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海类“专业+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2010-04-11 06:15钟伟良
航海教育研究 2010年1期
关键词:双学位专业英语外语

,钟伟良

(浙江海洋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4)

一、引 言

目前,浙江省舟山市船舶修造企业已达370余家,对外出口贸易与日俱增。本课题组通过走访了解到,企业越来越青睐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能熟练地运用英语与外商进行专业技术交流、谈判与合作的“专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浙江海洋学院作为为舟山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高校,如何顺应船舶工业发展需求,发挥涉海类专业优势,培养基础宽厚、知识面广,以专业为主、专业与英语均是强项的“专业+外语”复合型人才,对于提升舟山海洋经济能力,实现舟山船舶工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重视并强化专业英语教学

如果把基础英语学习比喻为备战阶段,将大学毕业后英语的实际应用比喻为实战阶段,那么专业英语(ESP)的学习就是实地演习阶段,是促进学生完成从英语学习过渡到实际应用的有效途径。调查发现,在船舶企业有较多机会接触从国外引进的先进设备和技术,需要从业者能够阅读大量专业英语文献、原版的产品使用说明书以及与国外同行用英语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交流等,但目前大多数毕业生即使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也不能很好地把专业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结合起来。同时,在高校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着课程无统一管理、教学时数偏少、教材陈旧、专业英语与专业课衔接不当、师资队伍不稳定、考试形式单一等问题,而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忽视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因此,如何使专业英语在培养“专业+外语”的人才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亟待进一步探讨。

(1)完善专业英语评估系统。为避免学生出现学外语只为应付考试的问题,必须以国家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为基础,建立符合实际的专业英语评估系统,使基础英语、专业英语和双语教学形成四年英语教学“一条龙”,真正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2)进一步规范专业英语课程管理。目前专业英语仍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各系教学安排、教学要求各不相同,给学生造成专业英语无足轻重的印象。因此,应成立专业英语教研室,进行统一的教学管理、教学安排、测试考评。此外,专业英语课必须与专业课同一阶段进行,使学生能将专业英语与专业课知识融会贯通,保持学习的新鲜感。

(3)加强专业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目前专业英语一般由年轻的专业教师担任教学工作。这些教师专业知识扎实,但不熟悉语言教学法,把专业英语课上成了变相的专业课、辅导答疑课或课文翻译课,课堂信息量少,教学效果欠佳。同时,由于现行的管理模式,专业英语教师分散在各专业系,他们之间很少交流,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没有相互切磋探讨的机会。因此,必须加大师资培养力度,特别是在中青年教师中培养一批专业知识广、英语能力强的骨干教师,担当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主力军。可以由英语专业的资深教师指导,定期举办英语及英语教学方法的培训班,加强各院系专业英语教师之间的交流,并多为教师提供进修机会。

(4)专业英语教材的建设要跟上基础英语和专业教材发展的步伐。目前虽然大多数专业英语教材采用国家统编教材,但内容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自编教材则多半是把专业原版书籍中的一些文章汇编在一起,难以做到从语言角度循序渐进组织教学内容。因此,应组织由英语教师、专业教师及专家学者组成的编写小组,综合各自优势,编写既能反映本学科前沿动态又能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教材。同时,适当配用国外原版教材,介绍本专业最常见的西文杂志,鼓励学生学术探索,把握本专业最新国际动态。

(5)优化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应统筹传统知识与现代内容、基础知识与前沿热点的关系,既要注重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延续,知识面的扩展,更要注重学生对船舶行业专业英语特点的掌握。最终通过专业英语教材、英语原始专业文献资料或著作相结合,使学生掌握船舶行业专业词汇的构词法,扩大专业词汇量,掌握专业英语的语言规律,提高阅读、写作、翻译水平,同时巩固英语基础知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上,专业英语教学应让学生接触船舶行业英语,让他们尽早建立起专门用途英语的词汇体系,掌握这些文体的语篇结构、语言特点和表达规律。这就使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既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提高了学生的择业竞争力,缩短了学生上岗的适应期。同时应适当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完善图书资料及网络服务,为学生课外自学创造条件。

三、探索“专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培养英语复合型人才的问题上,很多高校的外语专业都在“英语+专业”的模式基础上建立了复合型培养模式。同时,一些高校尝试对部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实行英语强化教育,实施“专业+英语”的逆向培养方案,旨在满足社会对专业水平高、英语素质良好的人才的需求。

上海交通大学推行“第二学科学士学位”制度。具体作法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如果想在攻读本专业的学士学位的同时获得第二学士学位,可以在二年级上学期参加由学校统一安排的英语水平测试,达到水平要求的学生允许攻读第二学士学位。第二学科学士学位的学生需要修满36个学分,并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授课由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师承担。大连理工大学双学位培养模式,即为获得了第一学士学位非外语专业学生,毕业后再专门学习一年英语专业课程,经考试合格,可获得双学士学位证书。构建了“工程+外语+经贸+管理”多学科集成的课程体系,以外语为载体,将国际化的教学理念、异国文化融入工程专业理论课与实验课教学之中,坚持工程实践训练、外语学习与应用贯穿始终不断线,使教学从内容、语言、方式、文化等各方面与国际接轨,并建立了国内外、校内外语言实践和工程实践基地,强化了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国际交流能力,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这种“专业+外语”双学位培养模式具有两方面较为突出的优点。一方面,它可以顺应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的专业及外语教学资源,创造理工科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优势;另一方面是学习者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通过对其外语技能的系统集中训练,掌握英语说、写、译基本功和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造就具有专业知识及较高外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构建涉海类“专业+外语”双学位培养模式需要注意两方面关键因素。

(1)树立前瞻性培养目标,体现涉海类专业特点。构建“专业+外语”双学位培养模式,必须依据自身办学条件和船舶工业发展需求,确保主修专业的核心地位,注意英语学习侧重点的不同,来确定双学位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英语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要求,科学地设计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安排、选拔标准与要求等,使学生能以第一专业为基础,具有过硬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较高的专业水平。

(2)合理安排课程体系。笔者认为,课程体系至少应该由三个模块组成:一是英语语言与技能模块,这是第二学位的主干课,包括听、说、读、写以及英语语言、文学、文化等课程;二是船舶行业英语模块,包括船舶行业英语阅读、翻译、写作等;三是经贸管理模块,包括商贸英语、实务英语、口译等。此外,公共外语、专业英语、英语专业这三者之间自成体系,有效结合,避免教学重复,浪费时间与精力。

四、结 语

目前“专业+外语”双学位培养模式可借鉴的经验较少,双学位教学在摸索中前行,不可避免要遇到一些管理、课程建设、师资等方面的困难。但实践证明,该模式不失为一条为理工院校培养“专业+外语”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1]潘爱珍,虞聪达.地方性海洋院校涉海类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6(12):47-49,53.

[2]丁双红,张学辉.理工科专业英语教学特点及改革意见[J].理工高教研究,2004(2):114-115.

[3]蔡慧萍,周亚萍,陆国飞.舟山市复合型外语人才现状与需求走向调查[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3):36-39,80.

[4]李 荣,郭 群.“专业+英语”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与信息反馈[J].外语界,2001(2):47-51,55.

猜你喜欢
双学位专业英语外语
地方高校双学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食品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
双学位教育的直接成本与机会成本分析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我国大学本科双学位教育政策研究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长学制医学生全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探讨
高职轮机专业高中职衔接专业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