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群,刘满光
(1.邢台市林业局森防站,河北 邢台 054000;2.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桃小食心虫又名桃小食蛾、桃食卷叶蛾、桃蛀果蛾等,简称"桃小",以幼虫蛀果为害。主要为害苹果、梨、枣、山楂、桃、李、杏等。在果树产区普遍发生,尤其大枣产区为害严重,一般虫果率在50%~70%,严重影响枣的品质和产量。
枣桃小食心虫以幼虫危害果实,多从果实顶部蛀入,2~3d后入果处流出水珠状胶液,而后变干成白色腊状物留在蛀孔处,随果实增大膨大变成褐色小点,周围稍凹陷。幼虫蛀入果心,在枣核周围蛀食果肉,边吃边排泄,核周围都是虫粪,虫果外形无明显变化。后期虫枣出现片红,并稍凹陷皱缩,老幼虫多从此处蛀一侧孔脱出,有的虫枣皱缩脱落。第2代为害枣果多在8~9月,此期枣果已接近成熟,在树上不易区别,采收时部分幼虫尚未脱出。蛀入孔一般是个小褐点,果形不变。核周围约1~3mm处果肉被食空,装满虫粪,即所谓“豆沙馅”。
桃小食心虫在河北一带每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结一扁圆形似黄豆大小的冬茧越冬。越冬茧大都集中分布距树干1m的土中,深度一般不超过12cm,多集中在3cm左右。在近树干处最多,山地枣园越冬茧在树下石块、土块、杂草缝中较多。越冬代幼虫在翌年5月下旬后开始出土,出土盛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出土后多在树冠下荫蔽处(如靠近树干的石块和土块下,裸露在地面的果树老根和杂草根旁)做夏茧并在其中化蛹。成虫无趋光性和趋化性,但趋异性强,可用桃小性诱剂诱杀和测报。越冬代成虫,羽化后经1~3d产卵,卵多产在叶片背面和果实梗洼、萼洼处,绝大多数卵产在枣叶背面近叶柄中脉处。每只雌虫产卵50粒左右,多者达200粒以上。初孵幼虫先在果面上爬行数十分钟到数小时,选择适当的部位,咬破果皮,然后蛀入果中,1虫只危害1果,无转果危害习性。第1代幼虫在果实中历期为20d左右。老熟后多在近果顶处咬一圆形孔脱果。脱果早的在地面作夏茧化蛹,羽化,交尾产卵,发生第2代,继续蛀果危害,9月中下旬陆续脱果入土做冬茧越冬。
桃小的发生与温、湿度关系密切。越冬幼虫出土始期,当旬平均气温达到16.9℃、地温达到19.7℃时,幼虫出土早晚和数量与降水有关,天旱年份出土晚、数量少。若这期间雨水大,每次雨后则出现一个出土高峰。温度在21~27℃,相对湿度在75%以上,对成虫的繁殖有利;高温、干燥对成虫的繁殖不利,长期下雨或暴风雨抑制成虫的活动和产卵。
3.1.1 搞好枣园卫生 在幼虫出土和脱果前,清除树盘内的杂草及其它覆盖物,及时摘除虫果,捡拾落果;并带出果园集中处理,减少越冬虫源基数。
3.1.2 扬土晒茧 在秋冬季或早春,将距树干1m的范围、深12cm的表土扬开于地表,使越冬茧受冻而死或被鸟啄食,此法可使虫茧死亡90%以上。
3.1.3 培土压茧 在越冬幼虫出土盛期,在树干1.2m内压6cm左右新土,并拍实,可压死夏茧中的幼虫和蛹。
3.1.4 地膜覆盖 在越冬幼虫出土前,用宽幅地膜覆盖在树盘1.2m地面上,防止越冬代成虫飞出产卵,如与地面药剂防治相结合,效果更好。
3.1.5 筛除冬茧 用直径2.5mm的筛子筛除距树干1m,深12cm范围内土壤中的冬茧。
3.2.1 放蜂防治 桃小食心虫的寄生蜂有好几种,尤以桃小甲腹茧蜂和中国齿腿姬蜂的寄生率较高。桃小甲腹茧蜂产卵在桃小卵内,以幼虫寄生在桃小幼虫体内,当桃小越冬幼虫出土做茧后被食尽。因此可在越冬代成虫发生盛期,释放桃小寄生蜂。
3.2.2 细菌防治 幼虫初孵期,喷施细菌性农药(BT乳剂),使桃小罹病死亡。
3.2.3 性诱剂防治 自5月中旬,在园内悬挂桃小性诱捕器,直接诱杀越冬代成虫。667m2悬挂1个即可。
要在桃小性诱剂监测基础上,抓最佳防治期用药。园内每隔30m悬挂桃小性诱捕器1个,当诱到第1头雄蛾时,正是幼虫出土盛期,是地面用药最佳时期;在第1个蛾峰后5~7d是第1代卵盛期末到孵化初期,在第2个蛾峰后3~7d为第2代卵盛期末和孵化初期,进行树上喷药。
3.3.1 地面防治 用15%乐斯本颗粒剂2kg或50%辛硫磷乳油500g与细土15~25kg充分混合,均匀地撒在树干下地面,用手耙将药土与土壤混合、整平。乐斯本使用1次即可;辛硫磷应连施2~3次。地面喷药:用48%乐斯本乳油300~500倍液,在越冬幼虫出土前喷湿地面,耙松地表即可。
3.3.2 树上防治 防治适期为幼虫初孵期。喷施48%乐斯本乳油1000~1500倍液,对卵和初孵幼虫有强烈的触杀作用;也可选用25%灭幼脲3号1500~2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7d后再喷1次,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