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芝 英
(义乌工商学院,浙江 义乌 322000)
“夜经济并不包括在夜间发生的所有经济活动,主要是指在夜间发生的居民消费活动。”[1](P83)夜间文化经济则是指在夜间发生的与文化相关的居民消费活动。就国内外发展现状而言,夜间文化经济是否繁荣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经济繁荣与否的重要标志。当代城市的吸引力不仅是白天的繁华,更在于夜间文化内容的厚实。夜间文化的繁荣,体现着一个城市的品位、品质、活力和魅力。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一个地区人均GDP达到或接近3 000美元时,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需求将会激发,经济与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将出现一个加速期。近年来,义乌市经济快速发展,2008年人均GDP已突破9 800美元*浙江在线新闻,义乌市人均GDP近万美元,经济发展更稳健,www.1808.com/new/detail.asp?id=19109,2009-02-24。。因此,繁荣义乌市文化娱乐演出市场,加快发展夜间文化经济,将有力推动经济发展,同时对丰富市民、中外客商、游客以及广大外来建设者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在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下,义乌市夜间文化经济保持了竞争有序、繁荣发展的好势头,形成了集文化、商贸、旅游为一体的文化市场经营格局,总体上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多层次的文化消费群体 义乌市作为国际性商贸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除了本地居民外,还拥有上百万外来建设者、数十万常驻的中外客商和日均20余万短期停留的游客和采购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休闲需求的不断增加,夜间文化消费支出呈日趋上升趋势。总体而言,义乌已形成了高收入、中等收入、低收入呈金字塔形的三大夜间文化消费群体。目前,市文化娱乐演出市场的布局总体上已能满足不同收入层次的消费群体。面积几千平方米以上、投资二三千万元、装潢考究华丽的KTV等高档娱乐场所成为了高收入群体款待客商和好友的理想场所;大众化的KTV、演艺厅、舞厅、演艺酒吧等适合中等收入的群体;消费相对较低的网吧、电影院、音碟出租、量贩式KTV等则受到了外来建设者和普通民众的青睐。政府部门、社区等组织的公益性夜间文化活动场所则是老少皆宜,适合人人参与,如市图书馆阅览室(每晚)、黄大宗祠《曲苑书场》(每周一、三、五晚)、“江滨之夜”文艺广场(每周五晚)、广场电影(不定期)和各社区的文化活动室。另外,在市区各大小广场,每晚群众性自发组织的舞蹈队、民间戏曲表演等活动随处可见,群众参与热情十分高涨。
2.多种特色的夜间文化节目 “当人们的基本生活能够保证后,特别是进入消费社会后,人们在消费商品时越来越注重其文化内涵,其原有的物质功能退居第二位。此时人们的消费已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物质需要,更主要地表现为满足精神需要。”[2](P108-112)随着群众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义乌市夜间经营性的文化娱乐、演出等场所发展迅猛,文化市场门类逐步完善健全,档次规模布局日趋合理。市区现有网吧82家,每晚约接纳1.5万名上网人员;有歌舞厅、KTV场所43家,每晚约接纳近万名消费者;有演艺厅、演艺酒吧16家,每晚接纳5 000名左右消费者;有新华书店等零售书店65家,每晚接待读者1 600多人;有电影院1家,每晚接纳观众1 000多人;还有画廊、书画艺术品经营店20余家,书画、舞蹈、音乐等艺术培训班30余家,音像零售店和出租店107家。另外,30余家面积1 000平方米以上、投资三四百万元以上的高档次现代游艺娱乐场所正在筹建之中,预计年前均可开放经营。据初步估算,上述城区夜文化经济项目年均消费在4亿元左右。这些文化娱乐场所已成为广大市民和中外游客、客商夜间休闲娱乐的主要去处,使白天商贸城市的繁华景象得到了进一步的延续和拓展。
