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翱翔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1)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作为根本任务。 而育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与服务育人3 者有机结合[1]才能实现。 后勤部门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师生学习、生活提供重要的服务保障,发挥着重要的服务育人功能,后勤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 因此,高校后勤服务部门应努力挖掘后勤服务的优势、充分发挥服务育人功能。
高校后勤部门为教学、科研以及师生生活提供重要的保障。 搞好服务是高校后勤工作的基本职责和核心任务,也是高校后勤工作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高校后勤部门必须真正把“三育人、三服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学校的发展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这就要求后勤工作不仅要遵循经济规律,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更要遵循教育规律,履行好育人职责。
加强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工作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的重要举措。 《意见》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六条基本原则,其中提到“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同时,文中指出“后勤服务人员要努力搞好后勤保障,为大学生办实事办好事, 使大学生在优质服务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要做好上述工作,离不开后勤的组织参与。
高校后勤工作与学生息息相关, 是一块资源肥厚的育人沃土。教室上课、食堂吃饭、寝室睡觉、超市购物、浴室洗澡、医院看病、校车乘坐等,这些都离不开后勤服务。 后勤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活质量,同样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高校后勤优质的服务、热情的态度、文明的风尚和模范的行为,会对学生道德情操、治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起到直接的渗透作用[2]。从这个角度讲,后勤服务是“没有讲台的课堂”,后勤工作者是“不上讲台的老师”。 后勤员工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寓育人于服务中,这种育人作用和地位不可小视。
优质服务是服务育人的基础。 高校后勤员工应当以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为目标, 不断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坚持服务标准,深入细致开展优质服务。 比如,教室是学习的地方,后勤员工应给学生提供一个安静清洁、明亮舒适的学习环境,使其能静心学习、增长知识。 宿舍是学生休息的“家”,后勤员工应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卫生、 温馨优雅的住宿环境,让其好好休息、调节放松。食堂是就餐的场所,后勤员工应为学生献上营养平衡、 美味可口的菜肴,使其尽兴而来、满意而归。 总之,高校后勤员工应当坚持以人为本,自觉地把“服务育人”贯穿到各项服务的全过程。
每一项服务都有一个过程。 在高校后勤工作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后勤员工都应有意识地开展育人工作,注重每个细节。 例如,校医院在为学生体检时,可给学生讲解养生保健、疾病预防常识。 在进行水电暖维修时,应主动给学生普及设备维修保养、安全使用知识。 餐厅服务员在出售饭菜时,可热情地向学生介绍菜点典故、烹调方法、营养搭配等。“于细微处见精神”。 在服务学生时,高校后勤员工通过细致入微的工作,往往能够传导出真诚的关爱之情,给学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高校后勤服务是一种有偿服务,价格自然成了突出而敏感的话题。 价格不合理,就会影响到后勤的形象。 笔者所在高校的后勤部门根据学生不同消费水平,设计出不同服务层次,制订了相应价格。 在物价大幅度上涨时,在确保服务“数量不减,质量不差,标准不变”基础上,规范采购,加强核算,降低成本,保持了物价稳定。 同时,充分考虑到家境贫寒学生的正常生活,食堂为困难学生提供低价菜、免费汤等。
形象服务是员工在服务过程中通过自身言谈举止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 员工不同的工作态度、仪容仪表、服务用语以及体态语言,都会给学生带来不同心理感受[3]。 即使在执行相关规定时,后勤员工如能彬彬有礼、以礼待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规范操作、按章办事,学生也会给予很大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这样,学生在得到服务的同时又能受到员工良好服务形象的熏陶,也有助于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默契。
学生大多是远离家乡来校求学的,生活中难免会一种依赖心理。 后勤工作人员应满腔热情、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他们,像良师益友一样关心他们的成长和进步,像父母兄姐一样把他们的温饱冷暖时刻挂在心头。 只有对学生爱得深,带着感情去做工作,服务才能想得周到、做得细致。 后勤部门除了平时要坚持关怀体贴学生外,还要善于抓住各种时机为学生排忧解难,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 例如:新生入学时,派车到车站、码头迎接;学生放假离校时,提前为学生代购车船票;学生患病时,供应一份病号饭;学生复习考试时,及早检修照明灯具;逢年过节时,食堂供应节日菜肴,等等。 虽说后勤服务不可代替政治思想教育,但真情的关怀、悉心的照顾,也可以让青年学生体会到高校后勤服务的温暖。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 在人的性格的形成过程中, 环境因素影响很大。 学生的主要活动范围是学校,校园环境质量对育人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从实用到艺术,从绿化、美化、净化到校园文化,都可以行“无言之教”,通过耳濡目染,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渗透性[4]。 后勤工作人员通过自己的劳动,绿化、美化校园,创造优雅、整洁、有序的校园环境,不仅能改变校园环境的小气候,起到避风防尘、降低噪声、调节气温、净化空气等生态作用,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不仅能提升大学生的品质修养,而且还可以激发大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在校园里快乐、舒适地生活,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笔者认为,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促进高校后勤员工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服务育人”功能的重要保证。 后勤部门只有抓好制度建设和执行环节,才可能行之有效约束后勤工作人员、教育引导学生。
