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呼唤云霓——海南文学的现状和寄望

2010-04-11 03:52
关键词:黎族海南作家

孔 见

(海南省作家协会,海南海口 570203)

天空呼唤云霓
——海南文学的现状和寄望

孔 见

(海南省作家协会,海南海口 570203)

经过20年的发展,海南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文学海军”。这支队伍中的许多人,已经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海南不再是一个文学小省,但它的生态还不够平衡,本土性的长篇创作仍待加强。如何给天生丽质的海南岛注入意味深长的文化内涵,依旧是海南创作人面临的重大课题。

海南;文学海军;本土经验;新时期

文学海军的组建

建省前,海南是海南行政区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两个地区的统称。很长时期以来,国家的资源(包括人才资源、文化资源)都是按行政级别加以配置的。行政上的级别决定了海南那个时期的文学,只能是一个地区的总量和水平,不能拿它去跟许多省市特别是一些文化大省作不对等的比较。这一时期的海南文学产生了吴之、朱逸辉、罗德贞、龙敏、云逢鹤、冯麟煌、李挺奋、陈剑晖、倪峻宇等有一定知名度与影响力的作家、诗人和评论家,为后来的发展铺垫了基础,积蓄了力量,培养了人才。

20年前,在建省办经济特区的呼声中,出现了10万人才过海峡的盛况,许多文化精英夹杂其间,他们当中有韩少功、叶蔚林、蒋子丹等许多全国知名的作家,后来还陆陆续续涌入了张志扬、耿占春、鲁萌等批评家。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作家、学者,和本土成长起来的作家会师,犹如两条江河的汇流,壮大了海南作家的队伍,使海南岛上的文学气象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20年来跌宕起伏、峰回路转的历程,提供了一个十分宽阔的舞台,使生活在岛上的人们得以充分展示自己的人生,表达自己的勇气、智慧和真诚,以及人性中的光华与暗晦,从而演义了极其浪漫的传奇故事,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十分丰富的经验素材。海南岛上多元文化交汇的局面,也为作家们读解生活经验提供了交叉的视角。经过20年的努力,海南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文学海军”。这支“文学海军”当中的许多人,如韩少功、叶蔚林、多多、王小妮、耿占春、徐敬亚等,已经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中,韩少功的小说,多多、王小妮的诗歌,耿占春的评论,都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的一流水准。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人,如杜光辉、晓剑、孔见、崽崽、张品成、张浩文、李少君、伍立杨、单正平、黄宏地、郭潜力、杨沐、纪少飞、艾子、严敬、清秋子、符浩勇、胡彬、三三、蔡葩、董永翔、韩芍夷等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海南作家的作品赢得了鲁迅文学奖、华语传媒文学大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庄重文文学奖、全军文艺创作金星奖等诸多重大荣誉。有的作家的著作,还被译为法、英、意、荷、德、俄、日、韩、越、西班牙等国语言在境外出版。作为海南省作家协会机关刊物的《天涯》,以其殷切的社会关怀和优雅的人文品质,在全国同类期刊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国内思想文化界广泛好评,成为目前最负盛名的人文期刊之一。

20年后的今天,海南仍然还是一个人口小省,但已经不是一个文学小省,在中国的文学版图上,海南岛的植被已经泛起了青翠的波澜,并且有了一些值得流连的景观。

不平衡的文学生态

建省之后,海南迎来了经济大开发的浪潮,90年代又是中国市场化进程急剧推进的阶段,人们都在重新寻找生存的根基与位置,很难静下心来探讨文学,更遑论潜下心来写作。因此90年代中期以前,海南文学产量不高,没有产生有影响的文学作品。海南文学的复兴是在90年代中期以后。经历了几度潮汐的作家们,终于能够坐到冷板凳上来把玩文字了。

作为“大社会,小政府”这一机构改革的产物,海南作家协会没有设立作为专业作家建制的文学院。包括主席、副主席,都是在从事行政和编辑工作之余进行创作。业余创作的最大特点是没有整块时间进行连续性的写作。在生计和工作之余挤出来的时间片段,只能零敲碎打地制作一些小件作品。因此,在好长一个时期内,海南文学以小件作品为主要产品。具体表现为诗歌、散文两种体裁的创作较为活跃。单正平在《海南当代散文史》中这样写道:“如果把省作为单位来比较全国的当代散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海南是散文大省。……散文作者阵营,即使不是全国各省中最强的,也是最强的之一。”在散文园地,除了黄宏地、蔡旭、植展鹏、符兴全、徐国良等资深的散文专业户,韩少功、蒋子丹、崽崽、严敬、杨沐等小说家也时常涉足散文,《山南水北》、《乡愁》更是值得反复咀嚼玩味的作品。近年来陆续出道的有王卓森、蔡葩、莫晓鸣、赵瑜、杨道、王少平、王姹等。王卓森对乡村风物人情富有诗意的描摹,蔡葩对民国生活和南洋文化的挖掘与动情抒写,莫晓鸣对城市生活细节和边缘人物的记叙,都给人带来美好的阅读感受。