3.多元化的文化投资格局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发展夜间文化、繁荣群众文化生活,每年市财政投入大笔资金补助公益性文化演出、文艺精品创作、电影放映和培育群众文艺表演团体,努力引导浓郁的社会文化氛围,进一步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市文广新局等政府职能部门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文化娱乐市场。由于义乌经济持续繁荣和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外地或本地的商人看中义乌夜文化经济这块蛋糕,纷纷转行投资兴办文化娱乐等经营项目。不少文化经营者已在其中尝到了甜头,如全国连锁演艺公司——金海岸演艺有限公司自2003年进驻以来,以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文娱节目和独特的经营模式牢牢占据了义乌市场,近千个座位几乎夜夜爆满。然而,义乌市夜间文化经济现状与一些夜间文化经济较发达、发展较充分的城市相比,与义乌市市民、游客和客商的实际需求相比,与建设国际商贸名城和文化大市的目标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例如以电视传媒、歌厅娱乐产业闻名的长沙市,将丰富多彩的夜间广场群众文化活动与繁华喧闹的夜间文化市场遥相呼应的武汉市,拥有国内外经典剧目天天演的世界之窗、锦绣中华、欢乐谷等主题公园的深圳市,还有成功推出旅游和文化相融的夜间文化品牌项目——“西湖之夜”的杭州市,他们都根据自身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经济收入及居民消费观念,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夜间文化生活,推动文化产业不断做大做强。这些城市将夜间文化娱乐市场所具有的精神属性和其所能发挥的经济属性,卓有成效地体现在对自己城市的发展产生出的巨大推动力上,成为了国内各城市争相学习效仿的楷模。
从义乌市夜间文化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与国内上述发达城市相比较来看,还面临以下主要问题:
1.居民消费习惯有待改变,夜间文化内在需求相对欠缺 义乌市的GDP持续高速增长,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文化消费支出的增长却远远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说明居民对消费需求尚有所压抑。相当数量的市民的消费习惯已步入“歧途”。长期以来,由于农耕生活的影响,历史上的贫穷记忆使得市民原先固有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转变缓慢,市民对夜间文化消费缺少思想动因。一般人对夜间文化活动存有一定的偏见,认为“灯红酒绿”的文化娱乐活动摆不上台面,是低俗的表现。另外,还存在重物质消费、轻文化消费的现象。相当一部分人喜欢讲吃喝、比穿着,追求奢华的炫耀性消费(如名车、豪宅等),而不是寻求更高层级的文化休闲活动以提升自身的精神文化修养。花钱买一个实实在在的、看得见的东西,值!而看演出,则是能省就省,最好不花钱。许多人都是这种想法,此外,大部分市民更习惯于晚上“在家看看电视,每天早起早睡”的传统生活方式。导致了文化娱乐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发展缓慢,缺乏强劲的内在动力。如近年来,很多演艺经纪公司曾看好义乌演出市场,但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不尽人意,多数团体或明星的演出都是折戟而归。
2.知名文化品牌较少,夜间文化载体相对不足 北京的“麦乐迪”、上海的“钱柜”、长沙的“红太阳”、福州的“诺亚方舟”、广州的“长龙集团有限公司”、杭州的“金海岸娱乐有限公司”等一些适应大众层次的文化娱乐企业,经营运作机制灵活,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在国内文化娱乐市场都有较高的知名度,企业信誉好,影响力大。相对而言,义乌像这样的文化娱乐企业少之又少,且没有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管理体系,多数还处于“家庭作坊”式的管理阶段。另外,从其他城市的案例来看,繁荣的夜间文化必然以充足的文化设施和特色的文化产品为保障。义乌市的夜间公共性文化设施和文化产品供给相对不足,与打造繁华的国际商贸名城“夜都市”目标要求不相符合。从文化设施看,城区各街道都缺少综合性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文化活动室规模偏小而且晚上基本上关闭,城区只有义乌影都一家电影院,适合外国客商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较少,适合普通市民文化娱乐的低价消费场所较少,游艺娱乐场所也过少。从文化产品的供给看,政府引进的高雅艺术节目过少,外来文艺演出团体来义乌演出不多,适合外国客商的文化娱乐项目较少。另外,义乌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每天有大量的中外游客,但有地方特色、有视觉冲击力、能让游客乐而忘返的娱乐项目较少,尤其是缺少具有城市标志性的接待游客的大型歌舞演出剧目。
