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加紧布局

2010-04-11 11:45马武松
中国科技产业 2010年5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

■ 本刊记者 马武松

2009年9月下旬,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两天时间内先后召开3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座谈会,听取经济、科技领域专家学者和企业、行业协会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

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温家宝强调提出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此后,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点上,中央决策层面的共识逐渐形成;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相关决策部门积极酝酿制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谋求转型发展的地方政府开始争先恐后展开新一轮的区域产业发展竞争;嗅觉敏锐的PE/VC们也开始重点关注这一渐次明朗的投资机会,证券市场上的“科技股”、“概念股”受到特别青睐……

“新兴产业”提法由来已久,但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特别加上“战略性”的前缀,意味着决策层自上而下明确推动并寄予“调结构”厚望的政策意图十分明显。

逐渐清晰的“路线图”

去年9月份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个名词很快走到政策前台,出现在各级官员讲话、《政府工作报告》和相关部门重要文件中。其中,有几个重要时间节点,或可写入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大事记”。

2009年11月3日,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向首都科技界发表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长达1.2万字的讲话。

在中国,究竟什么样的产业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温家宝在讲话中对此做出了详细阐释:一是产品要有稳定并有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二是要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三是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据此,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涵盖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等领域。

2009年11月,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首先它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战略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和长远影响;其二,这些产业是着眼未来的,它必须具有能够成为一个国家未来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可能性。我们现在大力发展的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网络、生物技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产业等都属此范畴。”

在2009年12月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备受关注的新亮点。会议明确提出,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要“把推动自主创新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创新发展”……

从政府主要领导人的讲话到中央决策层形成共识,预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始进入具体操作层面。

2010年春节前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思路研究工作启动暨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在京召开。会上,国家发改委牵头成立了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部际小组,成员包括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等20个部委或单位负责人。其中,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任组长,副组长包括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科技部副部长杜占元、工信部副部长苗圩、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等。

此举标志着我国正式启动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研究工作。而这也正是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的明确要求:“抓紧研究提出培育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

这次会议还决定成立由张晓强任组长的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研究文件起草组,负责文件和规划起草工作。

所谓“文件和规划”,即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多部门参与起草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代拟稿)和被称为继四万亿投资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的又一轮刺激经济方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据悉,第一次协调小组会议后,部际小组就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包括区域调研、重点行业调研和政策问题专题调研的系列调研活动。

有媒体报道,4月22日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一位官员表示,国家发改委争取在今年上半年将代拟稿提交到国务院。此前,张晓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年内应该会出台。 另据了解,如果进展顺利,8月左右将会陆续出台已经划定为新兴产业振兴规划的单个振兴规划,而此前一直“难产”的《新能源规划》有望率先出台。

相信,这些文件和规划将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描绘出一张逐渐清晰的路线图。

部委与地方的行动

除在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部际小组框架内 “协同作战”之外,基于原有的政策路径,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也在各自发力:

在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展出的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发明的超级杂交水稻最新品种

国家发改委表示,将加大投入,在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启动实施一批带动作用强、市场前景好的重大工程和专项。此外,发改委还表示要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创业投资,使得产业基金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

财政部、科技部等也表示,将通过多方面举措,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比如财政部将加大资金投入,科技部则将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此外,在15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由工信部牵头和参与的就有8项,如重大节能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在此条件下,工信部相关人士也表示多个专项规划有望出台。

一个事实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时兴之前,他们就已出台多项扶持措施,鼓励其推广应用——

2009年1月,财政部与科技部推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程”,采取政府买单的方式,在全国13个大中城市推广。

2009年3月,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实施中国“太阳能屋顶计划”,推进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

2009年7月,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联合推出“金太阳示范工程”,以财政补助、科技支持和市场拉动方式,加快国内光伏发电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在国家相关部委纷纷表态的同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地位仍显举足轻重的地方政府,已表现出种种抢占区域发展制高点的新一轮热情。

江苏省2009年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年产值8600亿元,对全省规模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到35%。“要突出抓好新能源、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六大新兴产业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在2010年两会期间曾就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向媒体表示。

此前,江苏已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电网)、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六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按照规划,今后3年六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要翻一翻,成为江苏经济支柱和主要增长点。

2009年12月25日,继中关村科技园区之后,武汉东湖高新区成为第二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武汉有基础、有条件、有责任,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进入第一方阵!” 全国第二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获批给了武汉市市长阮成发不少信心。据了解,武汉市已经敲定了五大新兴产业的2015年发展目标,其中仅光电子信息产业将计划实现工业总产值3000亿元。

重庆市也明确提出,未来将重点发展七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到2015年产值可达到1.2万亿元,相当于目前重庆市工业产值的1.5倍。

今年2月22日,辽宁省提出依托传统产业转型开发新领域的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辽宁省新兴产业指导目录》,作为确认新兴产业和企业享受有关政策优惠的依据。按照规划,到2015年,辽宁新兴产业将比2009年翻两番,成为省内主导产业。据悉,在财政支出结构中,今年辽宁省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将给予40亿元的贴息。

