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花秀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长沙4100 06)
新的贸易形势与出口企业应对策略
詹花秀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长沙4100 06)
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为了减轻危机的影响,缓解国内就业压力,纷纷采取更为严厉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我国面对更多的贸易壁垒和更为严峻的贸易形势。应对新的关税及技术壁垒,出口企业应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建立多元化的出口贸易市场结构;实施“走出去”战略以绕过贸易壁垒;从竞争激烈的传统产品贸易转向技术、服务贸易。
出口贸易;出口企业;技术壁垒;绿色壁垒;人民币升值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在全世界蔓延,使各国经济发展趋缓甚至出现负增长,为了减轻危机的影响,缓解国内就业压力,许多国家纷纷采取更为严厉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这对中国这样一个出口依存度极高的贸易大国(中国是世界第三大贸易实体和第二大出口国)来说,无疑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至今,这种影响还在延续,据中国海关统计显示,2009年1至11月,中国对外贸易累计进出口总值19640亿美元,同比下降17.5%。其中出口10709.8亿美元,同比下降18.8%;进口8930.2亿美元,同比下降15.8%。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779.6亿美元,同比减少30.6%。[1]面对新的贸易形势,出口企业何去何从?200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0年中国将努力促进出口稳步回升,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在保持外需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提高出口产品档次、附加值、竞争力。笔者认为,对于出口企业来说,要认清当前的贸易形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在近期促进出口回升的同时,要采取长远的贸易发展战略。
在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贸易保护手段大致经历了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存在于二战以前的几百年,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是关税;第二种形式存在于1948年至今,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是以配额和许可证为代表的数量限制;第三种形式主要是进入21世纪以来的时期,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是技术与环境措施。目前,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综合利用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其它一些手段来影响对外贸易。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措施更趋多样化,保护手段也逐步由传统的关税壁垒和反倾销措施向技术壁垒、知识产权保护、绿色壁垒等手段演变,欧美等发达国家还开始利用所谓的非市场经济地位、特保条款等措施针对我国实施不公平贸易手段。使我国的出口企业面对新的贸易形势与更大压力。具体表现在:
特殊保障措施即“特保条款”,是指WTO法律体制内除GATT第十九条和《保障措施协定》规定的一般保障条款外的所有特殊保障条款的总称。特保条款又分为适用于所有WTO成员的“特殊保障措施条款”和适用于特定成员的“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措施”与“纺织品过渡性保障措施”条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6条,中国产品在出口有关WTO成员国时,如果数量增加幅度过大,以至于对这些成员的相关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构成“严重损害威胁”时,这些WTO成员可单独针对中国产品采取保障措施,这一规定的实施期限为2001年12月11日至2013年12月11日。反倾销、反补贴针对的是不公平贸易行为,而特殊保障条款的适用完全可以针对公平贸易行为,所以,我国出口产品完全可能是在公平竞争的情况下被他国实施特殊保障措施。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时期,欧美一些国家,充分强化特殊保护条款来阻止我国产品出口。目前,遭遇特保调查的有轮胎、钢铁、鞋等。美国政府于2009年9月11日不顾中国方面和美国业者的强烈反对,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在原来4%的关税基础上,今后三年将分别加征35%、30%和25%的附加关税。这一特保措施于2009年9月26日正式生效。继而,印度、巴西等许多国家都开展了对我国产品的特保调查。
碳税是针对二氧化碳的排放征收的一种税。碳关税,就是对高耗能产品的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一些发达国家提出要对别国产品征收“碳关税”,是以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他们的主要解释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他们将对国内企业在二氧化碳排放上设定限额,超出限额部分企业需要支付“排放成本”,而许多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对本国的企业采取类似的措施,为消除由此导致的不公平竞争,将对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2]2009年12月,联合国全球气候变化会议的召开,关于二氧化碳减排的提出,“碳关税”提上议事日程,特别是2009年以来,法国等国提议2010年将向国外进口商品征收碳关税。因此,碳关税对我国的影响日益临近。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很快就会受到直接的影响。在中国工业经济高速发展的态势下,如果征收碳关税,二氧化碳的排放大户如钢铁等行业,将会首当其冲。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或区域组织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检疫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制定相应的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等标准,旨在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由此形成的技术壁垒,能达到提高进口产品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现在,世界各国除了采取WTO的技术性贸易措施(TBT)外,大都建立了一套自己的标准。