜上”[1](P664)。列宁也明确指出,俄共“整个党组织是按民主原则建立的”[2](P191-192)。可见共产党从一开始,不仅其性质是工人阶级的民主政党,而且其政治架构、组织原则就是民主的。

发展党内民主,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扩大党内民主,应看作是巩固党和发展党的必要的步骤,是使党在伟大斗争中生动活跃,胜任愉快,生长新的力量,突破战争难关的一个重要武器。”[3](P529)在延安召开的党的七大上,第一次规定了党员的权利与义务。邓小平在党的八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提出了坚持集体领导原则和反对个人崇拜,从中央到县一级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实行常任制。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十二大规定了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党的十三大从健全党的领导制度、改革和完善党的选举制度等方面对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做出了阐述,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报告都提出要进一步疏通党内民主渠道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明确提出“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建立了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全会报告工作的制度,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并在地方党组织实行党代会常任制、扩大干部选拔工作中的民主、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的试点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并69次出现“民主”一词,精辟阐述了党内民主建设问题,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发展党内民主的创新实践,明确了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思路、重大原则和重要举措,拓展了党内民主渠道,创新了党内民主形式,丰富了党内民主内容,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内民主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这对于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9年建党88周年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14次集体学习时又一次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最大限度凝聚全党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激发全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巩固党的团结统一,更好地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进一步形成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合力”。党内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的建设全局性工作的政治保障,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党内民主的认识达到了更高的程度。胡锦涛总书记在这次讲话中用了三个“最大限度”和一个“更好”指出了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应当引起广大党员干部和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更值得一些只讲集中不讲民主、独断专行的领导干部的深思。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总结了近年来党内民主建设的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强调了党内民主和集中的关系,“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指明了党内民主建设的本质,是“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阐明了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路径,是“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指出了推进党内民主的目的是“广泛凝聚全党意愿和主张,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这些新理念新要求,对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要求,加速党内民主建设的进程,深化“中国式民主政治道路”的探索,具有巨大促进作用。

在党内民主问题上,我们党也有过沉痛的教训。在民主革命时期28年的历史进程中,党内民主举步维艰。建党初期陈独秀搞家长制,使党内民主遭到了破坏,右倾机会主义的“集中”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从1927年以后到遵义会议以前,几年间连续发生了三次大的“左”倾错误,尤其是王明的第三次“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殃及全党和中国革命,其祸根还是在于过分集中。我们党执政以后,党的八大本来已经把发展党内民主提到了日程上,特别是对民主集中制的贯彻做了扩大民主的调整部署,却很快因为党的指导思想出现失误而中断了这一进程。正如邓小平所说:“从一九五八年批评反冒进、一九五九年‘反右倾’以来,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逐渐不正常,一言堂、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个人崇拜、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一类家长制现象,不断滋长。”[4](P330)这是造成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一再遭受挫折,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厄运的根本原因。历史的经验教训表明,发扬党内民主,事关党的生存和发展,事关党和国家政治生活全局,事关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兴衰成败,事关党的执政安全。

从正反两方面长期的党内民主建设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已将“民主”一词鲜明地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我们党已从维护自身执政安全的内在要求高度,把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通过不懈努力,作为中国政治进程的主导者,我们党最有资格也最有责任创造新的历史。

二、从执政安全的基础审视党内民主建设的时代内涵

20世纪后半期,世界上一部分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失去执政地位,有的甚至完全瓦解。虽然失败的原因十分复杂,但究其根源,无一不是脱离群众,失去民心所致。可以说,先进的党群关系是执政之基,党的群众基础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只有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党才能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凝聚在自己的旗帜下。历史经验表明:一个政党要拥有强大的群众基础,就必须始终反映和体现变化着的本阶级和广大群众的意志与愿望,从而把人民群众凝聚和团结在自己周围;否则,无视时代的变化对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带来的深刻影响,把党一成不变地圈定在过去的群众圈子之中,必然难以完成执政条件下党面临的伟大任务,也难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并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终失去执政之基,失去力量之源,威胁自身执政安全。

要科学把握党内民主建设的时代内涵,就必须把它放在维护党的执政安全、巩固党的执政安全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现实中去考查。江泽民在纪念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党的十六大同样强调在理论上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我们的党内民主理论就是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党内民主的基本内涵和实质内容是指在党的政治生活中,全体党员一律平等地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和管理党内事物,实现党员的民主权利。在新时期要把握好党内民主的时代内涵,必须在继承这一基本内涵的基础上,从执政党执政安全的高度,注重用科学发展观对党内民主进行系统分析。