3.经营项目比较单一,夜间文化外延不够宽泛 从义乌文化娱乐产业的现状看,与其他省、市相比已无太大差别。但是,从投资者的投向上看,目光还不够长远,往往热衷于投资回报较快的KTV、网吧、游戏厅等歌舞娱乐市场。目前义乌市场上经营的KTV、歌舞场所已有40余家,网吧已有82 家,基本上已经趋于饱和状态。如再进行这方面投资,恶性竞争在所难免。另外,可吸引民营资本投资较大规模的娱乐场所的场地太少,场地成为稀缺资源,房价节节攀升,经营成本越来越高。再有,从目前情况看,义乌夜间文化的多样性还不够,歌舞娱乐文化场所较多,但夜间的山水文化基本没有——如江滨绿廊和义乌江区域在夜间冷冷清清,缺少文化氛围;国际商贸城旅游购物区的功能没有完全发挥,白天开门、晚上关门;电影院布局不合理,几十万人口的市区只有影都一家影院;音乐厅等高雅艺术欣赏场所过少;体育场所较少,引进的大中型体育比赛更少。
大力发展夜间文化,不仅可以满足市民、客商、游客的各种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扩展城市的旅游功能,而且也能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使义乌真正成为一个宜居、宜商、宜游的魅力城市。今后一段时期,要紧紧围绕建设国际商贸名城和文化大市的宏伟目标,扩大宣传,提高认识,加大扶持,加快培育,争取尽早建成与市民、客商、游客等需求相适应,与国际商贸名城和文化大市相得益彰的繁华的“夜都市”。
1.提高认识,加强规划管理 要充分认识夜间文化对于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明确其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发展夜间文化经济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应根据实际,认真研究制定科学的夜间文化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积极有效的扶持鼓励政策。有关职能部门应通过制定有关行业标准和加强行业协会管理,以经营能力、经济实力、经营条件等手段引导夜间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同时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杜绝社会丑恶现象,不断推进夜间文化产业健康、有序、繁荣发展。
2.合理引导,培育消费市场 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以及举办各种形式丰富的文化活动,加强宣传和引导,使市民改变夜间文化消费习惯单一、夜晚定格于电视机前、夜间休闲生活趋于浅化的状况,用丰富多彩的夜间文化引导市民融入城市、走近文化。调整夜间文化产品结构,进一步丰富内涵,形成夜间文化培训、文化娱乐、文化交流、文化展演、文化旅游、文化休闲等全方位的夜间文化市场体系,以满足不同层次群体的消费需求。文化企业要充分发挥现有场所的作用,通过文化创新发掘新的文化题材,打造新的文化品牌,以吸引广大市民和游客参与夜间文化消费。有关部门可积极探索兴建成气候、上规模的夜间文化休闲集聚场所,尝试启动几个特色文化街区的建设,如江滨绿廊夜文化区、商贸区阿拉伯特色美食文化街区、北苑娱乐演艺广场等,并以此形成集聚效应,带动周边夜间文化消费市场的繁荣。另外,要积极引导娱乐场所向规模化、规范化、连锁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娱乐场所的形象和层次。
3.培育特色,塑造夜间文化品牌 首先是根据义乌历史文化特点,精心打造一台标志性的本土歌舞剧目,使之成为城市夜间文化的金字招牌和最大亮点。市文广新局与上海歌舞剧院合作,投入200多万元精心创作编排的大型原创歌舞剧《乌伤追梦》在2009年文博会首演成功,获得广泛好评。可继续深入加工,使之成为义乌的《印象刘三姐》、《印象西湖》和《宋城千古情》,成为今后义乌标志性的旅游接待剧目。其次要重点培育几家专业演出团体。如义乌市婺剧团、市歌舞团,需由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再次是重点培育一批娱乐演出场所。目前城区经营性演艺场所面积偏小,特别是歌厅、演出场所,可参照杭州、长沙等演艺业发达城市的做法,在城区专门开辟一块演艺街区,鼓励民间资本和全国连锁企业投资兴建高档次演出场所。除此之外,还需要着力开放建设一批公共文化设施,抓紧建设街道综合文化中心,配置必要的文化辅导人员和管理人员,保证文化活动必需的经费和设备。加强对义乌剧院、市婺剧团、市图书馆等文化设施的开发利用,可采取政府采购或政府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每年引进一批高雅文化艺术节目,积极开展高雅艺术、文化讲座和引进国内知名歌舞、戏剧团体的演出活动。
参考文献:
[1] 卫志民.解读“夜经济” [J].经济导刊,2004,(9).
[2] 贾旭东.论经济发展的文化动力[J].哲学研究,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