(1)细化岗位职责,建立目标责任制,强化责任追究制。 后勤部门要重视员工的管理,坚持“职责明确、任务清楚、各司其职、协调配合、有条不紊”的原则,落实职责到岗到人,并坚持以有章可循、井然有序的管理影响人。
(2)明确项目服务规范,健全政务公开制度,保障学生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后勤部门应主动公布服务项目、时间、收费标准、原料采购以及人员变动等信息,使后勤服务透明化、可量化、能比较,便于学生衡量和选择。 这样做,能够充分体现了后勤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 比如,建立学生公寓、浴室、饮食服务及校园物业和医疗卫生等服务质量标准。 学生对照标准,既可以维护权利,又可以客观评价后勤服务绩效。 这样做,有助于推进后勤工作,提高师生的满意度。
(3)规范民主决策管理制度,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保障学生参与权与监督权。后勤部门应积极听取、广泛采纳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鼓励学生参与管理,主动接受师生监督。 比如,成立学生后勤管理监督委员会、组建伙食管理委员会、举办伙食价格听证会、建立学生接待日制度、组织学生跟车进行“阳光采购”、举办“3.15”维权日活动,设立总经理信箱,开设热线电话,等等。
社会实践是育人的重要环节,对于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 高校后勤部门通过自身资源的挖掘、整合,可提供相当多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实践锻炼。 比如,提供义务帮厨、医院义工、幼儿园支教、环卫绿化、治安执勤、公寓管理、主任助理等岗位,让学生参与实践锻炼,均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同时,高校后勤服务部门与社会上各行各业接触较多,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可想办法帮助大学生寻求校外社会实践机会,使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帮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
员工队伍建设是推动高校后勤部门服务育人工作的组织保障。 加强后勤队伍建设,关键在于培养和造就一支“团结、务实、高效、创新”的后勤服务队伍。
高校后勤部门应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遵循专兼结合原则,研究和制定加强后勤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吸引更多人员从事后勤工作。 在管理人员培养方面,应把工作表现突出的中青年干部及时充实到后勤工作的领导岗位;选送推荐一批踏实肯干、敢于创新、年富力强的后勤骨干进一步深造、学习考察或挂职锻炼,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 在业务培训方面,应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岗位服务技能。 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一方面让后勤干部职工在实践中学、在岗位上练,另一方面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地对广大职工进行系统业务知识培训[6]。 如举办短期培训班,开展知识讲座,举行或推荐参与岗位技能大练兵活动等。
结合市场经济发展和高校后勤改革的形势,高校后勤部门应进行经常性的形势政策和市场经济教育,让员工体验到危机感,引导员工树立竞争意识和质量意识。 应定期开展爱岗敬业主题教育,增强员工岗位责任感,培养职工的责任意识。积极培育后勤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增加凝聚力,在职工中形成奋发向上的集体荣誉感。
应妥善解决后勤正式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问题,鼓励他们安心本职工作。 在分配上,应制定合理的政策, 保证从事基本服务的临时工有相应的收入,以稳定队伍。 应建立专项评优奖励制度,定期评选、表彰服务育人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以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 高校后勤部门还应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定期或不定期对各项后勤工作进行考核检查,表彰先进、教育大家,树立典型、带动全体,从而推进“三服务、两育人”工作的深入开展。
综上所述,高校后勤基于教育,这是高校后勤服务不同于其他服务的特色,也是高校后勤服务的最终目的。 高校后勤部门应努力践行 “以人为本”思想,统筹规划,着眼于长远,不断开拓创新,用发展的眼光去开展工作。 只有充分发挥后勤工作的基本功能,努力提高后勤人员的自身素质,提高管理水平,优化服务,树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观念,才能全面促进学校素质教育,才能适应新时期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1] 候光明,冯序鹏. 中国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论丛[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8-41.
[2] 余晓征. 论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D]. 华中师范大学,2006.
[3] 黄世雄, 黄小波. 浅谈职业院校教学后勤工作[J]. 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1):110-113.
[4] 彭说龙.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概念解析[J]高教探索, 2005,(5):53-56.
[5] 许云昭. 认清形势 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J]. 高校理论战线,2005(4):32-35.
[6] 沈胜领. 浅析高校后勤实体相关知识管理的现状与建议[J]. 高校后勤研究,2010(01):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