随笔是一种对文采和思想含量有着双重要求的文学体裁,90年代中期以来,韩少功、孔见关于社会人生的哲理性思考,伍立杨对于民国时期人物事件的叙议,单正平对于当代生活饶有风趣的幽默随想,都构成了海南文学的一道明亮的景观。孔见、单正平、李少君和海南大学的耿占春、孙绍先、刘复生,都属于海南省文学批评家的群体,耿占春的诗学研究,孙绍先的女性文学分析,刘复生关于主旋律文学的探讨,李少君对当代诗歌的评论,单正平对晚清民族主义文学的阐释,都在国内引起不同程度的关注。

也许是感染于海岛风物所蕴含的诗情画意,海南新诗的发展态势与散文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海南当代诗歌史》编撰者刘复生这样指出:“当代海南的新诗创作在全国的诗歌地图上占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尤其是90年代以后的新诗创作状况显示了与海南省的人口数量、地域面积不相称的成绩,并预示了更加激动人心的前景。我们甚至可以大胆地猜测,在中国诗歌下轮复兴的潮头到来之前,海南将是保存种子的重要省份之一。这种判断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但海南诗歌的上升趋向是关注诗歌的人们明显可感的,而且,由于海南的健康的创作空气,我相信它在可见的将来将保持这一姿态。”这种判断是在充分分析作家作品和相关资料之后得出的,有相当的可信度。

除了那些早已功成名就的诗人,这些年来相继涌现的有成就的诗人,可以列出一个长长的名单:海人、纪少飞、艾子、卢炜、纪少雄、李少君、黄葵、远岸、潘乙宁、白然、王凡、翟见前、邹旭、符力、陈亚冰。这个诗歌群落尽管各人风格不一,手法多样,在国内还是被称为“海拔诗群”来介绍。他们的作品常见于全国各种不同的年度选本。今年,在省文联、省作协举办的海南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诗歌大奖赛中,涌现出一批80年代后的新秀,让人对海南诗歌的未来充满信心。

也许是因为海南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存在转换的困难,小说创作一度是海南的弱项。韩少功、蒋子丹主持作家协会的时期,曾经采取多种措施,企图扭转这一局面。90年代中后期,情况逐渐好转,出现了崽崽、张浩文、孔见、李少君、杜光辉、符浩勇、韩芍夷等以中短篇见长的作家,后来还有杨沐、严敬、夏景、李焕才、满国徽、林森等。尽管如此,海南小说的产量跟一些发达省份比较起来还是不够丰收。

长篇小说与本土经验的挖掘

尽管韩少功的《马桥词典》已经成为当代文学的经典性文本。尽管有了杜光辉的《西部车帮》、晓剑的《土命》、张品成的《赤色小子》、郭潜力的《海口干杯》、王庆辉的《钥匙》、胡彬的《车祸》、董永翔的《像上帝一样饶恕》、陆胜平的《疯狂的岁月》、梅国云的《若水》,长篇小说创作还不是海南文学的强项,本土题材的长篇小说更是乏善可陈。由于缺少可供改编的长篇小说力作,海南至今尚缺少一部风靡全国的电视连续剧,来展示海南人的精神风貌。这成了海南作家欠下的一笔宿债。

一般来说,文学的成就需要两种资源的支持,一种是生活经验和阅历的资源;一种是思想、哲学乃至宗教的资源。长篇作品的创作更是如此。诗歌的创作依靠灵感,但长篇小说仅靠灵感还远远不够。经验和思想两种资源就像作家的两条腿,文学能够跑多快跑多远,与这两条腿的长度有关。在拓展生活经验的努力上,本土经验的挖掘对于作家的写作尤为重要。本土的经验记忆与我们的命运有着绵密的姻缘关系,容易唤醒我们对生活的沧桑感慨和联翩浮想,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

