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在国内外都是一个热点问题。为了进一步澄清是非,解除疑惑,更好地理解和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精神,请您谈谈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的认识与判断。目前,有这样一种认识,认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陈宝生:判断政治体制改革是不是滞后,最根本的要看政治体制是不是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基础变化的要求。从这30多年我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和经济基础巨大而良性的变化来看,30多年来我国政治体制及其改革总体上是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基础变化的要求的,这一点不容否认。产生“政治体制改革滞后”这种看法我认为有两方面原因:一个原因就是政治体制改革走到今天这一步,在我们的政治体制内部仍然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问题,还有一些具体制度和机制需要我们进一步改革。属于这方面的内容,是我们下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需要去解决的问题。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这个问题也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总的精神就是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任务,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将会一如既往地积极稳妥推进,因为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是我们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没有停下来的理由,也没有放慢速度的理由。
产生这种误解的第二个原因,来自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基本内涵理解上的差异。我们所说的政治体制改革,不是把我们原来所建立的制度推倒重建,不是完全照搬别人的东西,而是在原有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基础上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所谓“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可以这样概括:一是巩固发展行之有效的。比如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等,要继续巩固发展。二是补充完善欠缺的。三是调整改革过时的。就是我们原来的制度里面有一些是传统社会制度留下的不适应现代社会的东西都需要将其调整改革掉。四是学习借鉴别人的。就是说政治体制改革也要打开大门,学习当今世界在执政、治国、管理社会、推进民主建设方面一切有利于我们基本制度巩固、适应我们发展阶段的好的做法。五是探索创造自己的。就是要适应中国发展的需要,适应当今世界政治文明发展的需要,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样的原则,来探索创造一些新的形式,开拓一些新的内容。总之,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又要积极稳妥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