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10-04-09 05:55:33吕守敏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

吕守敏

(安徽省金寨县银山畈中心学校,安徽金寨237300)

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吕守敏

(安徽省金寨县银山畈中心学校,安徽金寨237300)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更好地实现历史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加大课堂容量,增强历史课的系统性;有利于减轻教师备课压力。不过,使用多媒体教学也有其局限性,只有正确处理好局限性才能让多媒体手段更好服务于初中历史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局限

多媒体教学手段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教学能把文本、动画、影像等信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它与通常所用的挂图等直观教具相比,具有容量大,反映内容更丰富;更为直观、逼真;可充分调动视、听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接受效率等特点。又由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提供更为丰富的历史材料,改变以往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复杂事物简约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自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现就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和局限性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改变传统历史教学模式,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的动力。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例如在现实教学中,学生学习课本知识时虽经过了老师的点拨与讲解,学生也经历了自己的学习与探究,但总是没有看电视剧的效果好。数集电视剧看下来,学生几乎能够把所有人物的名字、性格特点及所经历过的事情等记得一清二楚,可谓过目不忘。而学习为什么没有这个效果呢?其实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兴趣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中心位置,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教师说什么,学生记什么。对学生而言,教师说的,课本上写的都是本已经过去的抽象苍白的历史事实,离他们是那么的遥不可及。新课程下,明确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积极的参与者,教师要适时地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协助者。而多媒体技术正是学生由听讲者变成参与者的真正媒介。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历史知识以多种形式,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种形式多样、新颖独特的教学手段,易吸引学生注意和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已过去的历史事实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变被动的“听”、“记”为主动的“看”,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能够激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通过投影历史人物的图像更直观地认识鲜活的历史人物;可以通过观看一段影像资料来了解一段久远的历史事件,这种多媒体资源和手段的应用不但弥补了课本较晦涩、抽象的不足,又使历史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一直保持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应用多媒体设置历史情境,能更好地实现历史教学目标

以前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一般分为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两部分,无论哪一部分都是结果性目标。结果性目标强调的是结果。而这种结果性目标,实际上忽略了教育教学过程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新课标定的是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只是其中之一。把“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作为课程目标,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只重学习结果不重学习过程的弊病。

新课标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求历史教学中应渗透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人文主义教育等内容。而在传统教学中,单靠教师语言描述,缺乏情境渲染,往往不能触动学生灵魂进而产生共鸣。传统的教学手段对课本上所讲的历史事实,老师和学生都是“置身事外”,学生听老师客观地简要地叙述历史过程,然后去记忆所谓的历史结论。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也就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而且也激不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学习效果也会很差。学生不但缺乏参与和体验,对历史结论也往往没有认同感,无论是课堂效果还是学生的记忆效果都不甚理想。而多媒体教学对于情感教育有着非凡的魔力,运用声像效果较强的感染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当时那个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例如,讲"鸦片战争"内容时,可播放电视剧《林则徐》中的几个片段:官兵由于吸食鸦片,骨瘦如柴,导致战斗力极低;政府白银外流,出现银荒;人民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林则徐这位历史人物的认识,也对毒品有了深刻的认识,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防毒拒毒的教育。这比我们空洞的、苦口婆心的说毒品危害大,因此不要接触毒品对学生的教育效果要好得多。又如讲《抗击外来侵略》一节内容时,可播放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两段录像片,使活生生的民族英雄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与民族英雄同喜共悲,与历史脉搏一起跳动,在激昂的气氛中于心灵深处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强烈感染。

(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历史事实,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概括、综合、引申历史事实的方法,从而形成能力,会用历史的观点来看待当今的一些社会现象,会用历史的方法来解决当今社会存在一些现象。历史上很多伟人都喜欢看历史书籍,研究历史,就是为了古为今用。如一代伟人毛泽东。历史教学研究的对象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件,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跨度很大,学生感到陌生,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获取直接的生活经验来印证。所以单凭教师的语言传授是无法实现教学目标的,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也很难突破这些重点、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等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及其发展过程的理解与感受,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极大地节省课堂讲授时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多层次、多角度的掌握。这样对教学重、难点就能有所突破。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可加大课堂容量,增强历史课的系统性