二战后,发达国家对许多制成品在进口时规定了严格的甚至繁琐的技术标准,如今,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各种技术壁垒日渐复杂。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企业的影响,除了因达不到进口国的技术标准无法出口外,还表现在对产品竞争力的影响。一是企业为改进技术、采取环保措施及为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的投入都直接增加了产品成本,从而丧失了产品价格优势,削弱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二是国内缺乏先进的测试设备,进口大量设备增加了出口企业成本;三是企业为获取相关认证的费用也相应增加了产品成本。[3]据国家商务部统计,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有2/3的出口企业遭遇了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有2/5的出口产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每年我国受技术性贸易壁垒造成的损失达200亿美元左右。[4]
目前,技术壁垒的复杂化表现在:
2009年起,欧美、印尼、新西兰等国对玩具、鞋服等产品纷纷开始实行多项进口新规定。如新西兰针对儿童睡衣的标签出台新法规,于2009年4月1日起实施,新法规对儿童睡衣的标签提出更为严苛的要求。除了鞋和服装,部分国家对玩具进口也有新规定。欧盟在原来的《玩具安全指令》基础上做出了修改,明确禁止使用含有致癌物质或有毒的材料。根据日本政府公布的相关议案,日本将于4月1日实施“长期使用产品安全检修、标示制度”,届时,无标示的相关产品出口到日本将受到限制。又如,2008年2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修订的《器具标签法规》的最终规定获得通过,该法规对有效标签的设计、内容和标签贴放位置等方面进行了修订并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是纺织服装、鞋类、玩具等产品的出口大国,因此,这些新规将对我国出口构成较大影响。
绿色壁垒作为技术壁垒的一种,其作用日益扩大。绿色壁垒是一种指那些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直接或间接采用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现在,绿色壁垒中的强制性技术标准日益增多,如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皮革的PCP残留量、陶瓷产品的铅含量、汽油中的含铅量、烟草中的有机氯含量、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用于包装的物料的可回收利用指标、保护臭氧层的受控物质用量、服装纺织品的染料指标等。一些国家限制污染环境的包装品进口。由于塑料包装往往成为进口国难以处理的垃圾,有的木质包装带有病虫害,污染其生态环境,所以国际间因产品包装污染引发的市场准入纠纷日益增加。
同时,绿色壁垒已不限于对商品本身的品质的要求,而是已延伸至生产加工过程及相关生态环境。例如,GATT第20条(g)就把与国内限制生产与消费的措施相配合,为有效保护可能用竭的天然资源的有关措施作为“一般例外”条款对待,限制其生产方式破坏生产国的天然资源的产品的出口和进口。欧盟及其成员国目前正在制定新法规,提高电视机产品(包括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显像管电视等)的能耗标准。欧盟可能以能耗过高等理由,禁止在欧洲地区销售等离子电视机。
如今,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多地以知识产权作为支撑,或直接以知识产权构筑技术性贸易壁垒。资料显示,在高科技领域,美国、日本拥有的专利占世界专利总量的90%左右,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仅仅占10%,高昂的专利使用费成为困扰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美国以保护知识产权为主要目标的“337调查”个案明显增多,中国已成为被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日本丰田汽车公司起诉吉利集团侵犯其汽车设计的知识产权,通用大宇汽车公司起诉中国奇瑞公司涉嫌抄袭其汽车产品设计等。[5]可以预测,面对中国企业的快速成长,跨国公司将越来越频繁地以保护知识产权的名义来谋求市场垄断,以维护自身利益。中国作为一个自主知识产权较少的国家,在这方面将受到较大影响。
人民币升值预期也将给企业经营带来潜在风险,汇率变动将成为外贸企业的最大的不可控因素。因为次贷危机,美联储不断降低利率,美元不断走软,对人民币汇率已经产生了升值的压力。美国是全球原料及商品的最大消费国,美元贬值的间接结果就是美国消费价格的上涨,尤其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这无疑向我国输入了通货膨胀,我国政府将被迫采取紧缩政策,导致汇率价差进一步扩大,影响我国出口产品的相对竞争力。而且,美参众两院还相继出台针对我国汇率问题的议案,要求美国政府对通过“汇率失调”而获取对美国大量贸易顺差的国家进行制裁。同时,经济低迷时期,印尼、俄罗斯、巴西等多个国家纷纷采取货币贬值策略,保护本国市场,事实上在变相削弱中国制造的优势,中国的产品竞争力受到一定程度削弱,出口受到较大影响。[6]
一方面,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也将上升,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融资成本上升。而鉴于我国生产低端产品的现状,企业接单价格低的现状并未明显改善,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同时,全球性的贸易,尤其是远距离的跨国贸易,运输成本严重受制于石油价格,中国的出口增长如果寄望于欧美贸易,那么将受到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面临运输成本上升压力。成本上升导致一些出口企业微利甚至无利润和难以为继。