由于海南作家不少具有移民身份,来自五湖四海,加上缺乏应有的文化自觉,他们对岛上历史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直接利用海南经验记忆进行创作的作家更是凤毛麟角。许多作家还是关起门来凭借想象力虚构,有的作家则是凭借来海南之前的生活经历进行写作。海南本土有机的文化成分也得不到吸收、转化和升华。海南至今尚缺少将本土经验记忆和言语风格转化为文学经典的作家,这是海南文学存在的最大遗憾。

针对海南本土题材长篇创作的薄弱现状,省作协与海南奥林匹克花园有限公司、海南骏豪旅游发展公司、天涯社区等单位携手,联袂举办了为期三年的“海南奥林匹克花园长篇小说大奖赛”,其目的在于推动一种有深度的本土化写作,激励作家自觉挖掘、整理本岛历史文化资源,创作出底蕴丰厚的作品,以弘扬优秀的人文精神,提升海南社会的文化品格。海南奥林匹克花园有限公司、海南骏豪旅游发展公司不计利润回报,自愿出资二百多万元来支持公共文化事业,其文化情怀令人敬重。此项赛事已经得到了作家们的热烈响应,第一年度就有67部作品参赛,一个叫水袖的默默无闻的作家所创作的《红酥手》,得到了众多评委的认可,摘走了第一年度优秀作品奖,赢得了20万元的奖金。

得力于赛事的推动,海南长篇小说创作的数量正在迅速地增长,尽管数量与质量之间还存在着需要缩短的差距,但是,有了数量的积累和铺垫,质量的提升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令人欣慰的前景已在人们的期待之中愈来愈近。

地气充盈的文字

海南生活着一百多万少数民族同胞,其中黎族人口最多,是海南特有的民族。早在80年代,黎族就产生了自己的文字代言人龙敏。到现在为止,龙敏仍然是我省少数民族的代表作家。他早年创作的《黎乡月》是黎族第一部中篇小说,而他潜心十年创作的《黎山魂》则是黎族历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后者是一部史诗性的作品,为人们读解黎族传统生活方式和民族精神提供了丰富的元素。除了小说创作,龙敏在整理黎族民间故事和民歌方面也作出了不可代替的贡献。

与汉族作家相比,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更具本土性,地气更加充盈。在龙敏之后,黎族还相继产生了亚根、黄仁轲、高照清等有实力的作家。亚根是近年来最为活跃的黎族作家,出版了《婀娜多姿》、《老铳、女人、狗》等两部长篇小说,以及一部研究黎族舞蹈的评论专著《黎族舞蹈概论》,目前正在鲁迅文学院深造,积蓄创作的力量。黄仁轲是一位更为年轻的黎族作家,几年前出版过长篇小说《张氏姐妹》,今年又出版了长篇新作《大学的那些事》。他能娴熟地运用普通话进行写作,其叙事能力令人对他今后的文字生涯有所期待。高照清则是生活在基层山区的作家,主要从事散文创作,近年来崭露头角,在《民族文学》等刊物发表了作品。来自五指山腹地的诗人邓志坚对爱情有着刻骨铭心的体验,写下了许多让人感动的诗篇,出版了海南苗族第一部现代诗集《天涯恋情》。

除了黎族和苗族,海南还生活着其他民族同胞。回族评论家李鸿然潜心多年,撰写洋洋130万字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论》,这是迄今对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最详尽、最完整的阐释,先后赢得了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国家图书奖等荣誉。壮族作家廖怀明有着很长的创作履历,涉足小说、散文等体裁,近年致力于宋氏家族的研究,写出了有关宋耀如的传记文学《根系海南——解惑宋氏家族》。

网络:一条通往市场的道路

网络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第四媒体”。普通媒体的容量都是有限的,而网络可以说是无限,它的发表空间和自由度远远超出了其它媒介。得益于海南网络业的发达,特别是国内著名的人文网站天涯社区搭建的宽阔平台,我省网络文学十分活跃,在纸媒出版和发表越来越困难的今天,许多作家就是通过网络赢得读者人气,最终获得纸质出版和发表机会的。胡彬属于国内较早的一代网络作家,也称得上是海南网络文学的开山人,早在90年代就出版了长篇小说《落网》、《网恋》,在读者中引起争议,后来又出版了另一部长篇小说《车祸》。到目前为止,在网络上赢得巨大成功的则是清秋子。几十年来像卧底一样默默无闻地从事文学写作的清秋子,在进入新世纪的某一天,终于通过网媒赢得了读者的广泛认可,进而与出版商谈判签约,在短短四年时间里出版了《北京地老鼠》、《明朝出了个张居正》、《爱恨倾城小团圆》等8部畅销书,其中包括长篇小说和传记文学,在业内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他之后,还有一些作家,扬尘走出一条文学通往市场的道路。董永翔刑侦小说系列,伊秋雨的悬念小说系列,王月旺的汉朝历史叙述系列,夏景的情感系列,在市面上都有了相当的销量。朴素是有名的网络推手,他不仅撰写了数量不少的网络评论,也为海南的网络文学推波助澜。此外,叶海声、黄辛力等人在网络上也颇有行情。

