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反环境下提高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

2010-04-10 16:02雷保中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0年4期
关键词:贸易出口产品

■雷保中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出口贸易越来越多地成为国外贸易保护主义实施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的目标,成为受双反调查最多的国家,调查范围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投资领域扩展,贸易摩擦从低价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扩展,从产品延伸到行业产业,直至政策制度层面。国际上针对中国的特别保障措施呈现上升态势,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大量经济损失和冲击。包括欧盟、美国等在内的许多国家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反倾销调查等贸易救济措施中视我国为非市场经济体。带有明显的不合理、不公平和歧视性。中国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由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美间贸易纠纷增加,2009年12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批准对中国产石油钢管征收约10%~16%的关税,涉及中国钢企90多家,金额27亿美元。中国连续三年成为全球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

我国屡遭国外双反指控的原因

1.国内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企业经营约束机制松弛,外贸经营秩序混乱,国内进出口企业各自为战,争夺出口市场竞相压价,价格一降再降,授人以柄导致反倾销;出口产品差别化水平低,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不高,集中在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形成过度竞争;国家鼓励出口政策的负面效应,许多出口企业在出口价格中预将出口退税等因素考虑进出口成本中,竞相压低出口价格;国内市场容量的增长赶不上生产能力的增长,导致产品积压,急需到国外市场消化;出口企业间缺乏有效组织,出口商会功能尚未健全,对违规企业缺乏有效制约,外国进口商容易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不断压低我出口价格。

2.国外贸易保护歧视性政策。一些国家在反倾销调查过程中,视中国为 “非市场经济国家”,对中国进口产品的成本认定适用所谓的 “替代国”或 “类比国”制度,选用替代国随意性非常大,常常选择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中国的国家作为替代国,导致中国被征收高额反倾销税或做出价格承诺、限制出口数量。

3.企业双反应诉不力。反倾销法规定,进行反倾销调查,被控方有权申辩和诉讼。企业如能积极应诉,尚有挽回可能。但在对华反倾销案中,我国至少有一半的企业不去应诉,直接导致反倾销案件的败诉。欧盟对我彩电征收44.6%的最终反倾销税是我国无一家彩电企业应诉。欧盟规定,不应诉企业,欧盟将根据所掌握情况做出不利于我国企业的决定,通常是被征收最高等级的反倾销税率。这与韩国彩电企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韩国三星、LG等企业积极应诉,制定周密应诉策略,向欧盟提供充分的依据,同时调整全球市场战略,纷纷到欧盟国家投资设厂,从而绕开反倾销壁垒。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主体。应对双反环境,企业作为是关键,要提高企业自身素质,切实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1.提高质量,强化品牌,改变产品形象。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生产技术提高,国内消费结构和消费层次发生巨大变化。产品质量、包装、售后服务等为消费者重视。价格不再是唯一重要的竞争手段。中国企业应抓住机会,结合企业资源大幅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后期服务,建立自己品牌,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应使用国际质量标准,通过建立品牌形象加大产品附加值。中国企业要努力走出低质低价,通过低价格竞争力的低谷。

2.以企业创新能力为核心,提高科技创新和自主品牌对企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力。以企业为主体,促进产学研结合,产业链整合同时加强对广大企业公共服务。重点在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信息化以及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绿色环保,加快高新技术,加强人力资源培训,促进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和科研成果向商品产品转化能力。

3.加强合作,以销定产。预防双反发生,要研究国际市场,加强产品设计,先有市场后有产品,迎合国外市场的需求。企业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发市场避免盲目生产,有效地开拓国际市场,减少国外反倾销投诉。有资源的企业可利用到当地市场投资建厂按需生产,绕过障碍。

4.运用国际标准,健全管理制度,健全商务档案。遭受国外反倾销,倾销调查部门注重就是资料证据,资料越丰富,胜诉的机会就越大,资料缺乏可能直接导致败诉。出口企业应按国际标准健全管理制度,健全商务档案,包括公司的各种协议合同、商务信函、收支票据等。一旦发生诉讼,就可在较短时间内备齐资料。

