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动物园自然生态型展区设计

2010-04-09 11:28:50于延军
河北林业科技 2010年4期
关键词:饲养员栖息地展区

于延军

(邢台市园林局,河北 邢台 054001)

浅议动物园自然生态型展区设计

于延军

(邢台市园林局,河北 邢台 054001)

该文提出了对动物园展区设计要顺从使用者需求,结合动物自然行为和栖息地特征以及平衡动物与游客,动物与饲养员之间的需求,重视植物的使用等设计思路进行探讨,为增加展区丰容度,使动物能展示自然行为及社会交往互动,同时对游客提供多重感官的兴奋体验,从而实现动物园的保护和教育目标。也对未来该如何创建更多的成功展区提供一些思路。

动物园;自然生态;展区设计

动物园的定位首先应该是公园,具有公园性质的同时,又多出动物展示的功能。综合来看,动物园的四大功能:保护、教育、研究、娱乐,其落脚点是动物保护研究和科普教育,这些功能决定了动物园的公益性质。即动物园承担着向全社会进行环境教育保护的任务,因此在动物园的动物展区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必须为适应和满足这些目标服务。

1 背景

1.1 建设自然生态型展区是游览者的需要

随着人们对自身生存环境的日益重视和生态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保护人类和动物生存环境的重要性。城市动物园过去那种铁笼圈养式的封闭、半封闭的几十年不变的展出方式,不仅对游客失去了吸引力,也不符合当前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的环保主题。游人需要对动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希望能够更贴近野生动物、贴近自然,提高观赏动物的效果。进一步树立动物园动物与游人一样同属大自然成员的观念,继而将宣传保护动物、保护自然、保护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变为自发行动。

1.2 展区建设向丰富化、生态型发展是行业的要求

世界动物园和水族馆协会对展区标准的要求:所有的展区必须有允许动物施展其自然行为的足够大面积和体积。围栏必须包含有充足的,允许动物行为丰富化的、允许动物施展其自然行为的配套设施。动物应该拥有其可以退避和独处的区域。

从21世纪开始,全世界的动物园展区设计是处于涉及生态学的小生境的主题展览的发展阶段;现正逐步向模拟动物的自然栖息地及混合种类展区的创造发展。

2 设计思路必须以顺从使用者的需要为主线

2.1 首先是考虑物种的自然生态习性和栖息地特征

如开始为鸟类计划一个展区时应该提出诸如:这类鸟是一种掠夺者还是被掠夺者?其摄取食物的方式如何?是否大群聚居?它会不会容纳其他的种类,如果可以,是哪一种类?它是否能飞行,或已失去飞行能力?它能否在水里或近水域活动等等问题,同时注意它们如何在野生条件下适应它们的环境。这样的思路才能为一个具体物种创建一个最适合的展区。仍以鸟类展区为例,首先设计出足够的促进自由飞行的区域;接着提供飞行鸟类以不同的高度、宽度和长度的栖木(可利用盆栽的植物和树达到这个目的);设计用诸如沙子、泥苔、泥土等材料做地面可以供鸟来沙浴,另外水也是一种要考虑的重要元素,水池和浅水盘能供鸟在水中洗浴;为鸟提供充足的退避空间和区域也很必要,设置在展区中的多种巢位和样式,诸如巢箱、圆木、泥窝、巢台或巢穴能促进自然的筑巢或挖掘行为。

又如为大猩猩设计展区,这种大型的主要在地面生活的动物,栖息在树木稀疏和半郁闭的次生森林中,占据着巨大面积的领地而且每天移动距离可达5km,他们受制于环境的持续变化,同时也为动物提供了视觉的、嗅觉的,听觉的和触觉的刺激,大猩猩的自然栖息地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多样性的。圈养环境中安置植物、地形,控制光、温度和湿度,以复制自然的环境状况并且为大猩猩提供各种不同的刺激,如设置一些阴暗的,高位的,隐蔽的区域供动物去选择,确保动物能够使用某种它们想要的位置环境。

2.2 要平衡动物与游客的需求

近年来国内许多动物园不断进行着展区改造工作,撤除了人与动物之间有形、生硬的钢铁栅栏等障碍,使游客能多角度、视觉无障碍地参观动物。营造符合动物生存环境的自然生态型展区,让动物展养融汇在动物园大绿化的环境之中。