网络文学的作品和作者数量是无法估量的,这是一个泥沙俱下的领域,但它最终会淘出闪闪发亮的金子。

平民化的文学狂欢

手机文学是21世纪的新鲜事物,它诞生于2000年1月,一个日本教师用手机连载的方式发表他的小说《深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2004年6月,《天涯》杂志社与中国移动等单位合作举办的“全国首届短信文学大赛”拉开帷幕,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手机文学的诞生。地处天涯海角的海南岛,成为一种时尚文学的发祥地,是许多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手机短信文学的开发,使文学降低自己的门槛,更加贴近地面,贴近草根,成为一种广场文化运动,成为平民化的文学狂欢,让千百万大众在成为文学读者的同时成为作者,实现了阅读和写作的随时随地。

由海南举办的全国手机文学大赛,前后举行了三届,把许多著名作家也卷入其中,引起了文学界的沸腾争议。作为一个文化项目,手机文学的开发还包括e拇指文学艺术网的建设——这是中国第一家基于手机无线网络平台进行创作、阅读、传播的原创和出版基地——以及《手机文学选粹》等纸质图书的编辑出版。手机文学通过传统文学方式与现代科技手段的结合,在黄色、黑色段子满天飞的时代,倡导一种健康而有品味的生活消遣,其积极意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如今,手机如同人手掌上长出的第六根指头,成为比电脑互联网更为普广的媒体,文学的存在当然不可或缺。

天空呼唤着云霓

当我们在叙述海南文学的时候,不是在谈论一条业已冻结的河流,而是在描绘一片汹涌的海域,澎湃的涛声预示着潮汛的临近,鱼群正在向海底游去。让人深感意外的是,在今年举办的两个重要赛事中,获得大奖的都不是省内知名作家,甚至也不是作家圈子里的熟人。这表明海南文学还蕴藏着挖掘的潜力和不可估算的变数。说不准哪一天,谁又给我们带来一个惊喜。

文学是一种精神的职业,深入人的灵魂,陶冶、升发和疏泄内心的情愫,让人变得优雅、高贵和可爱,是文学神圣的职责。如同大地上升起的云霓,如同早晨海面吹来的清风,文学能够潜移默化地净化社会的空气,提升国民的人文素养精神品格,使之远离龌龊、污秽和急功近利。在正在实施的建设国际旅游岛战略中,文化的建构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目前,海南省旅游业主要依赖蓝天、碧海、金沙和灿烂阳光、纯净空气等自然条件。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固然令人神往,但旅游业的深度开发,还有赖于文化资源的整合,特别是本土文化元素的挖掘与提升。自然资源的开发必须与文化资源的整合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形成双翼齐飞的气象。如何给天生丽质的海南岛注入意味深长的文化内涵,使之魅力倍增,成了海南人面临的重大问题。生活在岛上并沐浴着灿烂阳光的文化人,特别是受恩于海南的作家们,都应当互相勉励,并且有所作为。

The Status Quo and Prospect of Hainan Literature

KONG Jian
(Hainan Association of Writers,Haikou570203,China)

After development of two decades,a“literary contingent”has been built up in Hainan,of which many have exerted an extensive impact nationwide.While Hainan is now no longer a province with a poor literary basis and fame,it is still imbalanced in its social milieu for literary creation,for much leaves to be desired in the creation of novels themed on local subject matters.It remains a grave issue for writers in Hainan as to how to replenish picturesque Hainan with profou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Hainan;a literary contingent;local experiences;the new period

I 206.7

A

1674-5310(2010)-05-0083-04

2010-02-03

孔见(1960-),男,海南乐东人,海南省作家协会主席,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海南当代文学研究所兼职教授、研究员,研究方向:当代文学研究。

(责任编辑李 莉)

猜你喜欢
黎族海南作家
作家的画
黎族小伙闯“深海”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黎族母亲》等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