5.做好国际贸易摩擦预防与应对工作。建立外贸预警体系,将防范贸易摩擦预制前移。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建立完善调查评估机制和预警机制。企业国际化过程中,伴有不确定的各类风险。企业要重新考量自己的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建立信用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增设预警部门,针对出口国家各方面动态,客户有关情况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完善信用风险管理的约束机制,常规管理约束机制主要是对外签约和使用资金两大环节,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约束机制应延伸对外出口国家可能出现的国家风险、政治风险进行评估;从对客户的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延伸对出口国调查和评估。通过信息服务平台和外贸预警点发布预警信息,帮助企业提前做好贸易摩擦的防范和应对准备。动员涉案企业应对国外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有所作为,如成功应对欧盟对中国出口镀锌板反倾销调查,使欧盟最大一起对华反倾销案以无措施告终,保住了涉案钢铁产品稳定输往欧盟市场,促使南非终止对我国不锈钢洗涤槽反补贴调查,是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实施的首例反补贴案。对企业而言,涉案的是企业主要产品,放弃应诉就等于放弃市场,对企业发展十分不利。

6.应对双反调查企业设好防火墙。企业遭受国外反倾销反补贴,削弱了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些产品被逐出进口国市场。反倾销反补贴措施是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用于保护国内产业的重要手段,但不排除一些国家利用某些贸易纠纷案件,把反倾销、反补贴作为贸易保护的工具,把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作为 “非市场经济国家”,采用不公平方式保护,中国是受害较大的国家之一。因此,作为中国企业,尤其是出口型企业,必须慎重对待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一方面要防止调查案件的发生,另一方面要积极应对已经立案的调查。做到事前预防,事中应对。制定合理出口策略和定价策略对于贸易摩擦应提前预防。有效预防和应对贸易纠纷,使企业的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

7.灵活运用金融工具。外贸企业转型要增强金融意识。企业要灵活运用出口信用保险,增加产业国际竞争力。出口信用保险作为国家支持本国企业对外贸易和海外投资的政策性金融工具,能够帮助企业有效规避国际贸易信用风险,帮助企业建立竞争优势。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积极配合国家外贸、产业等政策,支持中国企业对外出口与投资,并在出口融资、信用咨询和应收账款管理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便捷的服务;出口信用保险能发挥经济补偿功能和风险预警功能,促进企业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提高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面对突如其来的贸易保护风险,从技术上能保证企业顺利过关。出口信用保险能通过帮助企业承担风险,让企业大胆开拓市场。

8.强化法律意识,提高企业应诉的主动性。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发展要关注国际市场变化,了解国际规则,运用这些贸易规则措施,维护自己的权益。高度重视贸易摩擦的影响,在产品遭遇贸易摩擦时要积极应诉,敢于应诉,维护自己的权益;发现低价进口产品对自己有冲击时,要及时申请救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企业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国际贸易知识,强化自我保护和自我发展意识。面对国外反倾销指控和调查时,相关的企业都应积极参与并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竞争的激烈国际市场中求得生存与发展。最近厦门姚明织带饰品有限公司收到美国商务部的初裁结果,在15家中国内地和台湾应诉企业名单中,姚明织带以 “零”关税成绩获得初裁应诉成功,放弃应诉的另一家企业获得231.4%的惩罚性关税,其余13家企业均被裁定为115.70%的倾销税率。2009年7月,美国比威客·奥弗瑞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狮子绸带公司向美国商务部提出申请,对上述涉案产品进行立案,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中国内地的带织边窄幅织带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对原产于台湾地区的带织边窄幅织带进行反倾销调查。

