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战略规划与大学发展(导言)

2010-04-08 08:48
关键词:规划大学学校

刘 鸣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谋划“十二·五”规划的一年。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和实施,我国必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大学如何发展以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如何通过规划明确发展战略,制订解决发展问题的方略?如何确保战略规划的实施,真正使大学战略规划能促进学校的发展?这些都是当前每一位大学办学者思考的问题。

当前大学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大学水平也成为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只有拥有一定数量的世界一流大学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强国。纲要提出,要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所以,各类高等学校要在高等学校系统中明确自己的定位,也要从高校与政府、高校与社会关系中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服务于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大学既要满足政府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践行追求学术自由,是极具挑战性的难题。尤其是当前学校发展面临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如全球化的挑战、国家的需要、政府的要求、社会的企盼、高校的竞争等,与这些压力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体制和制度的桎梏、办学资源的短缺、高等教育快速大众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等,而在高校内部存在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矛盾、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矛盾、满足教师和学生发展需要与学校资源有限性的矛盾、学校科学发展要求与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的矛盾、教师队伍素质和水平与学生和学校发展需要的矛盾、激发队伍活力的紧迫性与现有人事制度之间的矛盾等还非常突出。凡此种种,必须重视战略研究,强化战略规划,特别要强调改革创新,以改革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以创新突破发展的瓶颈;既要整体设计解决学校发展问题的方案,又要找准切入点,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如师范大学,似乎存在发展教师教育与学校综合发展的矛盾。其实完全可以将二者协调统一起来,其中一个可行的策略是立足教师教育,以教师教育推动学校的综合发展。师范大学都以高水平的教师培养、教师职后培训、附属学校办学赢得社会声誉,如果以教育品牌的输出,协助政府、社会和企业办好中小学,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则可以获得大量的软科学项目和科技项目、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形成大学、政府和企业的紧密合作关系,这样既可以促使师范大学继续保持教师教育优势,又可以教师教育的优势促进学校的综合发展。

大学战略规划指明了学校发展的目标、方向、思路,提出若干发展战略和战略举措,但还不是推进学校发展的行动,所以必须重视战略实施、战略评估。规划编制完成后,应每年制订战略行动计划,将五年的规划目标、任务落实到每一年的工作中去。要有专门的部门检查、评估、监督规划的落实,切实加强执行力,每年对规划实施进行评估总结,必要时作出调整,既保证规划的权威性,又有一定的灵活性。

在实践中,大学规划编制既需要把握社会环境整体态势,又需要遵循教育本身的发展规律,还需要洞察校情,也离不开规划理论和技术的指导。为了有助于高校发展规划的编制,给大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与华南师范大学发展规划办公室共同策划并组织全国部分知名高等教育专家撰写了这组文章。七位作者从各自研究专长出发,对大学规划的宏观、微观问题进行探讨,基本涵盖规划编制的主要方面,希望对提高当前大学规划编制水平、丰富大学规划理论有所裨益。面的区域发展规划数量之多、批复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同样是为了适应国内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也曾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逐渐由中央集中统一的计划体制向中央政府宏观指导、省级地方政府集中统筹、高等院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体制转变。以此为指导,通过划转、合并、共建等方式,大量部委属院校移交给了省级地方政府管理。这些变化为大学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服务于区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绝大部分大学而言,研制新的发展规划时需顺应这个趋势,自觉防止孤注一掷地向“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趋同的倾向,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基于服务区域、提升区位优势的目标,确立发展目标、采取适切的战略管理。

第三大国情,同时也是最隐蔽但影响最深刻的国情,则是社会文化心理。国际比较教育学者历来重视社会文化和民族心理(尤其是民族性)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中,崇文尚学是其优良传统,但学而优则仕、应试教育等思想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不恰当的社会文化心理会造成畸形的高等教育消费心态。在研制大学发展规划时,需要谨慎评估大学的规模扩张或升格与上述社会文化心理的关联度,以及这类关联的合理性。

四、大学发展规划要适应校情

《高等教育法》赋予了大学办学自主权,但也给予了大学自主发展的责任和压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标志性成就,当然是所有办学者的至高追求。不过,大学发展规划的研制,不能脱离校情、凭空臆想。校情,不但为大学发展提供了基础性资源,也决定了大学可调动的资源总量。对校情的理解视角各不相同,基于校情的发展规划也会互有差异。有些大学会量力而行,进而形成各安其位、各守其责型发展规划;有些大学则可能会适度超前,研制出理想引导型发展规划。不能绝对断言这两类规划谁优谁劣,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于不同大学处于自身的不同发展阶段、确立了不同的发展目标,肯定会形成差异化发展规划。规划类型可能各不相同、规划内容可能千差万别,但都不能脱离校情,主观臆断地构建空中楼阁。事实上,也正是在以不同的方式认识自己的校情并形成互不雷同的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大学之间的盲目趋同才有可能逐渐减少,大学的特色才会逐渐形成,不同大学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才能逐渐突显,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所有大学才能逐渐臻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共生共荣境界。

当今世界,既为大学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也给大学的发展带来了众多或隐或显的压力与挑战。研制和实施大学发展规划,需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意识,需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规律意识,还需要“雄关漫道真似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理论勇气,需要“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实践毅力,需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必胜信心。有了这些,我们才能相信,新一轮的大学发展规划必将通过点点滴滴的成功实践汇集成高等教育实质性发展的大河流,进而建成人才强国、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雄厚的基础!

猜你喜欢
规划大学学校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学校推介
迎接“十三五”规划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