第一,要给党内民主恰当地定位。在民主集中制这个根本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中,包含着两个看似对立实则统一的范畴:即民主与集中。要正确地认识、发展和实施民主集中制,必须对民主集中制有科学的认识和把握。从民主集中制自身的发展中,可以了解到我们党对二者的认识确实经历了一个过程。开始强调的是集中制,而且是中央集权式的集中制,后来逐渐认识到民主的作用,强调民主与集中相结合。但是,由于过度强调集中是民主的归宿,轻视或忽视了民主是集中的起点,从而导致了失误。学史使人明智,历史的教训引发了我们对民主与集中关系的思考。从理论上讲,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制与集中制的有机统一,很难说民主是第一位还是集中是第一位。在任何情况下,民主对于集中都有基础性的作用,离开了民主就没有集中;同样,在任何情况下,集中又是民主的一个结果,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都是以多数服从少数的形式体现出来的。离开了集中,民主就失去了意义,尤其是失去了实践意义。不能否认,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于作为起点的民主和作为归宿的集中都不可等同视之。革命战争时期,在尊重民主是集中的起点的前提下,强调集中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不能过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由于社会权力结构由过去的金字塔型转为扁平型,民主相对集中更为重要。党的十六大指出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不仅强调了它对党自身先进性的作用,而且指明了它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与必然要求。这一新的认识,无疑说明了新形势下更应强调民主的基础性作用。

第二,要给党内民主恰当地定性。党内民主不仅仅是作为民主集中制的手段而存在,而且从党的性质和党章的精神来看,党内民主更是一种目的,是党的先进性的一定内在规定。[5]以全面、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党内民主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只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形势和任务的不同而各有侧重。在革命时期,在外界封锁和打压下强调党的集中无可厚非;在当前我们党要完成两个根本转变的情况下,强调党内民主更是大势所趋。强调党内民主就是目的意义上的民主,就是要注重下级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性,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对这一点讲得很明确。正如革命时期强调集中有其历史原因一样,我们当前强调民主也有时代因素,从大的方面讲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党自身发展以及实现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的需要;二是适应国际民主化潮流和跟上世界形势发展的需要。

第三,要给党内民主恰当地定量。党内民主本身是个系统,在同一时空范围内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即党内民主意识、党内民主作风、党内民主制度。党内民主意识是党内民主的心理形态,是实施和发展党内民主的思想前提和心理动因。民主意识不是先天形成的,它本身也是社会存在的产物。从民主的发展历程去考察,民主意识不仅来自于实践中民主制度的发展,还来自于自觉地进行的民主教育和培训。在民主化日益深化的今天,民主意识随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而日渐强化,党内民主意识、民主观念正以全新的姿态影响和制约着党内民主的发展。党内民主作风是运作层面的党内民主,是以民主意识引发和民主制度保障的党内民主。这主要体现为平等原则、公开原则、讨论原则、选举原则、集体领导原则、多数决定原则、监督原则和纪律原则,是最具实践意义的党内民主。党内民主制度是党员的民主权利和党内民主原则得以实现与落实的保障。邓小平说过,还是制度靠得住些,因为制度才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特征。认识和发展党内民主,首要的和根本的就是要把党内民主看作一种制度,这种制度主要体现为选举制、党代会制、党委制和党内监督制。完善和发展党内民主,主要是对党内民主制度的坚持、修补和创新。就定量分析的这三个层面讲,民主意识是核心,民主作风是关键,民主制度是保障。民主制度是在一定的民主意识的指导下对民主作风和民主原则的固化,从而又成为进一步提升民主意识、发扬民主作风的保障和依据,更具有根本性。