9.建立完善行业协会。反倾销案件复杂,仅凭单个企业的力量难以胜任,在应对国外反倾销时,行业内的主要企业联合其他企业更有效,要重视行业协会等组织的建设。行业协会反倾销的职能有:动员涉案企业参加应诉;组织召开应诉会议;负责本行业产品出口价格的协调,维护出口秩序;参加本行业损害调查等。在对外应诉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发挥商会、行业协会作用,在预防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中可以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在信息收集、沟通渠道等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密切跟踪国内外市场走向,及时向企业提供反倾销反补贴预警信息,商会或行业协会还可以主动与有反倾销反补贴应诉代理经验的律师事务所建立合作关系,向企业提供法律咨询,督促企业完善销售及财务数据,应对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提高我国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企业要在金融危机中寻找机会,积极采取创新的产品、品牌和成本策略,提高企业的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加大改革步伐

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低端制造向高端研发、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的转变,切实提高我国企业和产品的科技实力与科技含量,增加企业产品的效益与附加值,培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增强企业应对贸易保护的能力。调整竞争策略,提高技术创新和培育自主品牌的能力,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以质取胜。

2.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创新是构建核心竞争力的支撑,是品牌建设的基础,也是开拓市场的利器。真正提高自己产品的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企业应加大研究与开发的资金投入,充分挖掘企业人才的潜力,鼓励进行科学研究和新产品的开发。加强研发力量的投入,在产品中融入创新元素,提高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3.强化企业经营管理。出口企业应注重加强内部管理、尽可能从各方面、各个环节降低管理成本。此外还要注意不能只凭依靠出口退税来实现盈利的目的,要意识到关键还是要从企业内部自身抓起,加大改革力度、勤练内功,进行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注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出口效益。

4.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企业要选择适当的贸易方式,延伸贸易链条,通过对外投资,实现产地多元化,加强国际间经济技术合作,开拓企业国际市场,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规避贸易壁垒,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为主导产业升级创造条件。

5.优化产业结构。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高能耗、高投入、高污染产业比重过大,低端制造业比重过大,无效或低效企业比重过大等,不利于企业的市场竞争,容易受到贸易争端的冲击。必须通过淘汰落后产能、落后企业、落后产品等手段,提高我国企业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提高我国企业的投入产出能力和经济效益,从而有效应对各种贸易争端行为。

6.加快产业升级。对传统生产技术进行全面改造,从技术、管理、生产工艺、生产流程、核算方式、市场营销手段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更新和提高;加快新兴科研技术的发展,加大新能源、新材料的投资和开发力度,要高起点研发、高起点运用、高起点生产,切忌低水平引进、低水平重复。实现产品升级换代。只有加快实现产品更新换代,才能加大利润空间。加大力度培养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提高高附加值产品在出口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提高产品的技术和质量水平,提升科技含量。对国家鼓励出口的产品进行技术改造、产品创新、品牌建设等。

7.加强行业内团结和合作。共同保护行业利益,减少当前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通过有关部门和各种组织加强内部联系,制定统一的产品标准和价格水平;企业自身要严格自律,确保公平竞争。各企业根据各自优势,互相合作,发挥彼此的优势,延长产品价值链,共同改变低价竞销、以量取胜的经营方式,增强国际议价能力,提高商务谈判水平,利用商务谈判技巧提高销售利润。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中的协调职能,提高行业协会在企业中的威信,加强、规范行业协会的建设,使行业协会成为服务性、协调、自律性、能够切实代表企业利益的组织。

8.建立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防御体系。应对贸易摩擦,企业应加强应对贸易摩擦的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WTO、国际法等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储备;建立企业国际商业信息收集、分析体系,及时为企业提供世界各国市场的准确信息和国外行业、市场发展的动向;建立健全世界市场的应对贸易摩擦预警系统,及时提供各市场国政府的贸易政策动向,提前防御;通过宣传、教育及政策性的引导调动企业应诉的积极性,形成以企业为主体,行业协会为依托,各方积极参与的应对体系。

猜你喜欢
贸易出口产品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贸易统计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新产品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