我国出口贸易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价格低廉;以低端产品为主,企业技术水平不高,缺少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对出口国的市场信息把握不准确、不及时。同时,我国出口贸易以加工贸易为主,而加工贸易又以外资企业为主,并普遍存在技术含量不高、国内产业链较短、与当地产业的关联效应较小、加大国内能源与环境的压力、“国货”复进口等等问题。[7]这些都是出口贸易受阻、效益不高的主观因素。所以,我国出口企业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适应出口需求。企业作为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主体,要降低初级产品与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应尽快提高技术创新和培育自主品牌的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变“以廉取胜”为“以质取胜”。不断地推动技术革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努力达到国际上的认证标准。产品的科技含量越高,受市场不利因素的影响越小,竞争力越强,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也就越少。其次,学习和借鉴其它国家先进的管理制度,提高技术管理水平。一是积极参与国际标准认证,获得国际通行证。企业可以将ISO9000、ISO14000等管理标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出适合自身的管理方法,从制度上保证产品的质量品质和环保品质。二是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管理队伍,研究了解《TBT协议》及各国关于本企业产品的各种标准。因技术性贸易壁垒而发生的贸易纠纷时,应积极提交WTO争端解决机构,充分运用WTO的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非歧视原则和《技术贸易壁垒协定》的例外条款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三是积极推进我国政府参加国际标准化机构或体系,参与有关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协调工作;积极推动我国与其他WTO成员之间相互认证方面的协商与谈判。
我国目前的出口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等市场,受发达经济体经济波动及美元汇率影响相当大。出口过于集中,使欧美国家掌握了主动权,动不动就对中国产品进行制裁。因此,构建合理出口区域结构是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我国要积极拓展欧美以外的出口市场,包括印度、巴西、阿根廷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稀释欧美国家进口调整对我国出口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促使出口区域结构更加多元化,构建我国出口稳定增长的基础。美国商务部把世界上增长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中国、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印度、印尼、韩国、波兰、土耳其和南非等10个国家评为“新兴大市场”。据预测,到2010年,这些新兴大市场国家进口将占世界总进口的1/4以上,墨西哥、阿根廷等9个国家应该是我国今后积极开发的新兴大市场。同时,要努力拓展暂时还不成熟的市场。我国物美价廉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非洲等落后国家和地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要学会在尚不成熟的市场中发现机会,扩大出口。[8]
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除了利用当地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绕过贸易壁垒,实现当地生产当地销售。当前西方国家金融动荡、信用收缩、市场流动性紧张,部分企业陷入暂时困境,这就增强了出售意愿,降低了企业估值,给我国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并购机会。我国企业应借助这次危机,继续加大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力度。这时,如果我国企业借助对外投资收购成功的国外品牌,借助其强大的国际营销网络和研发能力,整合国外优质资源为我所用,将会极大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并为出口贸易开辟一条稳定的途径。
近年来,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贸易增势迅猛,尤其是服务外包迅速发展。在传统产品的国际市场需求增长有限的情况下,高新技术产品已经成为国际贸易新的增长点。服务外包就是指企业为了将有限资源专注于其核心竞争力,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利用外部专业服务商的知识劳动力,来完成原来由企业内部完成的工作,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企业对市场环境迅速应变能力并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服务模式。WTO的《服务贸易总协定》将服务分为12个部门,即商务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和相关工程服务、分销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服务、旅游服务、娱乐文化和体育服务、运输服务、其他服务。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遍存在及广泛应用,服务外包得到蓬勃发展。20世纪70年代初,服务业仅占世界外国直接投资存量的25%,90年代还不到一半,而2002年已上升到60%左右,同期制造业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存量的比重则由42%降至34%。[9]在传统产品出口困难、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我们应瞄准新兴行业和市场,在新的行业占领制高点,大力发展技术、服务贸易。
[1]出口形势如期好转,进口首现同比增长[DB/OL].新浪财经网,2009-12-14.
[2]韩志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碳关税交锋[DB/OL].中国广播网,2009-12-11.
[3]刘淑琪.绿色贸易壁垒及发展的新趋势[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9,(9).
[4]袁志明.论构建我国TBT整体应对机制体系[J].国际经贸探索2007,(2).
[5]马有才等.基于自主创新的高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商业研究,2007,(7).
[6]李细满.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J].商业时代,2008,(15).
[7]傅钧文.加工贸易发展战略及中国的选择[J].世界经济研究,2008,(7).
[8]程慧芳.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分析[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9]武力超.服务外包研究综述[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
F7
A
1004-3160(2010)02-0114-04
2009-12-22
詹花秀,女,湖南桃江人,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秦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