第四,要给党内民主恰当地分类分层。我们党长期的民主建设实践表明,民主是多层次多渠道的。党内民主既包括上级党组织的党内民主,也包括下级党组织的党内民主,还包括全体党员的党内民主;既包括常委会内部的党内民主,又包括全委会内部的民主,还包括党代会或党员大会内部的民主。我们要以改革的精神重新认识党内民主,其中:给党内民主恰当定位是前提,我们党在新时期对党内民主的认识和发展,都是在这个前提下进行的;给党内民主恰当定性是关键,只有视民主为目的才能激发民主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才能确保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给党内民主恰当地定量、分类分层是方法,认识和发展党内民主就要把党内民主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全面把握它的内涵,特别要强调党内民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重新认识党内民主的时代内涵,在当前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理论上讲,全面把握党内民主的时代内涵有利于全面发展党内民主,推动理论的与时俱进。诚如上面所分析的,新时期的党内民主是集民主意识、民主作风、民主制度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基于这种认识,起码能在理论界拓展党内民主理论、党内民主作风理论和党内民主制度理论的研究,拓展党内民主手段论、党内民主目的论等研究。从实践上讲,重新认识党内民主特别是重新定位党内民主,有利于全面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以党内民主促进社会民主,以党内和谐带动社会和谐。

三、从执政安全的核心审视党内民主建设的永恒创新性

一个政党是不是先进,能不能长期执政,维护自身执政安全,最终要看它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实际效果。我们党执政的终极目标是让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改善,提供让社会和个人和谐发展的机会。要做到这些,有赖于党拥有先进的执政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维护、巩固党的执政安全的核心。所谓党的执政能力,概括地说就是兴国、富民、强党的能力,这其中就包含了党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因此,我们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高度,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创新党内民主建设,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安全,维护党的执政安全。

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开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从长期执政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高度,把执政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围绕如何巩固执政地位、如何执政、如何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等等,来研究和部署党的建设问题。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局性作用。党在新世纪改革和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已经证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才能够保证党的建设取得卓有成效的成果,从而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高执政的能力,经得起执政的考验。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正是当前和今后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宏观走势和根本指向,是党植根于民、取信于民、执政为民的根本保证。2007~2009年,中国经历了多次重大困难的考验,包括波及大半个中国的冰雪灾害、破坏巨大的汶川大地震,国际敌对势力利用西藏问题、新疆问题对中国实行分裂的挑战,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波及全球多数国家和众多领域的金融和经济危机等。所有这些危机的克服和抵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驾驭复杂形势和处理严重突发危机的能力空前提高,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一贯重视执政能力建设和加强民主建设的必然结果。

就我国目前状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党的建设相一致,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政治文明的本质核心在于民主政治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在于实现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应致力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既然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必然要求中共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又要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导向,那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规定了我国执政党建设的方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前景就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关键所在。

从我国当前的社会状况和国情来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仍然遭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这一最大“瓶颈”,受制于我国的现实经济发展水平、国民整体教育程度以及传统的民族文化习俗等因素。这必然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成长进步和完善呈现长期性、阶段性和渐进性。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汇聚中国各个领域和各条战线上的先进分子与民族精英,就必须时刻按照“三个代表”的建党思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领导水平,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与战斗力,齐心协力建立一套中国特色的科学完备的民主制度、原则和体制,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创造历史性条件,也为党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正是我国政治文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中之重。

实践证明,“以党内民主来逐步推动人民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条切实可行、易于见效的途径”。“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4](P322)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都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我们要充分发扬民主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来自基层和实践的丰富经验,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维护党的执政安全的高度,始终保持党内民主建设的永恒创新性。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列宁.列宁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徐晨光,肖新国.论推进党内民主的着眼点和工作原则[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4):42.

The inspection of the Inner Democratic Construction of CPC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ling Security

WANG Zhi-hua1,ZENG Chang-qiu2,DENG Zhi-qiang3
(1.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Changsha,Hunan 410076,China;2.Potitical School,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81,China;3.Party School of the Hunan Committee of C.P.C,Changsha,Hunan 410006,China)

The so-called ruling security is that the ruling political party in the process has capacity to guard against,resist and defuse the risks,to remain firm in the ruling position.Inner-Party’s democracy is the Party’s life and concentration is the guarantee of the Party’s strength.This paper surveys the necessity of Inner-Party’s democratic consctruction in the long range from the inner requirements of ruling security,surveys the connotation of Inner-Party democratic construction from the basis of ruling security,and surveys the eternal innovative of Inner-Party democratic construcation from the core of ruling security.

CPC;The Inner-Parry’s democratic construction

D262.11

A

1000-2529(2010)02-0080-04

2009-12-05

王芝华(1976-),男,湖南邵东人,中南大学政治学院博士研究生,长沙理工大学教师;曾长秋(1950-),男,湖南浏阳人,中南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邓志强(1979-),男,湖南郴州人,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共青团理论教研部教师。

(责任编校:彭大成)

猜你喜欢
民主建设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完善论与民主工具论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美国的民主与尊严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