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以人为本”说

2010-04-10 01:23沈建
共产党员(辽宁) 2010年20期
关键词:民本若想齐桓公

“以人为本”一词最早出自战国至西汉年间成书的《管子》一书。原文如下:“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管子,名夷吾,字仲,安徽颍上人。春秋初期政治家。

管仲曾告诫齐桓公:若想成就霸业,“则必从其本事矣”。齐桓公追问:“敢问何谓其本?”管仲回答:“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管子·牧民》开宗明义就说:“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民贫则难治。”所以管仲主张:“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管仲把安民、顺民、利民、惠民、富民政策作为治国的核心内容,不遗余力地推荐给齐桓公。管仲当了齐国宰相之后,齐桓公曾多次问政于管仲。桓公问:若想修明政治,利行天下,应该从何做起?管仲答曰:“始于爱民”。并提出许多具体措施。这其中就有最著名的以赡养老人、抚育幼儿、抚恤孤儿、供养残疾、照顾鳏寡、慰问病人、救助贫困、安抚烈属等九项措施为内容的“九惠之教”。“一曰老老,二曰慈幼,三曰恤孤,四曰养疾,五曰合独,六曰问疾,七曰通穷,八曰振困,九曰接绝。”例如赡养老人规定,国和都邑要设有敬老事务的官员。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一个儿子可以免征兵役;政府保证每三个月给他们一次肉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两个儿子可以免征赋税;每月给他们一次肉吃。九十岁以上的老人,所有的儿子都可以免征役赋,保证他们每天有肉吃;如果人死了国家还可以提供棺椁。结果齐国实行管仲的这些措施后,使齐国人才济济,国力日盛,为齐桓公日后称雄奠定了基础。

管仲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首次最深刻、明确地表述的民本思想内涵。尽管当时正处于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历史变革中,出现了以孔子的“仁者爱人”、墨子的“兼爱”、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民水君舟”等思想为代表的民本、人本主义思潮,但管仲的以人为本思想,作为这股思潮的先驱和渊源,开一代历史先河。

猜你喜欢
民本若想齐桓公
“两元保险”背后的民本思维——西安交大教授王立剑:风险管理再添一筹
韩庆成导读
兜底治疫
写信
齐桓公遇委蛇
齐桓公大败山戎
今天和明天
齐桓公:交际中的人格魅力
齐桓公:缘何能成为“五霸之首”
失去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