从东部的江苏到中部的湖北再到西部的重庆、东北的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已在全国展开。

“调结构”的使命

2009年,以“保增长”为基调的中国经济,曾在“好”与“快”中艰难抉择。

“国家4万亿元投资中,有相当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大批重工业项目,使得钢铁、水泥等产能更加过剩,原有的经济结构更加失衡。目前转变经济结构,刻不容缓。”在今年4月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发改委副主任、战略性新兴产业文件和规划起草组组长张晓强直言。

201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已被赋予“调结构”的重任。

有一个事实似乎应引起注意:在国务院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后,国内个别地方出现了盲目跟风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经有18个省(市)提出要打造新能源基地,上百个城市提出把新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地方政府纷纷上马新兴产业规划,尤其是在新能源等领域。这会导致新一轮的产业重复和产能过剩。”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

前些年,我国的光伏、风电等产业领域就曾出现过“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的情况。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副会长马德秀分析说,新兴产业发展必须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形成持续创新能力。一些新兴产业在“大干快上”的同时,并未真正走出创新与高水平发展的新路。培育新兴产业的关键是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而不是低水平盲目扩张。“在营造发展环境方面,政府应推动产学研建立战略联盟,大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完善管理与激励相结合的制度环境,培养和造就大批创新创业人才。”马德秀同时建议。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具体落实,将涉及诸多前瞻性的课题研究和科技研发,需要政府支持的端口前移,加大在创新初始环节的鼓励和支持,这类资金来源可能将更倚重各级财政的直接投入。

无疑,由地方政府出面的大规模融资,政府引导资金的率先投入将是一个重要环节。

向来嗅觉灵敏的资本市场似乎对政府此类政策倾向早已有所反应。纵观去年以来的资本市场行情,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以及信息网络等代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相关个股,都已经被市场资金轮番挖掘一遍。

有投资人士分析,2009年以“保增长”为主,而2010年则是以“调结构”为基调,因此代表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行业某种程度上受到冷落,而代表新经济发展方向的行业和个股正被市场所追捧。2010年,仅创投及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的投资金额,就将有望高达50亿美元左右。

《规划》的酝酿和出台或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继过热的房地产之后,中国又一个引入资本大量流入的“凹地”,这也将为政府和社会资本找到更多出路,有效改善中国目前的投资结构。

后危机时代的全球攻略

有学者在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时认为,金融危机之所以在这个时间点上爆发,就是因为IT革命引起的新的经济增长的动力在逐步减低,但是与之相应的金融扩张却仍在继续。

实体经济创新不足与金融衍生工具等虚拟经济创新过度,被视为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成因,或可从世界主要国家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找到一些佐证:战略性新兴产业俨然已成为“后危机时代”的新宠儿,主要经济大国均给予前所未有的强有力政策支持。

美国奥巴马政府十分强调新能源、干细胞、航天航空、宽带网络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发展,期待着以新能源革命作为整个工业体系新的标志性转型驱动力,发动一场新的经济、技术、环境和社会的总体革命。

日本于2009年3月出台了为期3年的信息技术发展计划,侧重于促进IT技术在医疗、行政等领域的应用。同年4月,为配合第四次经济刺激计划推出了新增长策略,发展方向为环保型汽车、电力汽车、低碳排放、医疗与护理、文化旅游业、太阳能发电等。日本还制订了长期的战略方针“技术创新25”并加以实施,成为其长期发展战略和科技政策指南。

欧盟则重在提高“绿色技术”和其他高技术至全球领先水平,并决定在2013年之前投资1050亿欧元用于“绿色经济”的发展。

法国政府宣布将建立200亿欧元的“战略投资基金”,主要用于对能源、汽车、航空和防务等战略企业的投资与入股。

英国为了应对目前的经济衰退,启动了一项批量生产电动车、混合燃料车的“绿色振兴计划”,希望经济尽快以“低碳经济模式”从衰退中复苏。

德国政府批准了总额为5亿欧元的电动汽车研发计划预算,支持包括奔驰公司在内的3家研究伙伴,计划在2011 年实现锂电池的产业化生产,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

韩国制定《新增长动力规划及发展战略》,将绿色技术、尖端产业融合、高附加值服务三大领域共17项新兴产业确定为新增长动力。

这种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集体行动”,也正说明国际金融危机的出现改变了主要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对于经济服务化和金融化的一些基本立场,使其更加关注实体经济,希望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下一轮经济增长。

“国际金融危机后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各国走向经济复兴的选择和重点,这必将改变世界经济增长的轨迹和旧有的格局”,中国科技战略研究院产业科技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刘峰认为,从历次大的经济周期看,一般都以基本资源和能源改变、若干标志性新兴产业兴起为核心特征,随着科学技术在不同领域的新的重大突破,还会催生一系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曾数次错失科技发展重要机遇的中国,如今又赶上一次难得的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浪潮。置身世界科技新变局之中,中国正对被寄予“转变发展方式”厚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紧布局。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
陕西经济挺起“新支柱”——“数说陕西70年”之新兴产业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迎接“十三五”规划
党内民主:战略性的正能量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
全面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