多媒体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呈现相对较多的知识量,将属于不同领域的内容,以各种不同的现代化方式展现出来,并可以利用图表、动画等多种形式,使复杂而抽象的知识线索清晰,构成了完整的历史知识系统。

(五)有利于减轻教师备课压力

历史事实一旦经过考证,基本上是不变的。中学教科书的内容也就几乎是不变的。变的也只是表达方式的不同,描述的详略不同而已。比如,有关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图片、图解、表格甚至与教科书配套的一些录像资料等媒体信息可以说是永恒不变的,只不过在文字的表述与评价上会出现若干差异。当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后就可以永久保存,这样下次再用就很方便了,也使教师的工作负担大大减轻。

二、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局限

(一)备课环节工作量增大

应用多媒体教学,在原有备课模式的基础上还要找大量的合适的图片、影像等素材,另外还要制作多媒体课件。那么怎么既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又能打破这一局限呢?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是用好现有的资源。现行初中历史教材教师用书配套的有一张光盘,绝大多数教师忽视了它的存在,基本上没看过,其实光盘上有大量的可供使用的素材资料,在备课和制作课件时可以直接引用,这样可节约大量收集素材的时间和精力。另外现在网络比较发达,也可在网上搜集和求助。不过网上信息量虽大,但一定要用心去甄别,有些不合我们的目标,用上不恰当,甚至有些素材本身有误。

二是提高制作课件所需的基本功。制作课件对教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只有平时把制作课件的软件用熟,把文本输入等基本功练好,这样在制作时才能得心应手,也才能节约时间和精力。

三是把所制作的课件用光盘等存贮好,这样下次再上本课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加以修改,这样就省事多了,而且本课件上的素材也可以为其他课件所用。

最后就是建个素材库,平时注意积累素材,只要是与历史教学有关的都给收集起来,并分类存贮。

(二)多媒体历史教学对学生的组织难度加大

现在初中特别是农村初中,能在本班教室进行多媒体教学的不多。而绝大多数学校只有一个或若干个多媒体教室。当用多媒体教学时,必须把学生组织到多媒体教室去上课,而课间时间往往有限,如果组织不当,上课铃响了学生还乱糟糟的。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安排的:第一次组织之前就把每位同学在多媒体教室里的座位确定,要求每次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就按此座位顺序就座。这样当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学生就能对号入座,这样就忙而不乱,秩序井然。

(三)多媒体教学不便于学生回看

教师为了完成下面的教学内容,已经把前面的演示文稿放映过去了,特别是课堂小结时,学生不容易看到前面的内容,不像传统板书那样,教师的板书提纲就在黑板上,可以边看老师总结,边和前面学习的内容实现链接。所以,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对一些重要的内容仍然需要教师板书,以便学生记笔记和做复习之用。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有僵化之嫌

课件设计是顺序式的结构,只能按顺序播放下去,为了追求课堂的完整统一,只能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课件流程上来,很难根据课堂情况而有所变通,使教学过程僵化有余,灵活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在制作课件时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尽可能地完善课件,使设计更加合理。

总之,多媒体教学由于综合了幻灯片、录音等设备的优点,图文与声音并茂,动静结合,丰富了历史教师的教学手段,使历史教学内容多姿多彩,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给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提高了历史教学的直观性,有助于营造历史教学的新情境,对历史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很大的辅助功能。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多媒体有其优势的同时,也有其不足。我们要依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技术,使课堂气氛活泼、形式多样。如果只是一味地使用某一种电教手段,那实际上是对学生另一种形式的灌输。所以在具体选择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过程中,要遵循科学性、适应性、针对性原则,要把多媒体的运用与常规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述法、谈话法、讲解法)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体现出整体功效,让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一味地追求课件的美观、新奇而忽略其实用性。

我坚信,只要在多媒体的设计中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求,提供更大的灵活性,不仅仅是初中历史课,任何学科都将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获得益处。

注释

①李东华:《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73页。

②潘长利、胡柏玲:《有效上课》,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第164页。

③李文化:《中学历史教学园地》,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45页。

责任编辑 东园

2010-06-01

猜你喜欢
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28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的有效应用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38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河南电力(2016年5期)2016-02-06 02:11:40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2:07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语文知识(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2
如何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