2.2.1 动物展区大小、形状的规划、设计 在规划、设计动物展区时,要想使其最佳大小在动物舒适、动物对游客的接近、栖息地本质的描绘之间达成一种完美平衡,就要考虑到动物、游客、展区特色,有影响力的感觉空间,视觉上的错觉和心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展区应该展示给游客一个真实的野外栖息地具有的基本大小及形状,展示动物不受限制的生活景观。展区的形状应该包括各种不同角度,大小的设计应该广阔,而不是特别深,这样给予了动物充足的空间,但又绝不会离观众视线太远。设定的深度最好是最小逃避距离。展区应设置最大数量的,没有交叉视角的观赏位点。最理想的情况利用园林中障景的手法使游客从任何一个观赏点都不能够看到整个的空间,维持一种不可知的空间错觉。另外设置多重视野观赏点,游客能依照动物所处的位置改变它们观赏的位置。将游客的参看区域处于与动物的眼睛水平或稍微降低的位置设置,一般认为当动物被安排在较高的位置时候,人对动物的感受会更加尊重。

2.2.2 动物展区隔离屏障的设置 在展区周围需设置隔离屏障,且使它们不明显,隔离屏障一般包括物质的屏障——防止动物逃逸,同时也阻拦游客尝试进入展区;视觉的屏障——掩蔽园区建筑物,服务区域,壕沟等多余景观;视觉的连接——集中游客注意力到展区内的特别景观上。

现代多数动物园使用掩蔽物,壕沟,玻璃金属网和提高步道等数种方式用作动物的隔离屏障,又利用一些方法把隔离屏障从公众视线中隐藏起来,诸如:一股水流、露出地表面的岩石、侵蚀了的堤岸或河沿等一些有自然特征的掩饰性屏障。利用植物、岩石和圆木等类似的小道具,也有助于创造出容纳各种动物生活在自然栖息地里面的景象,通过种植植被或造型植物也能隐藏隔离屏障让游客难以确定动物区域的真实界限,这样设置能产生更大的刺激,并更深地感受到动物世界的真实存在。

2.3 要均衡动物和工作人员管理的需求

2.3.1 提高笼舍建筑丰容,应考虑饲养员工作便利 现在世界各动物园都在努力提高笼舍建筑丰容,即改善人工圈养条件下动物的生活环境的技术工作,也就是通过构建和改变动物的生活环境允许动物表现出正常的行为和为动物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明尼苏达动物园就将模拟动物尸体的丰容器材——可以随机取食的储藏室,安置在虎展区,饲养员能够通过地道,从展区外面把食物或者其他丰容材料放置到这个“尸体的肚子里”,虎就不得不想办法把这些东西从假的尸体中取出来,以此帮助刺激虎进行思考,并消耗它们的时间。恰是这种随机的使用,为虎提供了一个变化的环境,也增加了游客的观赏兴趣,特别是饲养员能够在虎展出的时候,随机的提供丰富食材,避免了饲养员的紧张和不安全。

2.3.2 在非展览居住区域,同样应该处理好动物和人的关系 动物的围栏应该提升于管理者空间地面的上方,这样动物通常是在管理者眼睛的水平位置,也就是设计动物的居舍的地板比管理者通道的地板高,有助于动物感觉不受经过的管理人的威胁。由于动物处于视线的上方也便于饲养人员发现和观察动物。

动物在饲养管理过程中串笼隔离是最常规的操作,所以在动物展区设计串门的位置和尺寸时,为给饲养员提供便利和安全,充分征求一线饲养员的意见也是非常必要的。如成都市动物园羚羊馆改建工程中听取饲养员的意见将原来两层栏杆构成的操作通道隔离两边的动物,修改为其中一段为活动的、可方便开闭的的栏杆,当其关闭时形成操作通道,并分离两边的运动场的动物;当向两边拉开分别关闭通道两侧在中间形成动物串笼的过道,既保证饲养人员的安全,又方便了动物的串笼移动。

3 充分发挥植物在动物展区设计中的使用

在教育或保护概念中,植物与动物世界更是不容易分开的,在野外的大多数濒临绝种的动物,正是由于栖息地丧失而生存困难的,因此拯救栖息地而不是单一的动物物种,应该是动物园教育信息的核心。当使用了适当植物的时候游客体验变得更加真实,更令人兴奋,更加明显的联接了实际的自然状态。植物能够为帮助动物园成为“生态园”带来前进的力量。

