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引亦作“道引”。导气令和,引体令柔的意思。指呼吸俯仰,屈伸手足,使血气流通,促进健康。常与服气、存思、咽津、自我按摩等相配合进行。原为古代的一种养生术,春秋战国时期就非常流行,为当时神仙家与医家所重视。道教将其继承发展,以导引为炼身的重要方法,认为它有调营卫、消水谷、除风邪、益血气、疗百病以至延年益寿的功效。
《黄帝内经》中就提到中医由针、灸、砭、中药和导引按蹻几部分组成。针、灸、砭纳入针灸学,按蹻则发展成为了按摩学,中药更成为中医最常用的治疗手段。导引是中医里独一无二的内源性防治疾病、美容与养生的方法,效果奇妙、风格独特,却已被边缘化成为一直散失在民间的健身与养生方法,急待抢救。
导引医学的魏晋隋史,尚是国内外有待努力填补的医史空白。医史研究学者精于导引者不多,斗胆以导引医学的魏晋隋著作文献的脉络与亮点为主线,结合我个人读书感悟与临床心得,始成本文。抛砖之勇,源于引玉之愿。谬误之处,在所难免。企望慧眼卓识的同道、专家、学者指正。
魏晋隋时期(公元220年—公元681年),导引按摩医学较秦汉时代更为盛行。当时导引医学力作不少。如葛洪《抱朴子·内篇·遐览》中载有《按摩经导引经》十卷,并说:“其肿痛所在以摩之皆手下即愈”;《肘后备急方》载有“救卒中恶死”方,即“令爪其病人人中,取醒”;这时自我按摩有所发展,它被用来治病,并偏重用于强身防病(如用手进行“干浴”);《抱朴子·内篇》又说:“腹痛者……亦还以自摩,无不愈者”。葛洪《神仙传》中,记载了84位古代传说中之仙人事迹,《汉魏丛书》之《太平广记》里,则增至92位,其中如:邛疏、修羊公、陵阳子明等,常为后世导引文献引用。相传太上老君所著《上清黄庭内景经》,传给东晋魏华存,为茅山(原为句曲山,在今江苏西南部)派宗嗣上清第一代太师,其派后世历代,导引传人高手辈出,其所传《上清黄庭外景经》,则都是研究导引医学的经典文献。
南北朝有《上清握中诀》,本书介绍多为道教上清液法诀。如导引、吐纳、存思、守神、内视、内修等,其中诸多功法至今仍颇有研究价值。梁代著名医学家与导引养生家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除医学著作外,尚著有《养性延命录》、《真浩》与《导引养生图》等导引专著,对导引养生功法等阐述极为丰富。
《隋书·百官志》有“按摩博士二人”之载,可见当时已开设按摩科。隋·巢元方等编《诸病源候论》又名《巢氏病源》,是中医现存的第一部病因学专著,亦是应用导引按摩防治疾病之专著。其中有157侯之末,共载有养生方120条,导引法278条之多,是导引医学上之一个里程碑。如“摩手掌令热以摩面,从上下二七止,去肝气,令面有光。又摩手令热,令热从体上下,名曰干浴,令人胜风寒时气,寒热头痛,百病皆愈”等,至今仍是很值得我们珍视之宝贵导引文献。苏元朗,又名苏玄朗,自号清霞子,据《罗浮山志》载,其生于晋太康时,隋开皇中来居罗浮山收徒传授内丹术,年己三百余岁。苏元朗著《旨道篇》,对后世导引学之注释、传播与发展有较大影响。后蜀彭晓解《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南北朝范缜撰《神灭论》,着重论述了“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之神形辩证关系,对后世导引调节神形学说之创建有较大影响。智顗著《修习止观坐禅法要》等。这些都是我们研究导引医学的颇有价值之文献。
有的专著有年代,没作者。如《正一法文修真要旨》约成书于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1年)时期。《修真十书》是64卷之导引医学丛书,收集隋与唐和两宋时期重要之导引专著与其注释数十种。如《还元集》、《钟吕传道记》、《崔公入药镜注》、《翠虚篇》、《悟真篇》、《白玉蟾文集》、《黄庭内外二景玉经注解》等,是研究隋及唐与两宋时期不
可或缺之导引文献。
魏晋隋时期导引医学不仅较以前各个时代更为盛行,而且在理论上、技术上与应用上都有许多发展和进步。有许许多多、丰富多彩的珍贵导引医学文献,至今都是值得我们与后人认真学习和研究的宝贵精神财富。随着导引医学——内源性医学的研究逐渐深入,外源性医学与内源性医学更紧密的结合,不论是对中国医学与西医学,还是对当今与未来医学的发展、进步,都必将有重要的意义与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