3.1 丰富植物物种

在自然环境中,动物与植物是紧密联系的,动物以植物或一定的生态景观为生存条件,使用尽可能多的、大量的种类和变化的植物对丰富动物环境是很重要的。植物因为本身自然的每季或每年的变化,所以植物是进行丰容的一种理想材料,它们能把更多的材质、气味、花和水果更好的融合进展区空间之中。

植物不再被视为纯粹的装饰,它们能对展区的成功提供许多至关重要的元素。植物提供给动物自然、舒适,甚至是新鲜的食物,还能作为提升人们对植物世界的关注意识的一种辅助教材。展区应该包括一、二种重点植物,这样可以帮助建立一种生境感,还能帮助抓住游客的视线。当看得见动物的时候植物无一不会凸现,然而当动物不活跃的时候,仍然有植物风景引起他们的兴趣。美丽的植物会增加展区的整体美学效果,还会增加游客难忘的体验。

3.2 充分考虑植物群落与动物的关系

动物园展览采用动物生态环境表达方式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植物群落和动物的关系。不同的植物群落和动物群落及微生物等构成了独特的生物群系,在不同地区的动植物园之间均存在着不同的相互依存的生态关系。动物展区的种植应该非常明确地适应于将居住在里面的指定物种,最好地附和动物的行为需要,同时最大限度地传达出每个展区的信息与特征。

3.3 选择动物区域和游客都适用的植物色彩

展区种植的植物色彩,应该对动物区域和游客区域都适用。在游客步道及动物空间里的玻璃窗户之间栽植植物,使游客沉浸在植物的环境之中,营造好象他们正在与动物分享同一个空间的感觉,这样会使展区更加令人欣悦面对,并且室外的树和植物把游客的身影遮暗,能增加游客对动物的敬意,而且起到防止游客拍打玻璃,保护动物的额外作用。

3.4 树种选择

从组景要求考虑,在猴山周围种植桃、李等,造成花果山气氛;在鸣禽馆栽海棠、碧桃、紫藤等;为衬托假山,隐蔽笼舍,在虎山、豹房、小动物舍外的假山、土穴旁补植七姐妹、紫藤、爬山虎等藤本植物和杜鹃、六月雪等灌木。从动物的生态环境方面考虑,在天鹅湖旁配置密林竹景、熊猫馆配置竹林、狮虎山配置松林、鹿苑创造草原疏林的环境、象宫、袋鼠馆地段栽植棕榈、芭蕉等,形成热带风光。

4 小结

通过从顺从使用者需要的角度出发,结合目前国内外一些动物园展区的改建,提出展区设计要结合动物自然行为和栖息地特征以及平衡动物与游客,动物与饲养员之间的需求,重视植物的使用等设计思路,希望能够为增加展区丰容度,使动物能展示自然行为及社会交往互动,同时对游客提供多重感官的令人兴奋的体验,从而为实现动物园的保护和教育目标提供一些思路。并希望能与设计者一起在通过展区设计对提高动物福利的探索中更进一步发展设计技术,设计出功能完备的适合动物园所有动物及游客的动物园展区。

[1]田裕中.引进国际先进理念,打造生态型动物展示模式[J].中国公园,2007:33.

[2]奥克兰动物园.鸟类丰富建议指导方针[J].刘丽译.世界动物园科技信息,2007,(15).

[3]Carlyn Worstell.猩猩展区为例:顺从使用者需要设计展区[J].刘丽译.世界动物园科技信息,2007,(S).

Tu986

A

1002-3356(2010)04-0049-02

2010-06-07

猜你喜欢
饲养员栖息地展区
我是小小饲养员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原辅材料展区:功能提升,绿色环保
生活用纸(2022年10期)2022-10-11 08:08:52
卫生用品展区:产品多样化、细分化,创新趋向于提升使用感受
生活用纸(2022年10期)2022-10-11 08:08:22
生活用纸展区:用心呵护,打造精致之美
生活用纸(2022年10期)2022-10-11 08:08:12
快乐的饲养员
支部建设(2020年24期)2020-10-26 08:30:36
熊猫饲养员:我给“滚滚”当“奶妈”
InnoTrans室外展区
BEAN SCENES
抵达栖息地
厦门航空(2018年4期)2018-04-25 10:4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